《当我死时》愿那些不幸辞世的英雄们一路走好

"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余光中


《当我死时》愿那些不幸辞世的英雄们一路走好

《当我死时》是著名作家余光中对"当我死时"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极深的乡愁情节和爱国情感。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自称江南人。1966年的一个寒夜,受聘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任副教授的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抑郁寡欢,临窗西望,思念着遥远的祖国。自从1948年7月离开大陆迁居香港以后(第二年又到台湾求学去),秋风落叶已经有十七年了。二十岁去国,三十七岁怀乡,还不知何日是归年呢。多愁善感的余光中想到了人生的大限,希望自己死后葬身"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的"最美最母亲的国度",卧听两旁一江一河的滔滔东流水,在江河的安魂曲中"坦然睡去",于是他写成这首《当我死时》。他想起了四川重庆江北悦来场,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那里读过中学,那里多山多树多鹧鸪,鹧鸪在春雾迷蒙的林中啼唤着:"行不得也,哥哥!"这使他联想起南宋辛弃疾的名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当我死时》新诗赏析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余光中先生的《当我死时》抒发了极度的乡愁情结,表达了对祖国爱意深沉的浓浓思念之情,中国著名词曲作家何沐阳先生为此心声敬意,特地为这首诗词进行谱曲并演唱,通过音乐作品的表达,不仅是向余光中先生致敬,更是将这份爱国情怀传递下去。整首作品大气磅礴,极具感染力,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触动心弦,无不在表达着把祖国当作是人生最终圆满归宿,让听者记忆犹心,同时在文化艺术表现上,两位老师超现实意义的想象,也让这首作品成为经久凝心的经典。


《当我死时》愿那些不幸辞世的英雄们一路走好

当我死时-何沐阳

词:余光中

曲:何沐阳

制作人:何沐阳

编曲:潘澈

吉他:齐成刚

大提琴:赵旭阳

和音:和谐之声组合 秋疯

录音:秋疯

混音&母带工程师:李南博

版权提供:北京唱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当我死时

葬我

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 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 最美最母亲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 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

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

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当我死时

是我满足的睡去

我会在黑夜瞭望

在黎明归乡

当我死时

我将重返到年轻

在我出发的地方

聆听母亲的声音

当我死时

葬我

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 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 最美最母亲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 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

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

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当我死时

是我满足的睡去

我会在黑夜瞭望

在黎明归乡

当我死时

我将重返到年轻

在我出发的地方

聆听母亲的声音

当我死时

葬我

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 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 最美最母亲国度

当我死时

葬我

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 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 最美最母亲国度

当我死时

葬我

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 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 最美最母亲国度

在中国 最美最母亲国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黑土   黄河   安魂曲   爱国   鹧鸪   长江   头颅   美文   宽阔   中国   国度   坦然   白发   祖国   不幸   母亲   大陆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