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北京知青讲述在陕北插队的生活经历,她说嫁给农民从没后悔过



这个故事涉及到了个人隐私,到底要不要把这个故事编写出来分享给大家?我犹豫了两天。今天早晨又跟当事人沟通了一下,她说可以分享,没有什么可顾忌的,若非要照顾那个人的面子,文中人物就用化名吧。

听北京知青讲述在陕北插队的生活经历,她说嫁给农民从没后悔过



本文的主人翁叫王毓秀,是北京某中学六八届初中毕业生,她是1969年3月份和十几名同校同学一起到陕北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王毓秀之所以选择到陕北插队落户,是因为她的那位男同学。她的那位男同学叫张强,长得高大帅气,十七岁的年龄个头就长到了一米七十五。
王毓秀长得很秀气,一米六的个头,很像江南女子,真的很美。她有一个大他五岁的姐姐,她大姐高中毕业就参加了工作。她的父母都是高干,家里的条件很好。王毓秀和张强在初三时就有了恋爱迹象,并不是王毓秀喜欢张强的高大英俊,是张强主动向王毓秀示好的。
张强的母亲是一家企业的会计,他的父亲是王毓秀母亲的下属,因为张强的父亲会做事也实在,王毓秀的母亲对他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工作中给了他很多关照。就是因为这层关系,张强才和王毓秀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到达陕北后,王毓秀和十二名北京知青被分派在梁家峪三队插队落户,张强他们八名男知青住在了队部院里的一孔窑洞里,王毓秀她们五名女知青临时住在了三队队长梁玉生家的一孔土窑里。
梁玉生队长家五口人,两个女娃一个男娃,老大是女娃,叫麦灵,当年十七岁,两年前就参加生产劳动了。老二是男娃,叫满仓,当年十五岁,读过两年书,正准备参加生产劳动。老三是个女娃,叫春苗,当年十二岁,也读了两年书,早就辍学了。梁队长家有三孔土窑,他们住的那孔窑洞宽敞,有里外炕,两个女子睡里炕,梁队长和他婆姨睡外炕。满仓去年刚搬到了中间那孔土窑里,一个人单睡了。
王毓秀她们五名女知青住的那孔土窑在最里面,原来是梁队长家放杂物的,接到知青要来插队落户的通知后,梁队长才让两名社员到山上弄了一些石块,在社员们家找来一些土坯,在窑里搭建了土炕和灶台,知青们来到时,窑里的土炕刚烧干。
因为当时知青们的国库供应粮还没领回来,知青们居住的地方还不具备做饭的条件,梁队长只好安排知青们到社员家吃派饭。当时社员家的生活水平都很差,谁家也没有什么好吃的,给知青们吃的无非就是玉米面馍和咸菜,偶尔有一顿炖菜,因为社员们家家都在吃菜团子和糠团子,知青们的待遇已经很好了。
队部离梁队长家虽然挺远,张强几乎是天天到梁队长家来看望王毓秀,有时还把自己从北京带来的糖块桃酥送给王毓美,也分一点给梁队长家的春苗吃。张强长得个子高又帅气,还很会说话,梁队长和他婆姨对张强的印象挺好,女知青们对张强的印象也不错。看张强对王毓秀特别关心,大家都很高兴。
经历了两年多的风风雨雨和劳动锻炼,王毓秀他们渐渐适应了陕北的生活环境,也慢慢学会了干各种农活,最大的变化就是知青们的体格都健壮了,皮肤也晒黑了,穿着也朴素了,和当地年轻女子和年轻后生站在一起,已经没有明显差别了。
1971年冬季,梁家峪大队得到了一个征兵名额,经过大队干部和各生产小队的推荐选拔,最后大家一致同意让张强去公社参加征兵体检。出人意料的是张强不想去当兵,他把那次离开陕北农村的绝好机会让给了别人。
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张强是放心不下王毓秀,他不想把王毓秀撂在陕北农村自己一个人远走高飞,他之前就跟王毓秀说过,两个人什么时候都不会分离的,他要一辈子守护在王毓秀身边。为此事,王毓秀感动得热泪盈眶,一塌糊涂。
就在那年冬季,知青们搬进了大队为知青们新打的窑洞里,男女知青都住在了一个院子里,那里成了梁家峪三队的知青点。
之后的日子里,张强对王毓秀更是关爱有加,每天吃过晚饭,两个人都到坡上的那片枣林走一走,她俩虽然没公开恋情,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咋回事,只是没人明说罢了。
1974年春天,张强突然接到了他母亲的来信,信中说王毓秀的母亲因学术问题被隔离审查,她父亲也停止了工作,都在接受审查,据说情况很严重,北京的亲友同事都跟她家划清了界限。张强的母亲给儿子写信的意思,就是希望儿子站稳立场,和王毓秀划清界限,以免受到牵连。
收到他母亲的来信后,张强心里很矛盾,他思考了一夜,还是听从了他母亲的建议,明显冷淡了王毓秀,总是借故看书学习,很少再和王毓秀一起出去散步。对于家里发生的变故,王毓秀并不知情,谁也没有告诉她。她姐姐每次来信都说家里一切都好,让她照顾好自己,不要想家。
1975年秋天,梁家峪大队得到了一个工农兵学员的名额,张强被推荐上了大学。离开梁家峪大队的那天晚上,王毓秀叫上张强去了坡上的那片枣林,两个人聊了好久,从学校聊到了插队,从插队聊到了两个人的现在和将来,因为动情,因为远离家乡,因为马上就要分别,两个人都哭了,哭得很伤心,哭得很难过,两个人痛哭着抱在了一起,抱了很久很久,那是两个人相识后的第一次深情拥抱。快天亮的时候,他俩才恋恋不舍地回到了各自居住的窑洞。

听北京知青讲述在陕北插队的生活经历,她说嫁给农民从没后悔过



回到窑洞后,张强就有些后悔了,后悔不该和王毓秀出去散步,不该和王毓秀拥抱,更不该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和王毓秀有没有未来,更何况他的母亲已明确表态,不希望他和王毓秀再走下去,不要因为王毓秀的父母影响了他的前途。
第二天一早,张强一个人悄悄离开了梁家峪大队,他没让任何人为他送行。吃罢早饭,梁队长赶着队里的毛驴车来到知青点时,知青们说张强早就走了,至少也走了两三个钟头。
张强离开后,王毓秀明显感觉到了失落和难过,那一天她都没吃一口东西。梁队长理解王毓秀的心情,第二天就让他家大女子麦灵到知青点陪王毓秀聊天,还让他婆姨给王毓秀做了好吃的,让王毓秀到他家吃。
在大家的开导安慰下,王毓秀的心情慢慢好转,她又恢复了以前的生活状态,和以前一样按时吃饭,按时出山劳动。可等了好久,一直也没等到张强的来信,王毓秀不免有些担心和牵挂,她的情绪又低落了。过了一个多月,王毓秀总算收到了张强的来信,万万没想到,张强寄来的是一封绝情信,他说他父母反对他俩在一起,他说不想让父母生气,他还说对不起了,请她原谅。
就在那天,王毓秀也接到了她大姐的来信,她大姐把她父母被关押审查的情况如实告诉了王毓秀,希望她能挺住,还告诫她暂时不要往家寄信,免得因为言辞不当被别人抓住把柄。同时接到了这两封信,王毓秀彻底被击垮了,她顿时明白了张强选择绝交的理由,她也知道了为什么大姐不让她回家探亲的原因了。
一病就是一个月,王毓秀瘦了一圈,体重减了十多斤,要不是梁队长一家人的关心和照顾,王毓秀真的很难承受住那么大的打击。
在梁队长家吃住了十几天,王毓秀感觉好多了,她坚决要求回到知青点去。梁队长的婆姨实在拗不过王毓秀,看她的身体确实好了很多,就让她搬回了知青点。但她隔三差五要去知青点看看王毓秀,她还是有些不放心。就算自己不去,她也要打发大女子或让春苗去知青点看看,有一口好吃的也让春苗给王毓秀送过去。对于梁队长一家的关心和照顾,王毓秀从心里感激和感动。
没过多久,王毓秀有了一个可怕的怀疑,她怀疑自己怀孕了。虽然不能肯定,但从种种迹象表明,她怀孕的可能性很大。转眼又是一个多月,怀孕的迹象更明显了,她已经感觉到了胎动,小腹也渐渐隆起。这下王毓秀可真害怕了,她给张强写信说明了实情。张强倒是回信了,他说自己也无能为力,让她赶紧去医院堕胎,还说希望王毓秀高抬贵手放过他,不要毁了他的前程。更希望王毓秀以后不要再打扰他,他说两个人的关系已经结束了。
撕掉了张强的回信,擦掉了眼泪,王毓秀想独自承担自己酿成的苦果,她发誓一辈子也不会再见张强,一辈子也不会再想念张强,她要彻底忘记张强。
春节过后,看自己快瞒不住了,王毓秀找到了梁队长的婆姨,说出了实情。梁队长的婆姨带着王毓秀去了公社卫生院,公社卫生院的医生为王毓秀做了检查,说孩子太大了,堕胎会有危险,建议她生下这个孩子。
从医院出来,梁队长的婆姨揽住王毓秀的肩膀,哽咽着说:“你个死女子,咋不早告诉哦呀,这可咋办呀?”
转眼又是一个月,明眼人已经看出了王毓秀身体的变化,看不能再瞒了,梁队长的婆姨就把事情告诉了梁队长。梁队长思谋了半天,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他想让王毓秀去五道峁他表妹家去住一段时间,在那把孩子生下来,正好他表妹也怀了娃娃,和王毓秀的孕期差不多。
王毓秀以回北京探亲的名义去了五道峁,是梁队长赶着毛驴子把她送到公社汽车站的。在公社汽车站等到天黑,梁队长的婆姨趁着黑天把她送到了五道峁。
1976年夏天,王毓秀生了一个男娃,几天后,梁队长的表妹生了一个女娃,他表妹夫就以双胞胎的身份为王毓秀生的娃娃也报上了户口。生完娃娃半个月,王毓秀就回到了知青点。看大家有点怀疑,王毓秀就哭着跟大家说,她爸妈被隔离审查了,她从北京回来什么也没带。听了王毓秀的哭诉,没人再怀疑王毓秀回北京的事情了。
到了1979年秋天,在梁家峪大队插队落户的北京知青除了王毓秀,其他人全部离开了梁家峪大队,有的是当兵入伍,有的是招工招干,还有被推荐上大学的。王毓秀因为她父母的问题还没解决,她暂时还无法返京。看看大家都走了,梁队长就让她婆姨把王毓秀接到了他家,让王毓秀和春苗住在了一起。
那年,梁满仓已经二十六岁了,他大姐麦灵家的娃娃都四岁了,梁满仓因为不善言辞,他还没娶上婆姨。梁春苗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因为哥哥还没有对象,她也是干着急。
中秋节那天晚上,梁队长的婆姨哭着说出了自己的愁肠事,她想让王毓秀给她做儿媳。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王毓秀答应了这门亲事。当年年末,王毓秀嫁给了小她两岁的梁满仓。
1980年秋后,王毓秀生了一个男娃,还没出满月,她大姐发来了电报,说她父母都恢复了工作,她可以返京了。看看勤劳朴实的梁满仓,再想想梁队长一家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王毓秀把那封电报压在了炕席下面,给她大姐回了一封信,她说就算自己再难再苦,也不能伤害了这么善良的一家人。第三年,根据国家政策,王毓秀和梁满仓一家三口都转成了非农户口,政府给王毓秀安排了工作,梁满仓也被招工到延安当了工人。
1999年,王毓秀的儿子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她带着公公婆婆和丈夫一起来到了北京,在她出生的那所四合院里住了十多天,她大姐安排车辆带着他们一大家子人游览了北京城。王毓秀的爸妈趁机把那所四合院里的三间平房的产权转到了王毓秀名下,还说他们居住的那套楼房,以后由两个女儿共同继承。
临离开北京的前一天,张强找到了王毓秀,他说想去陕北看看他们的孩子,还说想把那个孩子接到北京来。王毓秀摇摇头说:“你说啥呢?我从来就不认识你。
这里补充一句,王毓秀之前生的那个男孩一直由梁队长的表妹抚养,梁队长的表妹家就有两个女娃,他表妹表妹夫对那个男娃亲如己生,供他上了大学,给他成了家,那个男孩也随了他表妹夫的姓。

听北京知青讲述在陕北插队的生活经历,她说嫁给农民从没后悔过



目前,王毓秀和梁满仓一直在延安生活居住,有时也到北京住几天,但梁满仓不习惯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他们更喜欢工作生活了多年的延安。王毓秀说她现在生活的很好,当年嫁给了农民,她从没后悔过。(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用了化名)(本文图片由头条号正版图库免费提供)
作者:草根作家ZCJ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陕北   知青   北京   插队落户   男娃   窑洞   女娃   社员   表妹   美文   大队   大姐   队长   从没   母亲   父母   农民   婆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