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后重返第二故乡得知自己的初恋打了光棍,她心里隐隐作痛



吕梦娣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她曾在东北边陲插队落户生活了九年,最后回到了上海接替了她母亲的工作。九年的插队落户生活,第二故乡给吕梦娣留下了很多酸涩的回忆和感动,她说永远不会忘记第二故乡的乡亲们,会永远记住乡亲们的恩情。

四十年后重返第二故乡得知自己的初恋打了光棍,她心里隐隐作痛

2018年秋天,吕梦娣和几名曾经一起在东北插队落户的好姐妹重回第二故乡看望了乡亲们,在第二故乡见到了她曾经的初恋,从那一刻起,吕梦娣心里就不踏实了,很难再平静下来。她总感觉对不起他,心里总有一种隐隐作痛的负疚感。

1969年3月9日,吕梦娣和几十名上海知青一起来到了东北边陲的龙渊大队,她和十五名知青被分派在龙渊三队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因龙渊三队没有可供十几名知青一起居住的地方,三队队长李龙海就把知青们分成四组,四人一组,临时借住在社员家中。吕梦娣和张月梅、王梦瑶,赵秀荣四名女知青为一组,暂时借住在社员李万成家的西厢房里。

李万成家四口人,一个闺女一个小子,闺女叫李春红,当年十八岁。儿子叫李春山,当年十六岁。李春红没读过书,是个文盲,李春山读了四年书,十五岁就开始参加生产劳动了。因为他读过书,队长让他当了队里的记工员,他一天挣七分工,和妇女挣一样多的工分。十六岁的李春山身高已达到了一米七十多,长得也好看,一说话先笑,队里的社员们都挺喜欢他。

吕梦娣她们四名女知青都是十六周岁,她们虽然都长得和成年人一样高,可她们在家什么也没干过,烧炕做饭的事情一点不懂,暂时只能依靠李万成的媳妇和闺女帮着烧炕做饭。看李万成的媳妇热情又善良,还给知青们送咸菜送酸菜,吕梦娣她们都很感动,都管李万成的媳妇叫李婶,管李春红叫春红姐。

自从吕梦娣住到李万成家,李春山就主动承担了女知青们的吃水问题。女知青爱干净,用水的地方多,一天挑两趟水都不够她们用的。好在李万成家离三队牛棚不远,牛棚里有洋井(压水井),挑一趟水十来分钟的时间,中午或傍晚的时候都可以去挑水。

除了吃水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女知青们难以自己解决的,那就是烧柴。三队的场院虽然有玉米秸秆,可场院离李万成家挺远,知青们去背一捆玉米秸秆,只能烧一天。玉米秸秆不耐烧还愿意堵炕洞,当地社员除了引火用,谁家也不用玉米秸秆烧炕做饭。

看知青们的烧柴面临难题,李春山就自告奋勇,借了队里的一头大黄牛,带领四名女知青上山打柴。当时山间田野还覆盖着一层冰雪,路面上都是未融化的冰雪,牛拉着爬犁,四个女生坐在爬犁上,紧紧依靠着,感觉紧张又刺激。因为村子离打柴的地方挺远,早上九点多出发,下午两点多回来,一天只能打一趟柴。这一爬犁可不少拉,少说也有六七百斤。

用队里的那头大黄牛拉了三天柴,饲养员就不让使唤那头牛了,那位饲养员说别人有意见,队长也为难。没有了黄牛,李春山他们又自行拉着爬犁上山打了三天柴,看看也够烧一阵子了,他们就不去打柴了。别看李春山才十六岁,可他有力气,干啥像啥,也很关心四名女知青,四名女知青对他的印象都很好,都从心里感激他,大家都学着李春红的样子,管李春山叫老弟,叫得特亲切。

之后的日子里,吕梦娣她们四人和李万成一家人天天一起下地劳动,一起收工回家,他们有说有笑,俨如幸福快乐的一大家子人家。

1972年冬季,在修建拦河坝引水工程的工地上,吕梦娣被河堤上滚下来的一块石头砸中脚腿部,疼得她嗷嗷大哭。队长看吕梦娣受伤了,就让两名男知青和李春山送她去医院。两名男知青扶着吕梦娣,吕梦娣一步也不敢走,一个劲地哭泣。看那两名男知青躲躲闪闪,只用一只手扯着吕梦娣的胳膊,李春山二话没说,弯下腰就把吕梦娣背上河堤,用地排车把吕梦娣拉到了县医院。

经过X光透视检查,吕梦娣的右脚踝骨轻微骨裂,脚面擦伤,大脚拇指骨裂。医院大夫给开了一些跌打损伤的药,让她回家休养。在医院检查中,都是李春山背着吕梦娣进进出出,感动的吕梦娣热泪盈眶。那两名男知青可能是太腼腆有点不好意思,很少与吕梦娣有肢体接触。

四十年后重返第二故乡得知自己的初恋打了光棍,她心里隐隐作痛

那次受伤,事故责任人(两名男知青在河堤上打闹导致一块石头滚下河堤)都受到了处分,吕梦娣在家休养了两个多月,才基本痊愈。养伤期间,李万成一家给了吕梦娣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吕梦娣心里倍感温暖,她从心里感激李万成一家人。特别是李春山,还利用劳动空闲时间上山套兔子,打狍子,凿冰捞鱼,给吕梦娣弄了很多有营养的东西。吕梦娣一天见不到李春山,心里就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

1973年夏天,吕梦娣她们离开了李万成家,搬到了大队新建的知青点。吕梦娣她们搬走后不久,李春红就结婚了,她成了大队书记的儿媳妇。也是那年夏天,龙渊大队得到了两个招工名额,到靠山屯化纤厂当工人,吕梦娣犹豫不定,最后把招工指标让给了其他知青。到了秋天,县林业局下属的制材厂又招工,听说制材厂的工作很累,吕梦娣又错过了一次招工机会。到了1975年春天,在龙渊三队插队落户的十六名上海知青已有九人先后离开了,有人一人参军入伍,有一人去公社当了小学老师,还有一人被推荐上了大学,其他人都当了工人。

那段时间,吕梦娣心里很失落也很迷茫,她不知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她有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想法,可她的父母坚决反对,就连在当地通过招工去当工人,她的父母也不支持,她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办法让她返沪。这期间,李春山向吕梦娣发出了求爱信号,吕梦娣竟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他俩有了拉手和亲吻的举动。吕梦娣把自己和当地农村青年恋爱的事情写信告诉了她父母,她父母说回信说,要是在农村结了婚,这辈子就不要回上海了,我们就当没生你这个女儿。对于父母的坚决反对,吕梦娣和李春山都不知该怎么办好。

转眼到了1978年春天,吕梦娣突然收到了她父母发来的加急电报,让她速回上海办理返沪手续。原来,吕梦娣的母亲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让吕梦娣顶替她母亲的职位到车站上班。

临返城的前一天,吕梦娣和李春山都哭成了泪人,吕梦娣哽咽着说:“春山,不要恨我,我也是身不由己。我对不起你,你把我忘了吧。我走后,你找一个好姑娘结婚吧,我希望你生活的幸福快乐。”“你走吧,不要挂念我,我也不恨你,只要你好好地就行……”九年的时间里,吕梦娣第一个看到李春山哭得像个孩子。

带着愧疚,带着不舍,带着乡亲们的祝福,吕梦娣离开了她生活了九年的第二故乡,返回了上海。离开那天,李万成眼睛里含着泪水说:“梦娣,你走吧,走了以后千万不要给春山写信,让他慢慢忘了你吧,当初我就说我们穷山沟里留不住城里的人……”一向坚强的硬汉子也哽咽得说不下去了。

回到上海后,吕梦娣只给知青点的三名知青(当时知青点就三名上海知青了)写了一封信,让他们代问李婶一家好,她没好意思给李春山写信,她也不知道这封信该怎样写。她心里除了愧疚,也有无尽的思念和痛苦,九年的朝夕相处,他们彼此的感情已经很深厚了。

参加工作后,吕梦娣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工作和学习上,她很快就成了单位的业务骨干,三年后调到铁路局工作,然后就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她对李春山的思念渐渐也就淡化了。

2018年初秋,吕梦娣她们曾在东北插队落户一起居住在李万成家的四姐妹又聚在了一起,张月梅突然提出要回第二故乡去看一看,看看乡亲们,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

四人都同意这个提议,说走就走,吕梦娣她们四人带着对第二故乡的思念和牵挂,带着上海的土特产,来到了龙渊村。村子有多大变化就不一一描述了,她们四人起初都以为走错了地方,等见到了头发花白的李春山时,她们才找到了一点感觉,那山那水还有以前的痕迹,村子已经不是以前的模样了,破旧的房屋再也没有了踪影,全都变成了清一色的新式住房(白墙蓝瓦塑钢窗)。一番交谈,大家才知道,李春山的父母早都过世了,他一直是一个人生活,一直没成家。吕梦娣哽咽着问他:“你不是答应我找一个好姑娘结婚成家好好过日子吗。为什么要这样?”“我一个人生活得挺好,有责任田,还有低保,生活上没有任何困难,你不要挂念我。”李春山很平静也很快乐,表面上看不出丝毫的忧愁和痛苦。

吕梦娣她们看望了村里的老人,到坟地祭拜了李春山的父母,第二天就离开了龙渊村,她们还要去省城看望她们的春红大姐。离开时,吕梦娣她们四人一人掏出了五千块钱,偷偷放在了李春山家电视柜的抽屉里。

四十年后重返第二故乡得知自己的初恋打了光棍,她心里隐隐作痛

从东北回到上海,吕梦娣的心里很难再平静下来,她总感觉对不起李春山,心里总有一种隐隐作痛的愧疚感。吕梦娣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林春山晚年生活的更幸福更快乐。


作者:草根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制材   爬犁   插队落户   河堤   社员   知青   闺女   隐隐作痛   乡亲   光棍   秸秆   美文   上海   大队   队长   玉米   初恋   父母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