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铸(筑)城,谓文城


以文铸(筑)城,谓文城

总会有一个地方叫文城

前两天读完了余华的新作《文城》,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久久萦绕脑海,挥之不去,我知道我是该写点儿什么了,创作往往就是这样,有一个想法或者说灵感来了,我们刚开始不确定是否要将之写出来,形成文字,可当三五天过去了这个想法仍然存之脑海,萦绕心间,我们就知道是该动笔了,不然就真的消失了,这就是真的灵感来了,这时候动笔,往往文思泉涌,一气呵成,自成风格。此刻坐在电脑前,用键盘敲下这些文字,实在是快活啊!

以文铸(筑)城,谓文城

自成一体

《文城》咋一看这个名字,不免望文生义,无非一座文化之城而已。要么描写文明之都,要么因文成都,以文铸(筑)城,仅此而已。再无其他想法,我这么思考也不错,余华先生的作品不敢说全部读过,但著名的如《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兄弟》这几本却是细细品读过,其中《活着》更是读过不下五遍,可谓印象深刻,感慨多多。所以看到新作《文城》出版,果断出手买下一本品读。

以文铸(筑)城,谓文城

感谢新时代的互联网速度,最感谢快递小哥,准确无误的送达此书,幸运之至,让我得以第一时间翻阅学习。本书写作手法非常奇特,从所未见,书分为两部分:在上半部《文城》中埋下众多伏笔,而后半部《文城补》中以“补”的形式揭秘。两部分互为补充,互为成就,最后融而为一,让人读了感觉浑然天成,感慨不已。读完前半部分《文城》仿佛云端行走,迷雾重重,云里雾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傻傻分不清;读完后半部分《文城补》则如踏平地,一切豁然开朗,恍然大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目了然。两者相得益彰,好似破镜重圆,严丝合缝,毫无违和感。此等描写手法让我读完久久不能忘怀,印象无比深刻,也许是我才疏学浅,见识浅薄,所以瞬间被惊艳到了。

以文铸(筑)城,谓文城

往事与序章

除了写作手法之外,《文城》依然保存了余华先生悲剧故事的情怀,虽然没有以前《活着》里面那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悲剧色彩,却也没有放过任何一个“该死的人”,尽管死得合情合理,让人无可挑剔,毕竟也无可奈何。这也许是作者成熟了,更加体贴读者的感情了,不想让我们哭得那么“难以忘怀”,这也是一种进步吧!成功做到了“哀而不伤”,也体现了作者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吧!

以文铸(筑)城,谓文城

成长

我还被《文城》一书中一个点狠狠的打动着,那就是《文城》前半部写小美不辞而别,并偷走林祥福家祖传的“大黄鱼七条”和“小黄鱼一条”之后,林祥福气闷了一段时间以后,对小美的怒气渐消,突然想起了母亲时常对他说的一句话:“纵有万贯家财在手,不如有一薄技在身。” 遭受“小美事件”之后他经常忆起母亲的这句话,并觉得很有道理,再多的家财都有落败之日,唯有一技在身方能逢凶化吉,技艺是不会败落的。这点让我想起了犹太人《塔木德》中记载的家庭教育的故事:

生在犹太家庭里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母亲们通常会问孩子一个问题 :“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就要被人抢光,那么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

孩子们少不更事,天真无知,自然会想到钱这个好东西,因为没有钱哪能有吃的穿的玩的?也有孩子说要带着钻石或者其他珍宝出逃,有了它,还愁缺啥?可这些显然不是母亲们所要的答案。她们会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

如果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在聪颖、精明的犹太人眼里,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都能失而复得,只有智慧才是人生无价的财富,它引导人通向成功 ,而且永不会贫穷。

以文铸(筑)城,谓文城

书籍,就是智慧的结晶

书中林祥福的妈妈真是一位有智慧的妈妈,和故事中的犹太妈妈何其相似,家庭教育何其重要啊!外在的一切时时都有失去的可能,只有学到手的技能和知识智慧永远跟随我们的一身。类似的故事(洛克菲勒“把他丢在沙漠里”、中国古代张仪“舌头在不在”等)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分享了,有兴趣的可以留言评论,我在详细分享。

书中有很多值得深思回味的地方,鉴于本人表达能力有限就不过多班门弄斧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来一读,我想看过余华先生其他书籍的伙伴,大概和我一样早就忍不住寻来鉴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洛克菲勒   小哥   犹太   犹太人   家庭教育   美文   新作   手法   灵感   情怀   想法   母亲   智慧   妈妈   孩子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