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的乡村生活

Original 老妪 老妪行



现在农村七十多岁的人大多还在忙于农活儿,散淡的人很少。一些追求时尚、性格幽默的还自我调侃也是七零后,年轻的心一点儿也不输于年华;而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妥妥的七零后,在忙忙碌碌中也已霜染青丝,忙中偷闲时反而会感慨老了,思想不赶趟儿了。


一种心态是“人老心未老”,另一种则是“心老人未老”。无论哪种心态,都品尝到了世情薄厚,人情纷繁,心情难释的生活滋味。


作为七零后,记得小时候在看《朝阳沟》的时候,就被银环感动,城里长大的银环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挣扎后,扎根农村奉献力量。


七零后的乡村生活


的确农村有广阔的劳动天地,邻里间的感情真挚,村里人的生活朴素,只要肯辛勤劳动,不怕劳累,那么幸福的生活一定会到来的。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特别简单。就是大人上坡,孩子上学,老人看家,顺带着看着没到上学年龄的小孩子。


生产队劳动集合的哨子声就是劳动的命令,几乎天天听到,然后看着大人着急忙慌地拿起劳动工具就出门了,披星戴月,总感觉坡里有干不完的农活儿。


秋收的时候大人们收工回家有时会带回一些坡里、地里野生的小瓜果,吃起来又甜又脆的,小孩子们都特别喜欢,都不舍得吃,宝贝般的收藏着慢慢品尝。


七零后的乡村生活


后来上学了,上下课也是老师吹哨子提醒。听到体育老师还能用哨子吹出“一、二、三、四”,而生产队的队长就会憋红脸吹出一个腔调,一度认为队长根本不会吹哨子。


现在如果听到哨子声都会觉得特别激动、亲切。


收获季节一到,大家伙儿把劳动果实拉到生产队的大场院上,按照每户的劳动人口进行分配。人们都迫不及待地挎着或用扁担挑着棉槐条子篓子到大场院上领取。


在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的堆堆中,找到压着写有自家名字纸条的那堆,再确认一番便可带回家去。有些不认识字的人家,有时也会拿错。村民憨实,估摸着吃亏沾光都没多大意思,就将就了。好像分地瓜的时候多,总不会为了几个地瓜伤了和气。


平常的日子过得都特别简朴。小孩就盼着过节可以改善改善伙食。过节前几天,大人们就会陆续值办节日菜肴,有时也会提前做点吃,来解解孩子们的馋嘴。


那时年是年,节是节,生活虽然贫穷,但一家人同甘共苦,亲情融融,感觉特别有盼头。


农者匠心。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包干到户。地里的活干完后,就有闲散的时间了,便学了一些谋生的手艺。比如泥瓦匠、木工匠等,在一个时期内都是特别受人们青睐的手艺活儿。农活儿闲暇时,靠着这种技术外出做活儿添些收入,让老人孩子吃饱穿暖。


七零后的乡村生活


因为吃过了两腿泥巴、双手老茧、日夜操劳的苦,所以不希望孩子长大后再重复这样的生活,希望孩子将来走出农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于是吃再多的苦,也要让孩子有书念。


年龄在顺其自然的增加,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


七零后也都到了知天命的年岁,大多数在小城镇安了家,自然远离了风吹日晒的田间劳作。后来自己经历多了,发现上辈总结的一些经验真的值得借鉴,不知不觉两代人的心就贴近了。


或许受成长环境的影响,还是很怀念小时候的生活。


那时没有电视可看,没有手机可玩儿,可是大人们喜欢与孩子讲谋生的经历,讲处世的酸辛,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心灵深处会有一种忧患意识在萌芽,一种特别力量在涌动。


农耕文明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农耕人的生活理念和生活环境,都在建设农村小城镇化的路上脚步匆匆的前进着。


七零后的乡村生活


尽管衣食无忧,过着与上辈不同的生活,却有着与上辈相同心愿,希望下一代长大后能过上更舒心的生活。


老辈人会将小菜园里长的蔬菜拿到工业园路口去卖,也会遗憾的向孩子抱怨:


你们年轻人现在都不带钱了,用手机扫码付钱,我们不懂这个,要不这些菜都就卖完了。赶明儿你也给我弄个码,好收钱。


在他们心里有活儿干,就有钱花,就有饭吃,最要紧的是不给小辈添麻烦,孩子们也有家庭,也要过日子。


脱离泥土生活久了,有的人已经散淡了乡土情缘,有的人一直难释闲逸朴实的乡村情怀。


无论忙碌或是闲暇,喜欢挤出一点时间向长辈学习学习如何侍弄小菜园;感受着他们讲起“想当年……”的豪气;陪着他们一起吃野菜团,喝玉米粥,或是陪着他们在阳光下散散步,听听柳腔。


双“七零”的生活现实、充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镇安   场院   上辈   老妪   生产队   哨子   农活   农耕   地瓜   手艺   美文   闲暇   乡村   老人   农村   孩子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