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老知青家园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知青故事《烙印》

原作 邓广庆 简版编辑 王英

《烙印》是老知青邓广庆的作品,描绘的是中国海南岛上广东知青的故事。当年,每个知青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各自表现的人生态度不同,决定了他们的生命轨迹不同以及各人的故事不同。知青岁月有苦有乐,有哭有笑。但上山下乡的经历,在每位知青心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烙印》手稿有三百多页,为方便读者了解故事概况,我选出部分页面参考原稿进行编辑:保留画面,减少页数和字数。希望大家喜欢。


邓广庆的作品,人物形态夸张生动,语言直率任性幽默,读者在欣赏邓广庆画作同时,可以了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的点点滴滴......。


—— 广州老知青 王英

知青故事《烙印》音频:00:00/36:59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是一个大潮,几十年过去了,这段历史,在知青的心里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五年,中国有数千万中学生被分配到农村,到边疆……。我也成为了这个群体中一员。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2】一九六九年八月二十三日,我提着行李独自离家 ,回学校(广州市第十五中学)和我的同学前往广州港的太古仓码头,领了船票,登上了红卫轮。此时,我的身份从学生变成了“知青”。这天,我还未满十七岁。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3】 船上到处是武装民兵。我好像是被武装押运。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4】太古仓码头人山人海。登船后,我挤到船舷栏杆边,向送行的人群中望去,终于见到妈妈。我大声呼喊妈妈,人多声杂,我的声音被淹没了。……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5】第二天轮船抵达海南岛。在秀英港码头,建设兵团一位现役军人,手捧红宝书,对我们说什么,我根本听不清。呵呵,这欢迎仪式好儿戏。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6】我们上了卡车,一路颠簸,天黑才来到海南西部的西华农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五师二团)。除了我的同学,车上还有两位外校女生——刘小秀和刘小媛。她们是来投奔哥哥刘登平的。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7】欢迎人群中,解放军同志没有废话,只说了一句:“赶紧去招待所吃饭,都饿坏了吧?”。(后来我才知他是团政治处的刘主任)。晚饭有荷包蛋,猪肉炒椰菜,绿豆汤,大家狼吞虎咽,真的是饿坏了。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8】我们在招待所住了两天,政治处的刘主任、李副主任轮流讲话,大意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要扎根兵团干革命。并给每人发了本毛主席语录。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9】在团部这两天,无所事事闲得发慌 ,我拎着相机,东游西逛来到团司令部,正想走近照张相,却被门口持枪的卫兵拦住了。大概是看我叼着烟,模样是十足坏人吧?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0】五师二团的前身叫“广东省农垦局海南国营西华农场”。是抽调1956年从朝鲜回国的志愿军南下组建而成的。我当知青七年,月月按时发工资,从未拖欠。我称这个模式为“中国最完善的社会主义”。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1】‘现在,宣读团司令部的分配名单……’’,这是我听到的第一份命令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2】我与吴连宽、何伟强、李志英、罗家英,钟瑞冰共6人被分到了第九连(红卫队)。从团部到连队,步行三十五分钟,这牛拉车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做老牛拉破车了。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3】到连队时,连长指导员领着众人已等候在路口,一见我们便露出亲人般的笑脸。虽然仪式简单,但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盛情。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4】我们将行李放在了连部,到食堂一看,还是炒椰菜。不过菜里没有肉,甚至油也不多一滴。我才知道供一百多人吃饭的连队食堂,每日炒一锅菜,只用油一两。每年,只有节日才有肉吃。我们在团部招待所吃了两天肥猪肉炒椰菜,等于过了两天年!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5】午饭后,连里派了老工人帮我们铺床。老工人在地上铺上干茅草,上面铺张草席,再挂上我们自己带来的蚊帐,这就是床了。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6】打完地铺,我们从司务长处领到了一盏煤油灯、一个军绿色搪瓷杯,还有一顶有着“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字样的草帽和一套蓝色工作服。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7】晚上,全连召开大会欢迎我们知青,……别看这些连队干部文化不高,但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一个个都能说会道。最后,指导员把一套毛泽东选集发给了我们。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8】散会后,连队领导将我留下。告知我,九连只有我一个共青团员,……。指导员还对我讲了很多勉励的话。我当时真的激动了一阵,其实,我早忘记自己是“共青团员”了。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9】接下来,连队派了两名技术员来指导知青学割胶。也许我割得胶树伤痕累累,所以被视作技术低劣,一个星期后,我被调离割胶班,到了农工班。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20】两个星期后,司务长用牛车从团部把床板运回了连队。连长派人砍来树丫搭起床架, 我们结束了动物般睡地铺的生存状态,开始睡在床上了。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21】九连有条全团唯一的河坝,水深4米。收工后,这便是全连的活动中心。姑娘们身着泳衣在水中嬉戏,小伙则在一旁悄悄瞧着,感叹秀色可餐……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22】连队食堂门口挂着一个大弹壳。每当开工、开饭、发工资、分猪肉、山林起火、……,连长就挥锤猛敲,钟声宏亮,极具战斗性。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23】星期日,我喜欢拿着速写本到处写生。我不歌颂文化大革命,但我对上山下乡并不反感。因为,我在兵团的基层连队生存得很愉快。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24】农工班的工作很杂,到橡胶苗圃浇水施肥、育种芽接,为连队建砖房,用牛车拉砖,厨房分猪牛肉时打下手,为厨房劈木柴择菜,去连队托儿所为婴儿摇摇篮……,这些工作我全干过。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25】有人将上山下乡的日子称作“逆境”,其实改称“艰苦岁月”更合适。人年轻时经历艰苦不是坏事,有助于日后遇到“逆境”时能顽强支撑。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26】一个人有些艺术特长,那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在边疆海岛,艺术特长能使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27】我最喜欢出黑板报、墙报。副指导员在我身后看着我用彩色粉笔写宋体、隶书、黑体字,大声称赞……。我当然是装模作样表现很谦虚的。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28】原本以为只有我不喜欢割胶,后来才知不喜欢半夜起床去工作的知青多了去了。当割胶班的有人请假时,连长就叫农工班会割胶的人去顶胶位。所以,我时不时半夜三更被连长叫醒,上胶林割几刀。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29】半夜割胶后,饥肠辘辘。好在海南岛是蛮荒之地,什么稀奇物种都有。连队老符教我用竹竿拍击树上的蜥蜴,活捉后剥皮火烤,实在是十足十的野味香。美味落肚,即时精神旺盛。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30】我第一次饭前祈祷是在下乡前。来到建设兵团,这一形式依然在继续:大海航行靠舵手…... 看见了太阳就看见了你… 万寿无疆!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31】九连猪圈一只小母猪趁饲养员不留神,从猪圈窜出,逃往连队后山会情郎。结果有情猪终成眷属,产下一窝小野山猪……。连长大怒,到武装连借了支步枪,全连上山将猪赶出。连长百步穿杨击发两枪,猪夫妻即时毙命,小野山猪也落入网中。晚上,全连分猪肉胜似过年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32】我很怀念海南岛上的建设兵团时期,这个年代别看人们都穷得叮当响,但人与人的诚信度还是很高的。连儋州的王五婆货郎都相信我们赊账。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33】五师二团只有团部一间理发店,理发,步行来回得一个多小时。于是连队公款买了理发工具,大家相互将头推光,然后跳进溪水中洗净即可。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34】知青“出恭”,基本在河边解决:荷把锄头在肩上,行至连队附近灌木丛中,挖一个坑,将“雷”埋下,然后用锄头用土盖上。真正“猫盖屎”。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35】一到连队,指导员就发了《毛泽东选集》给我。于是我把书放在枕边,又用红笔在书中画了许多红线,我装扮成认真读书的模样。指导员信以为真。其实,我每月只有二两煤油,哪能秉烛通宵读毛选啊!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36】1969 年,我听到最多就是“屯垦戍边”四个字。当连长敲响连队的炮弹壳,高呼有美蒋特务空投时,全连人便手举火把,亮着大手电,握紧砍刀大肆搜山,尽管什么特务的踪影都没有,但大家都觉得戍了一回边。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37】我所在的五师二团地处海南儋州。这里的老百姓“谈情说爱”没有虚情假意,初一十五他们聚在月下,先对唱山歌,然后各自寻双合对。鉴于民风如此浪漫,团部是禁止干部战士参与这类活动的。不过,听听山歌不算违纪。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38】在海南岛,冬天蛇便喜欢在蚊帐顶上越冬蜕皮。每年春节过后,我蚊帐顶上必定会有两三条“蛇脱”,(蛇脱在中医上可入药)。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39】我将蚊帐顶的“蛇脱”用条茅草绑好挂在墙上,老鼠一望见就不敢来了。等儋州阿婆来,我就用“蛇脱”与换她几个煎堆吃吃。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40】两周前,全连在这里开批判会,一位解放前当过警察的老工人;请了几个知青到他家吃饭,被领导认为是腐蚀知青。会后我很困惑。心想:好心好意请知青吃饭,算什么罪?我们有啥值得腐蚀啊?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41】海南儋州有座东坡庙,我与吴连宽周日趁墟经过此庙,我对吴连宽说:“背几句东坡诗你听听: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想不瘦也不俗,竹笋炆猪肉。……”,我们在墟上购得肉食,晚上回到九连,立即竹笋炆肉,开斋。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42】团里的广播大会,我从不专心,但这次讲的是广州知青偷看禁书被查,我便多了个心眼,越听越不对劲。这本苏联小说,不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这么优秀的小说都要批判?脑袋进水了吧?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43】我在海南七年,睡了五年茅草房,门不过是一面栅栏,对我来说,有没有都一样。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44】每次最高指示传到连队都是晚上。指导员拿着最高指示的电话记录,手提大灯,托着一大卷红纸来找我立即写标语口号,然后贴上早就准备好的纸板上。连长见一切就绪,就立即敲响挂在食堂门口的炮弹壳,召集所有在连队的人等举行庆祝游行。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45】副指导员让我召集写了入团申请的年轻人开会,学习“最高指示”。我,读报纸。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46】副指导员将《海南日报》给我留下,说让我写一份报道送团政治处。我的同学李志英问我,报纸用完后能不能送给她,我告诉她:不能。写完报道,连同报纸一齐交还给副指导员。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47】九连的新水泥砖房落成了,连长指导员即时登上制高点,用超过120分贝的大喉咙发布命令……,人们闻声蜂拥而至。等了一个月,就盼今日了。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48】观看革命样板戏是兵团时代的政治任务。文革十年看的就是这八套戏,弄得全国人民几乎人人都会哼两句。去团部看戏,看电影,开全团大会都是一件愉快的事。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49】团宣传队的演员钱凯蓉,一个活泼伶俐的小姑娘,我记住了她演《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宝。什么叫时代明星?钱凯蓉就是。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50】后勤班养猪的潮州妹妹突然病了,住到了团部卫生队。副连长让我替潮州妹妹喂几天猪吧。我二话没说就去了。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51】 每天要从溪边挑50担水浇大菜地。我立即找到副连长,告诉他,我是残疾人,这腰是一定不能挑重担的。副连长是1954年建立农垦时的第一代儋州老工人。他立即与我找到菜圃组长,告诉他我不必挑水。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52】一位女工在胶林不慎受伤,生命垂危,连队卫生员手足无措,指导员见状高呼:共产党员来六位!加上连长八人,抬起伤员,轮流换肩直奔团部医院。由于抢救及时,女工恢复了健康。关键时刻,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你行吗?他们就行。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53】连队小卖部简直是个百货公司,货架上啥都有,最得人心的是,在这购物可以赊账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54】广州知青中“烟民”极少。而我打离开广州那天起至今,一直都在吸烟。我曾用野山竹制了支烟枪,天天吞云吐雾。——别对我说什么吸烟危害健康……!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55】准备过国庆节了,副连长与食堂的刀斧手正在杀猪宰牛。我从没见过这种大屠杀的场面。听着这猪牛生命最后一刻时的惨叫,不由得心里一阵阵发紧。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56】节前,连队每人都分到五斤肉。吴连宽和我将肉放入脸盆,用三块石头架起,就这样点起大火“打边炉”。有酒,有肉,加上一份好心情,这水泊梁山的吃法,好极。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57】1969年10月1日,这是我在海南的第一个生日,今日,我满17岁了。一早,我同吴连宽步行了一个钟,在公路旁拦了辆往白马井港口的大卡车。司机停车让我们爬上车。一我们对司机连连致谢。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58】在白马井港,我们漫无目的地穿行,靠近渔船时,即被武装民兵驱赶。原来,曾有广东知青在这里登上渔船,偷偷进入越南北方参加打击美帝的战斗。最后被遣送回国。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59】我们租了服装道具,神气活现的在白马井照像,瞧,身后就是北部湾,正北隔海是广西,西北部对着越南,东北部才是琼州海峡的万顷碧波。……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60】摄影师为我们照完相,便打开了话匣子:1950年,林彪的四野部队乘木船渡海,在白马井登陆。琼崖纵队在这滩头接应解放大军……。我奇怪,有关部门为何不在此立一个烈士纪念碑呢?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61】这里讲白话的人很多,讲海南话的人还真成了少数。我和吴连宽在一家海鲜米粉店吃了个痛快。我们每月工资18块元,口袋有钱,吃喝真爽。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62】回到连队,我和吴连宽继续胡吃海喝。半夜,突然上吐下泻,不得已,我们拍开了连队卫生员的门……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63】国庆后,收到母亲的信,讲父亲依旧在被关押,叮嘱我做人要小心。我看见蜥蜴为适应环境避免伤害而改变肤色,立即开窍:动物且能自我保护,何况是人? 我也可以学学变色尨!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64】1970年,团部武装连需要加强,我的同学何伟强和吴连宽被连队推荐,政审通过,一部牛车将他们拉走了。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65】吴连宽走后,我当上了伙头军。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66】儋州有无数山涧溪流,把儋州人发明的竹搭鱼床斜架在水流中,鱼儿顺水而下,冲上鱼床就逃不脱了,油炸清蒸都是美味啊。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67】为落实林副主席的‘’大力发展橡胶,满足全国人民需要‘’的指示。1970年元旦刚过,南隆开荒大战轰轰烈烈拉开了序幕。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68】所谓 “大会战”,就是统一指挥下对原始雨林的毁灭砍伐。会战期间,炊事班必须将午饭送到砍伐阵地的前沿。我这个伙头军,扛着饭桶在狼藉倒地的树木中跨越前行。觉得自己也为大力发展橡胶尽了力。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69】当上级大会战的命令抵达,连长向我下达了不容置疑的指示:你随九连参战人员参加大会战,任炊事员,接受组织的考验……。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70】无情的砍伐进行了一个月;大火烧山,烧了七天七夜,烈焰熊熊映红了半边天。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71】开荒大会战中,我见识了钱凯娜(广州华南实验中学的),每天早晨,她带领敢死队员奔向开荒现场,她们个个如花似玉豆蔻年华,为了中国的橡胶事业,如此壮烈,令我肃然起敬。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72】大会战结束,人们背上背包,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去。但女子爆破队依然留下,继续担负爆破任务。钱凯娜爆破队个个不怕死,体现了知青的一种精神,一种无私无畏的精神。这精神,很宝贵。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73】南隆最后一晚,一弯冷月挂在天角,罗定退伍兵将我拉到一边,指着半塑料桶花生油对我说:‘’明天你带走,大家兄弟一场‘’。这半桶油足足五斤有多,我想 这油水揩大了,我不敢贪。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74】我扛着铺盖,背着书包,吊儿郎当地走着。沿途见到三三两两身背猎枪腰挎利刃的儋州猎人。别小瞧了这些儋州猎手,这里是琼崖纵队的游击区,他们的父辈当年在此打小日本,手段多着呢……。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75】连部有一部手摇电话,团里给各连下达命令,老工人与亲戚联络,知青与同学、老乡聊天……都得靠它。虽然这是间12个平方米的小草房,但连队许多重大决定都在此拍板。我称连部为“九连的‘’中南海”。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76】吴连宽请了假,回九连与我饮酒开斋……。酒干人半酣时,他突发奇想,不如趁卫生员不在,搞一次报复性的行动。于是 ,我们在溪边捉了十几只癞蛤蟆,全部扔到卫生员住的草房,这些怪物形态丑陋,定能把她吓一大跳。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77】连队来了几位大学生。他们每天在苗圃地,观察记录胶苗的生长。这些年轻人文质彬彬、不讲粗言,对科学极其的尊重,我记住了他们。知道了种橡胶、种热带作物亦需要读大学的。记住了海南岛上有一所华南热带作物学院。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78】九连要设小学。连长和指导员把选我当老师的决定告诉了我。我非常高兴,因为,老师每年有两个假期,可以想去哪就去哪。我对两位长官连连致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不过,我有点不解,全连有那么多知青,比我好的有的是,这怎么就选上我了?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79】通知我担任连队小学教师的当天,我在海南岛的教师生涯就开始了,我不用再干别的工作。一门心思为办好这所只有几个学生的学校就行。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80】海南岛每年只有春节期间气温略低。大年初一,我和吴连宽正规到不得了地换上中山装,到儋县县城买了 九连办学需要的工具书、粉笔、中国地图和红小兵证章。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81】春节后,在连长的号令下,男人搭房架子,妇女编茅草和泥,一分钱没花,因陋就简建成了一间草房学校, 看着新学校,最开心的是这几个小学生。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82】我让连长在木工那刨了块木板,我工工整整地为学校写了招牌。连长指导员看了大声赞。说连团部中心小学都没挂牌子,咱们九连拔了头份了。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83】 连长给了面大红旗,我把红旗裁两半,做了小学校旗和红小兵队旗。开学,请连队指导员和连长授旗。我手举红宝书,孩子们旗帜下跟着我大声宣誓。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84】 十个孩子四个年级,我对他们进行复式教学。连队木工为学校做了几张长凳当书桌,凳子是孩子们从自家带来,学校条件虽然简陋,我别误人子弟就行。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85】 七零年春节过后不久,九连对面山上发生了山火,我抄起砍刀随众人扑向火场,......火势实在太猛,见此情形,连长当机立断,令大家切断火路后立即撤退,熊熊大火烧了一晚,连队无一伤亡。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86】 兵团建制时,我原以为只有团部放电影和宣传队演出才有文化生活,殊不知在团部篮球场常常也有热烈的篮球比赛。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87】场部和连队每月都有露天电影,人们形容这些电影为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打得小日本国民党兵冒虚汗。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苏联电影搂搂抱抱,阿尔巴尼亚电影总在胡闹.....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88】 我教育我的学生说道:人生路上有许多荆棘,遇到了别害怕,也别回避,要举起砍刀砍了它....…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89】 晚上全连开大会,指导员手持中央红头文件向全连干部战士大声宣读:保护女知青,中央有文件.....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90】 学期过半,我的十个学生通过期中检测,成绩个个优秀。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91】学生很争气,我很满意。我向王五婆赊了12个煎堆,学生每人吃一个,我吃两个。奖励学生的同时也奖励我自己。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92】 所谓忆苦餐,就是用瓜皮烂菜叶野菜煮成一锅用于喂猪的食物。我不知别人怎样吃进肚,反正我把自己那份偷偷倒掉了。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93】 台风过后,九连小学校的茅屋顶被吹掉了一半,泥墙也倒了,连长安慰我不必担心,他亲自挂帅,领着大家用半天时间把这一切都又修好了。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94】 指导员交给我一个任务,要在连队砖房的白墙,廊柱上用红色油漆写上毛主席语录和万岁的口号。我小心翼翼地写着,不敢有半点差错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95】终于轮到我回广州探亲了。我到团司令部开了兵团战士通行证。(没有通行证到海口就不能住宿,也不能买到车票)。回家不能空手,我买了两条大鱼干。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96】 十八天的探亲假,一眨眼在广州就过完了。从广州坐海轮回海南,一路顺风顺水。看着我这神气的模样,不知底细的人,还以为我去度假观光呢。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97】收工后,知青们在连队球场表演革命样板戏,表演者热情高涨,观看者津津有味。在那个什么都贵乏的年代里,这实在是弥补了人们精神生活的空虚。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98】一纸调令把我从九连调到了团部。

“小邓老师,欢迎你!我是校长。哟!你来教书还带着枪呐?”


“校长好!这个玩具而已。请多关照!”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99】 团部学校设施比连队强多了。李校长是退伍兵,人很忠厚,很尊重读书人。“学校工作由我主管,教学工作由姚主任抓。共青团工作由你负责。”“小邓老师,你肩上的担子很重啊!”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00】开学前的校务会议,校长首先把我介绍给大家。然后简明扼要作了形势和任务的“政治报告“。时间不到十分钟,一句废话都没有。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01】“小邓老师,你调走后,这孩子天天说要到团部学校看你,……”


九连一位老工人,带着儿子到团部看望我。从连队调到团部小学两个多月,我竟然一次都没回过九连,真不应该!我感九连的学生,他们还惦记着我这个老师。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02】抽空回九连,见连队里来了许多潮汕地区的朋友,说话都是浓浓的潮汕口语。他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有番薯,鸡……。这些东西哪来的?我正纳闷呢,一位潮汕知青笑着告诉我:三只手呗!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03】政治处的刘主任病重入院,病情发展到病危,他的妻子和儿子登上了团长派来接他们的吉普车。回来时,左臂多了一条黑纱。刘主任病逝了,他是一位把生命奉献给中国橡胶事业的现役军官。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04】 没有吃革命胜利大餐的琼崖纵队的《红色娘子军》的女战士。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05】“我以为革命胜利了,你们这些有功之臣,怎么也得有个一官半职呀!


可你怎么只在橡胶加工厂当工人?”“小邓老师,我能力很有限,干力所能及的工作就行,当个工人不也很正常吗?”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06】五师二团的橡胶加工厂藏龙卧虎,不但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红色娘子军,竟然还有位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就参加革命的老红军,老红军名叫王文顺。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07 】星期天,武装连的朋友请我为他们拍照。这是大事,我不敢怠慢。“托一杆枪,表示在站岗。手里多两杆枪,证明打了胜仗。……”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08】 中秋节到了,月亮又大又亮。知青好友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大家举起饭盆,望青天:月亮啊月亮,我们几时可以返广州?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09】国庆节也是我的生日。1971年国庆,我19岁了。应苗族学生小符的邀请,我买了米酒和糖果。到他的苗家寨子做客……。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10】一九七一年十一月某天。团部机关及直属单位主要领导集中听师部首长宣读中央一级机密文件,现场戒备森严。林彪事件像一个炸雷,把大家炸得不知所措。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11】传达文件后,散会。此时,加工厂的老红军王文顺刚好从会场旁经过。团长一声令下,所有准备离开会场的现役军人,马上立正向老红军行军礼。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12】一九七二年,因我探家超假多日,回到农场立即被告知,领导已把我调离团部小学,发配到离团部最远的最艰苦的新连队。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13】在新连队,我天天跟儋州老符去放牛。日子倒也挺惬意(生存讲究的是调整好心态)。我画的牛都和我一样精神十足。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14】放牛是很枯燥的事,但我每天都能从中寻找乐趣,我除了画画之外,就是骑上一条强壮的小牛,边唱歌边到处闲逛。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15】与老符放牛,相互间慢慢熟悉了,原来老符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琼崖纵队老战士。他说:“如果我有文化,今天就不是牛司令了。…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16】 连队卫生员小何与我同住,我时常领略到他良好的修养和品格。


我曾对中医药的疗效表示怀疑。小河认真地对我说:“中医中药三千多年 ,虽然药性不如西医见效快。但副作用小,……”


“治病靠三分药力,五分自身抵抗力,再加两分天命。”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17】台风天,屋顶茅草满天乱飞……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18】 虽然人不可胜天,但台风过后,吹倒的茅屋可以重建。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19】海南岛的蚊子凶得很。我点着煤油灯在蚊帐里躲避蚊子,不小心把蚊帐烧着了,窜起的火苗差点把茅草屋点燃,好在扑灭及时,尚未酿成大祸。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20】 一天,路遇一辆由武装连战士押送的大卡车。车上都是“督卒”失败而被擒获由各师各团派人押回的知青。督卒要用生命做赌注的啊!我非常同情他们……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21】“ 把画片拍下,将胶卷冲洗,插入幻灯卡就是幻灯片了,特简单。”“小邓说得轻巧,这些画都经政治处审查了吗?万一有政治问题咋办?年轻人 ,我家可有老婆孩子的呀!”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22】老欧要建小茅屋。连队里几位退伍兵来帮忙,我在一旁下手。太阳落山前,小茅屋建好。我想:我不会一辈子在这片荒蛮之地过这种日子吧?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23】我变得非常烦躁,总想找个地方发泄一下。于是,我用五元钱向儋州猎人买了两颗手榴弹,扔到山溪炸鱼,结果只有一颗炸响,也没炸到几条鱼。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24】兵团撤建制,解放军要走了。兵团改回农垦。我们又成农场工人了。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25】 从建设兵团改回农垦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团长改称场长,连长改称队长,兵团时期的团部广播大会,连队晚上的政治学习逐渐减少,“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基本不提了。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26】 知青都在设法离开农场返回城市,知青兄弟姐妹走一步算一步。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27】回城有多种方式,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回城之路有许多未知数。


“梁,办顶替回城,搞定没?那些办事的人好贪心哦!太可怕了!”


“我爸来信,说不知哪里出了问题,叫我耐心等待。……”


“郭,你干脆学邓广庆,办病退吧。”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28】 老符,明天我要回广州了,你多保重。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你是我的老师。……”


“小邓老师,这是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颁发的解放海南岛纪念章,送给你留念吧。”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29】 ”同学们,拍张照片留念吧。待到再次见面时,恐怕我是个老头子了。听我口令,大家一起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30】“美莲阿姨,多谢你多年的关照。南荣、南英,你们要用心读书啊!”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31】 潮起潮落——

海口市省农垦局招待所,哇塞!准备入住的,全是以各种方式各种理由办好手续回城的知青兄弟姐妹……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32】 我毕业了——

在建设兵团这所大学校,我毕业了。但学到的只是生存方式。回城后,要学的是生存技能了,那更重要。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33】 一九七五年八月二十五日,我离开招待所来到秀英港,七年前来海南时坐的是红卫三号,今天离开海南,坐的还是红卫三号。看着码头上知青搬运行李登船的喧闹场景,我想:上山下乡开始退潮了。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134】 我的父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战争。而我经历的,是疯狂的文革及其衍生的上山下乡运动,……人在年轻时,经历几年风浪冲击很有必要。但一辈子都留在这,实在太残酷。……

登船了。随着红卫轮一声汽笛嘶鸣,轮船离岸驶向大海,我回家了!

——回家的感觉真好!

连环画《烙印》——知青的故事

作者 邓广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知青   儋州   海南岛   卫生员   团部   政治处   上山下乡   连队   指导员   蚊帐   连长   海南   连环画   橡胶   广州   兵团   烙印   美文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