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今天和一个“普通人的老母亲”在微信上聊天,感觉她非常有见识,虽然她谦称自己不过是个普通老母亲。

我原话摘录之。她说:“大多数孩子大概率都是普通人,但是在文学上若有一点喜好,将来也许不管低谷还是平淡的生活,也稍有慰藉。这颗种子要先埋下去。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一生太长,即使高考成绩很好,大学也很好,不见得以后不遇他事。我更希望她能有精神的自由。”

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

人生很短暂,但又很漫长。一时的成功真算不得什么,生活中我们都见惯了。《桃花扇》不是说了么:“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 当今社会,我们不是每天都在见识那些知名企业家、那些明星官员吗?我们看他平地起高楼,挥斥方遒,霸气冲天;我们看他谈笑鸿儒,指点江山,羡煞旁人;我们看他楼塌了,纵然曾经满床笏,也皆作鸟兽散了。

因此,每每读《春秋左传》,读《资治通鉴》,前者你读了200多年的列国纷争,后者你读了1000多年的朝代动荡更迭,当真看饱天下兴亡事,谙尽人生悲欢情!果如此,则当下生活中的琐琐碎碎、是是非非,焉能影响到你的判断和心情?因为,当你经历过某种极致体验之后,那么你对一般的肤浅体验就会无感,这大概就是读史的好处吧。

我经常想,古人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什么是计深远呢?当前的功利心肯定不是深远。就像那位“普通老母亲”说的那样,高考很好,大学也很好,都不代表后面就一定很好。这些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功,真不如看不见的“精神自由”来得更成功。但如何才能获得“精神自由”呢?不就是通过读书来长智慧,进而使自己精神不受别人的洗脑所左右吗?抛弃旁人有意无意灌输的观念,挣脱思想上的牢笼,摆脱束缚,对人对事有自己的分析和评判,这大约就是精神自由吧。

可是,读书是要有能力的,有些书,没有能力,你就读不下去,比如《春秋左传》,比如《资治通鉴》。这也就是古代统治阶级为什么要垄断文言文的原因,因为这是士人的语言,这是贵族的语言。于统治者而言,老百姓不懂,就好愚弄;于老百姓而言,要摆脱被愚弄,就要掌握这个工具。那要如何获得读这些书的能力呢?我目前的想法就是真正精读一本书,获得能力,找到那把开启典籍的钥匙。

我家孩子,之前通过视频、音频的方式,现在通过持续听英文歌曲的方式,目前基本打通了英语听力这个关卡,已经有能力阅读《哈利波特》系列了。我想,作为一个英语非母语的孩子,能阅读《哈利波特》小说,差不多就算握有一把英文钥匙了。

对于文言文,我是想着给她精读《古文观止》,能不能完全读完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一定数量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倘若最终能读完周秦选文、史记选文、韩愈选文,我想,这把文言文钥匙就差不多成型了。拿着这把钥匙,再去读《资治通鉴》,定能比较轻松愉快地阅读,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因此,对于我们普通中国孩子而言,是不是可以把有能力阅读《资治通鉴》和《哈利波特》当成获得中英文自由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越过这个界限,你就获得了读与不读的自由;没有越过这个界限,你就离不开注释和字典,也就无法获得阅读快感,只能获得阅读痛感。你通读了《资治通鉴》和《哈利波特》,就拥有了继续深入阅读的可能,通过持续的阅读,增长了智慧,进而就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是的,培养孩子一项能力,也许好过留给孩子钱财吧。加油!我对自己说。

如何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鸿儒   玉树   秦淮   选文   自由   左传   资治通鉴   文言文   美文   深远   界限   普通人   钥匙   能力   精神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