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该如何改革

中国教育的确应该改革了,因为中国得诺贝尔奖的人太少了。

中国教育该如何改革

诺贝尔奖章


这是一个现实。

当然,也有人说,诺贝尔奖评选时没有坚持公平原则,故意不让中国人入选。

以前我们国家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没有,我们还可以如此自我安慰,可偏偏最近又有两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屠呦呦和莫言),并且一些在外国受教育的华裔却获得了诺贝尔奖,由此可见,中国的教育的确是有些问题。

中国教育该如何改革

屠呦呦


中国教育该如何改革

莫言


其实对于中国应试教育的改革,一直都有呼声。

这其中当年韩寒呼声最大,他写了许多文章抨击中国的教育。

他指出,中国教育应该培养专才,而不是全才。

而中国现实的教育则是培养全才。

韩寒从小阅读从古到今的文学名著,在写作上取得了非凡成就,所以他觉得这个社会应该培养专才。

中国教育该如何改革

韩寒


大教育家孔子说:教育应该因材施教。


中国教育该如何改革

孔子


也就是对于不同的人,实施不同的教育。

对于韩寒这种醉心于文学的,的确应该实行专才教育。

但这并不代表,所有学生都应该实行专才教育,有的学生兴趣广泛,适合多才或全才教育。

所以,中国教育的改革,首先应该实行个性化教育。

对于不同的人实行不同的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

对中国教育的另一个反对声音就是针对教育的“应试”,许多人觉得应试不好,因为中国大学培养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人。

但也有人对这种意见持反对态度,觉得虽然中国大学培养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但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高考还是一个人改变命运最好的方式。

为了高考能考上好成绩,学生于是不分昼夜拼命做题,这样下去好吗?

显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有创造力,也就很难获得诺贝尔奖。

那么,要怎样培养才能培养出容易获得诺贝尔奖的学生呢?

我们可以看看西方的教育。

我们一般把西方的教育称之为素质教育。

他们不强调考试,以培养学生各种素质为主,主要是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培养。

学生对自己要学的内容有很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由于他们的学生都是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深耕细作,所以能够取得很高的成就。

但是由于他们对考试不严格,所以,学生学习主要靠自觉。

这种教育方式是否适合中国呢?

中国也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仍以应试教育为主。

这里有一个很少人知道的事实是,当许多国人在抱怨应试教育不好时,其实西方许多国家也在抱怨素质教育不好,要实行中国这样的应试教育。

为什么呢?

因为素质教育虽然培养出了许多能获诺贝尔奖的顶尖人才,但其中绝大多数人很难提高他们的素质。

因为大多数人都有懒惰心理,没有应试的压力,他们很难自觉进行学习。

而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主要依靠的还是绝大多数人。

中国虽然缺少获诺贝尔奖的少数顶尖人才,但却拥有大量中等素质人才,能适应国家和企业的高速发展。

中国这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也证明中国的教育还是很有效果的。

既然西方都觉得他们的教育有所不好,我们自然不能完全舍己之长,求彼之短。

最好是能将两种教育结合起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

第一,教育从娃娃抓起,趁早发现孩子的兴趣。

我们应该把教育重点逐步稍微从高等教育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倾斜,投入更多教育经费在中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中。

马云说:一个优秀的老师,往往能发现学生自己都不曾注意到的优点。

中国教育该如何改革

马云


我们应该多培养这样的老师。

这些老师一旦发现了学生的兴趣特点,我们就应该有个性地给这些学生安排学习计划。

不过,我相信绝大多数孩子都没有特别的兴趣和长处,对于这部分学生,就实行以往的应试教育,让他们通过考试,进入高等教育学校。

第二,多设置兴趣班和多进行特招生。

设置兴趣班可以发现学生的兴趣和长处,多进行特招生,可以多发挥学生的长处。

第三,中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阶段多注重音体美的教育。

音体美的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提供条件,让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自由成长,努力使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等最高奖项。

第五,多创办职业学校,让没能进入高等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也能接受教育,以最终达到全民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中国教育   诺贝尔奖   高分低能   全才   专才   长处   素质教育   美文   中国   幼儿园   素质   不好   兴趣   老师   人才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