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江才女郭纯贞,才华媲美李清照

“桃花江是美人窝”,闻名遐迩。

假如要从古代的桃花江美女中挑选一位代言人,我想明末清初的合水桥乡(现属三堂街镇)才貌双全的郭纯贞应该是当之无愧。

当然,郭纯贞之美,单凭外貌已不能服众,虽然民间传说她兰心蕙质,芳华绝代,但毕竟没有画像传世。

可以肯定的是,郭纯贞写诗的才华之美不输李清照,绘画的才华之美完胜对方,对爱情的坚贞之美也是对方所不能及。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能够因才华而脱颖而出能青史留名的女子寥寥无几。

郭纯贞和“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相比,两人有诸多相似之处。

桃花江才女郭纯贞,才华媲美李清照

郭纯贞的故乡桃花江山清水秀

一、郭纯贞与李清照都出自书香世家,从小受家庭书香熏陶,聪颖过人。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自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是当时首屈一指的藏书家。

郭纯贞的父亲郭都贤,16岁考中秀才,19岁考中举人,23岁(明朝天启二年)高中进士,为官22年,历任吏部稽勋司、验封司、考功司侍郎,文选司员外郎和江西巡抚等官职。


李清照父亲善属文,工于词章。李清照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一说宰相王珪长女),很有文学修养。

郭纯贞父亲为官22年,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的是他的诗词和绘画,书法和对联在益阳一带也有很大影响。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少女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繁华的京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

郭纯贞自襁褓中开始随父母在京城生活,受父亲家教的熏陶,谙熟经文,长于诗画。

桃花江才女郭纯贞,才华媲美李清照

郭纯贞吟咏过的丫头峰

郭纯贞曾经跟随父亲在桃花江泗里河居住过一段时间,住宅对面有一座挺拔、秀丽的丫头山,她即兴创作了一首《咏丫头峰》,至今还在泗里河、王家村等地转抄传诵。其诗云:

丫头原是女仙山,无子无夫独自闲。

五老九岗常作伴,百花四季满头簪。

天为罗帐霜为粉,霞作胭脂雾作衫。

莫道梳妆无宝镜,一轮明月照容颜。

郭纯贞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景物,把对丫头峰的赞美和自身的感受,十分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其艺术天才,令人称赞。

笔者认为,此时郭纯贞笔下的丫头峰,和李清照早年描写少女遇到陌生人情景的诗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相比,没有丝毫逊色。

二、郭纯贞和李清照都有心心相印的意中人,都经历了一份美好的感情,可惜意中人都早早离开人世。

李清照18岁时,与21岁的大学生赵明诚完婚。夫妻琴瑟相和,高雅有趣。

郭纯贞15岁时,父亲给她许婚与黔国公沐天波之子沐忠亮。两人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了郎才女貌,互相倾慕,堪称天作之合。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郭纯贞与沐忠亮还没有完婚,战乱便无情地碾碎了两人的幸福生活。

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明朝灭亡。唐王朱聿键在福建称帝,沐忠亮提靠唐王。后来唐王失败被杀,沐忠亮率败兵走广东入缅甸,竟客死异国他乡。

郭纯贞与未婚夫音书断绝,她一直等他,经历了几十年望穿秋水的等待。

她因思念沐忠亮,曾以“驿梅惊别意,堤柳暗伤情”二句诗,作拆字诗十首。

郭纯贞拆字诗每首的第一、二、三句的首字组合成第四句的首字,每首诗的第四字连在一起就成了“驿梅惊别意,堤柳暗伤情”。

桃花江才女郭纯贞,才华媲美李清照

驿梅惊别意,堤柳暗伤情。(郭纯贞诗)

郭纯贞对文字运用的娴熟可见非同一般。

一、

马蹄踏破板桥霜,四顾无人暗断肠。

幸有香魂萦妾梦,驿门深锁五更床。

二、

木兰初发送云鞯,人去南州路几千。

毋谓滇池迷雁迹,梅花传信报君还。

三、

苟道相期一揖归,文光遥映美人衣。

马嘶墙外君何去,惊起嫦娥泪暗飞。

四、

口里嗟君梦里逢,力穷无路诉苍穹。

刀环在手凭谁赠,别锁春愁昼掩宫。

五、

立傍闲庭扪翠钿,曰君曰妾两相牵。

心怀闷懑浑如醉,意拟春蚕已再眠。

六、

土圭测晷度林斜,日泊西山起叹嗟。

是影是真俱是幻,堤杨高噪暮投鸦。

七、

木落山空近晚秋,夕阳归雁过南楼。

耳边不听真消息,柳絮纷萦弄黑头。

八、

日渐西驰事渐遐,立盟空复待年华。

音书一断鱼沉海,暗地思君哭落花。

九、

人间何必辨春秋,人死人生总是愁。

易理既明休问卜,伤心唯听泪珠流。

十、

心中眷恋君知我,主意仍然我与君。

青鸟已空云外信,情牵终世总无闻。

写这些诗的时候,郭纯贞并不知道心上人已不在人世,因此这可以说是她肝肠寸断的真情告白,是忠贞不渝的苦思悲吟,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相比,也难分伯仲。

难怪旧志书上说郭纯贞是“得乎情之正者”。

郭纯贞的诗多为像上述拆字诗一样的爱情题材,多半是抒发自己缠绵抑郁的情怀,读起来催人泪下。

三、郭纯贞和李清照都经历了丧夫之痛与亡国之恨,且都在逆境中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

李清照婚后不久,由于政治风云变幻,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父被罢官,并牵连到李清照,她被迫迁徙至丈夫老家。

随着国家动荡不安,发生靖康之变,赵明诚意外身亡,李清照开始一生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风与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辗转漂泊和居无定所,使她在作品中充满了悲苦与痛恨。

李清照在人品上还是有争议的。她酗酒成性,赌博成瘾,二婚又离婚……这些人性的弱点或者说是人生的际遇,在李清照的作品里都有所反应。


郭纯贞把自己一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都消耗在对未婚夫的苦苦等待中。

然而经过漫长的等待,郭纯贞等来的却是未婚夫早已客死异国他乡的噩耗。

在获悉丈夫不幸遇难的消息后,郭纯贞仍然忠于爱情,誓不再嫁。

郭纯贞人如其名,抛却封建社会对妇女的礼教约束不谈,仅就郭纯贞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时至今日,还是值得称道的。

四、郭纯贞与李清照两人虽然中年以后生活都极度忧虑与痛苦,但依然尽其天年。

以“易安居士”自居的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与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与气量中悄然离世,享年73岁,放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已是高寿之人。

郭纯贞中年以后削发为尼,法号联本,每日青灯黄卷,消极地度过时光,活到八十多岁才驾鹤西游,堪称高寿。

桃花江才女郭纯贞,才华媲美李清照

郭纯贞一生望穿秋水,梦断潇湘。


以前有种这样的说法,叫做:“愤怒出诗人。”古往今来,有这么一个奇怪现象,诗人如果不能通过写诗及时排遣心中愤懑、忧郁,那他可能会采取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如果诗人作品高产,个人情绪得到了尽情宣泄,那他(她)的寿命基本上要长于世人。


郭纯贞和李清照长寿的人生结局,也是上述说法的有力佐证。

五、郭纯贞的绘画才能是李清照所不能及的,可惜人世沧桑,没能有画作存世。

李清照的成就主要是词,诗也有值得称道的佳作,刚结婚时受丈夫赵明诚的影响,对金石有所研究,但没有这方面的专著。

郭纯贞才气纵横,极善诗词和绘画。郭纯贞的诗在文学价值方面和艺术性上不输李清照,特别是其拆字诗,充分体现了其对文字技巧的娴熟,单就这点来说,郭纯贞甚至还略胜李清照一筹。

不过凭心而论,单就思想性来说,郭纯贞的诗确实要逊色于李清照。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其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豪迈气概,是不少男诗人也望尘莫及的。


郭纯贞本来在绘画方面的才能是李清照望尘莫及的。她的绘画“秀而雄”,当时在湖南名声很大,旧《益阳县志》曾经如此记载:“庋藏之者,珍如拱璧。”

但由于郭纯贞长期居无定所,反复迁徙,辗转多地,其画作均已失散,是否在民间还有收藏,尚不可知。

桃花江才女郭纯贞,才华媲美李清照

郭纯贞故乡桃花江风景名胜羞女山

郭纯贞擅长画山水人物,曾绘秋景十幅,各题以诗。这十首题画诗也是拆字诗,而且是步一个韵写成,每首末句第一字连成“花落枝含泪,香飘蝶结愁”二句五言诗。

如今,郭纯贞的秋景画与她其他画作一样,已失散无存,但秋景画却流传下来了。

郭纯贞的这组秋景诗与李清照的《武陵春》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题自画秋景十首》

其一

草浦含烟黯淡秋,人何薄幸滞红楼。

匕曾聂切频调味,花未残时任妾愁。

其二

草阁追欢不计秋,水晶帘掩凤栖楼。

各天不见郎书寄,落月相思午夜愁。

其三

木落空山向晚秋,十年冷落合欢楼。

又将惆怅凭夫诉,枝挂团团月也愁。

其四

人离绣榻雁来秋,之子谁教宿楚楼。

口嘱莺花君莫恋,含情总为妾夫愁。

其五

水边杨柳暗伤秋,户掩黄昏坐小楼。

犬信未传空怅望,泪珠点点为谁愁。

其六

千回万转忽惊秋,人隔天涯懒上楼。

日近长安鱼雁杳,香奁徒寄暗生愁。

其七

西山返照夕阳秋,示我魂销燕子楼。

风冷绿窗人未到,飘零湖海妾生愁。

其八

虫鸣四壁乱深秋,世上谁怜独倚楼。

木叶洞庭郎负约,蝶惊魂梦枕边愁。

其九

丝牵绣幕几经秋,士也无情远翠楼。

口上欲提何处剖,结成豆蔻许多愁。

其十

禾黍怆怀又一秋,火流暑涤怅登楼。

心忧夫婿归何日,愁结千肠不了愁。

桃花江才女郭纯贞,才华媲美李清照

禾黍怆怀又一秋(郭纯贞秋景诗)

这组以“花落枝含泪、香飘蝶结愁”为主题而作的题画诗,是断肠的语言,也是她忠贞的苦思悲吟。

诗评家毛国翰称其“十愁杀人无数”,旧志书上亦称其为“得乎情之正者”。

六、郭纯贞与李清照最大的不同点是:李清照在其中年以后作品更多表现家国情怀,而郭纯贞仍然只是局限于排遣个人感情的苦闷。也许,这就是李清照能千古流芳,而郭纯贞几乎被历史的尘埃淹没的根本原因。

李清照历史评价极高,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词国皇后,婉约派掌门,可谓实至名归。

郭纯贞的影响力局限于湖南,且主要是湘中、湘北一带。在《清史稿》中,郭纯贞只是附在其父之后,三言两语匆匆略过:

有女名纯贞,许字黔国公沐氏,变后,音问梗绝,遂终於家。纯贞能诗,自署曰郭贞女。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宋朝以后,我国才女在正史上的记载几乎断片,郭纯贞的事迹也只是在《益阳县志》等地方史料上灵光乍现。

郭纯贞的家乡桃花江民间,“郭小姐”及其诗作,以“传说”的形式,在老百姓之间口口相传,甚至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


李清照的成就主要是词,诗也有值得称道的佳作。

桃花江才女郭纯贞,才华媲美李清照

相传郭纯贞居住过的水榭遗址

郭纯贞才气纵横,极善诗词和绘画。但由于居无定所,反复迁徙,辗转多地,其画作已失散湮灭,几无据可考。


七,诗坛双娇终极PK

综上所述,在诗词造诣上,李清照与郭纯贞两位才女各具千秋,难分胜负的,郭纯贞甚至在绘画才能上将李清照反超。

但是由于郭纯贞绘画没有毁于战火或者失散无存,我国古代美术史原本就没有著名女画家,郭纯贞也与吃螃蟹的第一人擦肩而过。

由于时代的局限,郭纯贞在诗词创作上最终没能突破自我封闭的小圈子,故所写诗歌纵然是才华横溢,也未能流传更为广远。

桃花江才女郭纯贞,才华媲美李清照

二八含愁写黄绢(后人歌颂郭纯贞的诗句)

清人夏鼎作诗《郭贞女梅节古笔筒歌》称赞她:

“谢家道韫左家芬,元红朱落嫣兰熏。

二八含愁写黄绢,春风掩映梨花面。”

晚清女诗人毛国姬和其弟毛国翰搜罗辑刻《湖南女士诗钞所见初集》也把列首位,并有其诗《柳》一首:

“木落山花向晓幽,夕阳归雁断南楼。

耳边不接云中信,柳锁寒烟一树愁。”

桃花江才女郭纯贞,才华媲美李清照

柳锁寒烟一树愁(郭纯贞诗)

毛国翰成名后也屡次向诗友推荐郭纯贞诗作,称其才艺俱超易安居士,虽不免有些情绪因素,但也足表明其才华超众了。

因此,在两位才女的终极PK中,郭纯贞输了李清照半个身位,只“赢”得了湖南地方文史专家的一声叹息。


郭纯贞,桃花江的美女加才女,她既有谢道韫咏柳絮之才,又有朱淑真写断肠诗之技。她虽然没有在历史上轰轰烈烈,但至少在家乡老百姓心中,今天都还对她念念不忘。

郭纯贞,曾经情海望穿秋水,曾经诗海乘风破浪!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才女   益阳   西山   志书   贞女   秋景   暗伤   望穿秋水   未婚夫   画作   湖南   美文   才华   诗词   诗人   丫头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