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经济学

正常经济学,包括主流的或非主流的经济学,都是用经济学的常识去解决问题。但实际生活的复杂,单纯用经济学的视角来观察,往往会重视一方面又无视另一方面,解决问题时适得其反,有时还会造成严重后果。

比如,主流经济学推崇自由主义,重视市场,反对政府干预市场。他们呼吁取消一切政府干预,甚至在救灾中,也认为针对灾时物资短缺的问题,应该让市场来决定价格,因供需失衡导致的价格上涨,政府也不要干预,涨价会吸引供应,最后市场让物资供需平衡。


反常经济学

这理论一般来说是正确的,可应用到救灾之类的是特殊事件上,则大错特错。因为经济学家们忽视了人性的恶。他们以为人们只要赚到市场价格的正常利润就满足了。可人性贪婪,绝不满足于一般利润,他们要追求超额利润。一般情况下他们无力做到,但大灾难爆发这样的特殊情况给他们提供了机会。他们一定会囤积居奇,从而让物价暴涨,他们赚取天价利润。而灾难时本来物资就短缺,他们这一囤积更加重了短缺程度,带给救灾更大的困难。而根据自由主义市场贸易原则,他们可以完全不理会这些。灾民们再这么惨也与他们无关。如果他们掌握的是粮食之类的重要民生物资,他们可以硬起心肠看着灾民饿死也不放粮,更别提缺斤少两、以次充好之类的问题了。因此,救灾时不要政府干预,完全行不通。

所以,正常经济学遇到实际问题,只从经济学本身出发看问题,往往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就像正常经济学只假设人是自私的,可在救灾的问题中,人不仅是自私的,还是邪恶的。而正常经济学不敢假设人是恶的。所以,就要拓宽经济学的视野,与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其他科学结合起来。这样的经济学,就不是正常经济学,而是反常经济学了。

反常经济学,着重在一些正常经济学解决不好的领域发力。比如,资源配置有市场和政府两种手段,但这两种手段都会有失灵的时候。有些是市场失灵,有些是政府失灵,有些是政府和市场都失灵。反常经济学则将手段分为市场的、非市场的两种,非市场的手段中包括有政府手段。当市场失灵、政府也失灵的时候,就去寻找非市场手段中的非政府手段。反常经济学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个方法没有还可以换另一种方法,所有已知的方法都没用,还可以创出新方法,要活用一切方法。

反常经济学,以问题为导向,抓矛盾,抓根本,也可以算是一门新经济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反常   经济学   缺斤少两   囤积居奇   灾民   自由主义   供需   短缺   美文   手段   物资   利润   主流   方法   政府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