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的仰天长问

1925年8,32岁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 长沙》,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的仰天长问

图中这尊《谁主沉浮》青年毛泽东塑像,原创是雕刻大师张松鹤所为。塑像通高53厘米,通宽25厘米。作品以1925年青年毛泽东形象为艺术原型,突出表现毛泽东青年时代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气概。 在“文革”大造毛主席塑像时期,作品被制作成模具而大量复制。图中的这为山东济南塑料一厂当年敬制的产品。塑像毛泽东身着长衫,右手叉腰、左手扶石,睿智的目光注视着远方。扶石外侧刻毛泽东手书:“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的仰天长问

1925年初,国共合作的第二年,毛泽东从广东回到湖南,利用回乡养病的机会,访亲问友,召开各种座谈会,了解农村的情况,并和夫人杨开慧在韶山办了20多所农民夜校,教农民识字、算数、向农民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 1925年8月,湖南省省长赵恒惕电令逮捕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的毛泽东。在党组织和农友的帮助下,毛泽东机智地离开故乡来到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沁园春.长沙》。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的仰天长问

词中: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仰天长问,凝结了毛泽东对中华民族将走向何方的深刻思考,抒发了他对中国革命前途的信心、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自己将投身一场伟大革命的满腔豪情。 此后的若干年,毛泽东付出所有的努力和心血,都在尝试着寻找这“仰天长”的答案。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的仰天长问

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毛泽东心情苍凉,内心充满了惶惑和迷茫,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 ——《菩萨蛮?黄鹤楼》 便是他当时复杂心情的反应。随后,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彻底宣告破裂。 但是,敌人的屠刀和杀戮并不能击倒他,在这一年的秋天,毛泽东找到了新的出路: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秋收起义》 由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了,自此,他走上了“坚持土地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令人伤感的是,在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前夕,他特意去见了妻子杨开慧一面,当时的他也许并不知道,这将是他们的最后一面。又或许他们都能预感得到,但是为了这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国家,他们已别无选择。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的仰天长问

虽说前途总是光明的,但是道路却一定是曲折的,而且非常非常的曲折。秋收起义失败了,毛泽东不得不引兵上了井冈山。 知道的能明白他是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取得革命的经验,不知道的就说他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去山沟沟里当起了山大王,不但受了处分,还差点被开除了党籍。 不过好在,误解和指责并不能消磨他的意志,在井冈山上,他同朱德同志一起战斗,取得了极其重要的军事经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那时的他,或许并不知道,一个中国历史上,五千年来都少有的超级天才军事家就要诞生了。 在井冈山上,他们取得了多次的军事胜利: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西江月 井冈山》 就是他们打了胜仗以后的心情的真实写照。 除了军事上的胜利,他还取得了很多土地革命的经验。到了苏区以后,他带领贫苦农民,一起进行了持久而艰难的土地革命斗争,取得了十分骄人的成绩,可谓是“群众个个叫好,百姓纷纷点赞”。 看到几千年来,受封建主义制度剥削下的贫苦百姓们,都能分到一份自己的土地,毛泽东的心情十分的愉悦,他写到: …… 红旗越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清平乐?蒋桂战争》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的仰天长问

在苏区的头几年,是叫人十分神往的,因为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那个曾经只是单纯的梦想着能当一个学校教员的师范生,如今已是一个指挥着数万红军闹革命的超级军事家。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如梦令 元旦》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在漫天风雪中,毛泽东指挥若定,踏歌向前;伟大的红军英勇无畏,行军夺关。这一切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英雄画面,红旗飘扬,战马长嘶,实在叫我等后辈万分敬仰。 而远在南京的蒋介石,终于坐不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那个只领着800残兵去了井冈山“落草”的毛泽东,居然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创造出一支如此强大的工农红军。于是,针对苏区持续了五次的军事围剿开始了。 然而,在毛泽东“诱敌深入,于运动战中各个击破”的军事指导方针下,蒋介石的前四次围剿都没有讨到半分好处,自己反而落了个损兵折将。不信?我们一起看: ……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的仰天长问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换来的只是无尽的痛苦与等待。受苏联“左倾”思想的严重影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的思想和政策,把毛泽东慢慢的排挤出了苏区红军的军事领导岗位。 这次的影响,造成的后果是灾难级别的,“堡垒主义”的军事指导原则取代了“诱敌深入”的指导原则,第五次反围剿的彻底失败,使得红军不得不放弃苏区根据地,被迫开始艰辛的长征。 在长征前的近三年的时间里,因为“左”的思想的影响,毛泽东承受了太多的排挤和打击,这些挫折和磨难使毛泽东无数次病倒,差点丢了性命。然而,也正是这些数不尽的挫折和打击,磨砺着他逐步走向成熟。后来常有同他一起战斗的先辈们说道:毛泽东正是在苏区最后三年的磨砺之中,才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长征途中,红军中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此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伟大的,无所畏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开始逐步走上历史的舞台。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欲渡江北上,因为一时求胜心切,在土城一战中,遭遇川军郭勋祺部的重重阻力,被迫一渡赤水。 想来,土城一战,真的够郭勋祺吹一辈子了,居然逼着毛泽东被迫转变军事路线,西渡赤水。但也正是这一次转变,催生出了军事史上的逆天操作,神来之笔,让毛泽东创造出了“四渡赤水”的军事奇迹。 在四渡赤水的第二次渡河后,红军攻打了一个地方,在这次战斗中,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参谋长邓萍不幸牺牲,邓萍是红军长征途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军事指挥官。红军攻打的这个地方,便是遵义的娄山关。后来,待战局稳定下来以后,毛泽东为此次战斗补写了一首词,便是那首堪称精品中的精品的——《忆秦娥 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万里长征,千回百折,困难多于顺利实是不知有多少倍。然而过了岷山后,红军终于暂时性的赢来了一丝曙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尽管如此,毛泽东前面的困难依旧堆积如山,中华民族面临的灾难依旧无比的深重。日本觊觎华北,平津的豺狼野心已昭然若揭,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华民族造成的灾难已是无以复加。对帝国主义的反击,对侵略战争的反击,是红军接下来最迫切需要去做的事。此刻的毛泽东,在替中华民族呐喊: ……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截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念奴娇 昆仑》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的仰天长问

自1925年,毛泽东提出那个“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后,到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 十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但是这十年的历练,使得毛泽东终于找到了这个“天”问背后的答案。 尽管此刻,刚刚到达陕北的红军加起来还不到2万人马,但他们个个都是经历了凤凰涅槃之后保留下来的革命精英。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毛泽东用了十年的时间,终于找到了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力量源泉,这个力量的源泉就是——人民群众。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的仰天长问

在红军到达陕北的第二年,也就是1936年初,毛泽东率军东征。 在东征的途中,毛泽东用一首词回答了自己当初“天问”困惑。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现在,他终于有了答案,那便是: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 雪》

风流人物,便是中国土地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的仰天长问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沿着这条道路,把立足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和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经过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多的解放战争,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目标,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自己作了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土地革命   遵义会议   苍茫   土城   陕北   韶山   井冈山   秋收起义   大地   苏区   塑像   红军   美文   中华民族   农民   军事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