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谋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人民军队因为有人民的支持,所以百战百胜,所向无敌。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功绩盖天无双,大家都是清楚的,并且为世界推崇。他知识极其渊博,讲话、写文章经常“用典”,即用历史典故来说明、证明自己的观点。

毛主席引用的典故,来源范围很广,有中外古代和近代的;有《史记》《老子》和三国、水浒等名著的;有名人名言和名事;有寓言和传说故事;有的是寥寥几个字,有的是整篇的文章,等等。

《毛泽东选集》第1卷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主席为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而写的,曾经在红军大学作过讲演,1936年写成。文中载:“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子书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

毛泽东谋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毛泽东谋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毛主席1938年5月在《论持久战》中说:“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

毛主席1937年8月在《矛盾论》中也引用了这8个字。

毛主席多次引用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8个字,源自孙武子著《孙子·谋攻篇》。

毛泽东谋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孙武子(约公元前545~~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即孙武,别称孙子。我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尊称“兵圣”“兵家至圣”等,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他一生潜心钻研兵法,著成兵法13篇,称为《孙子兵法》,5900余字,体现了孙武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兵书,北宋神宗(1068~~1077年)时,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被誉为“兵经”“兵学圣典”。它享誉古今、蜚声中外,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在世界军事史上亦有着极高的地位,古今中外军事家、政治家均很重视。现已有英、日、德、法、俄、捷、朝等文译本。国际上认为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不仅于军事领域,而且在经济、体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毛泽东谋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毛泽东谋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古人注释为“审知彼己强弱利害之势,虽百战实无危殆也。”翻译成现代文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百战百胜,立于不败之地。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谋攻篇》),即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都有危险。

毛泽东谋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知彼知己”的近义词有,胸中有数、了如指掌、明察秋毫、自知之明,等等。反义词有,心中无数、不得要领、雾里看花、糊里糊涂,等等。

历史上和现实中,既不知己(的优劣势),又不知彼,糊里糊涂、盲目行动而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的前两战失利,就在于没能“知彼”。毛主席在他的名著《矛盾论》里说:“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一战时,因为不了解地形复杂,宋江的人马迷路,差点走不出来,还损兵折将。二战时,忽略了祝家庄和扈家庄、李家庄的三庄联盟,遭到前后夹击。

毛泽东谋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知彼知己”,不仅仅应用于战争,在现在我们的工作、经济活动、生活等方面,也是应当遵循。


毛泽东谋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工作应用,如争取项目、招商引资谈判、体育比赛、参加招聘等;经济应用,如商业营销、工商业谈判等;生活应用,如购买东西、出租房屋等,都是需要“知彼知己”的。只有在这些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知彼知己”,才能够面对对手,以长击短,面对自身,扬长避短,在前进的道路上快人一步,胜人一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百战百胜   革命战争   兵学   知彼知己   矛盾论   孙子   兵书   百战不殆   军事家   兵家   知己知彼   战时   糊里糊涂   谋略   美文   知己   敌人   军事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