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到底有多难?

今天鉴赏的是一枚1985年10月,延安精神研究会制作的《实事求是》纪念章。

“实事求是”到底有多难?

实事求是,顾名思义,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实事求是”到底有多难?

实事求是一词,最初出现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讲的是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明朝王阳明在宋代朱熹“格物便是致知”、“理在事中”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

“实事求是”到底有多难?

这原本指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一个经学和考据学的命题,也是中国古代学者治学治史的座右铭。

“实事求是”到底有多难?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是"就是客观亊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毛泽东认为,"是"就是事物的规律,"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后来毛泽东援引实事求是,并给予新的解释,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直到现在实事求是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指导思想。

“实事求是”到底有多难?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并不简单。首先,我们看到的要是“实事”,而非别人刻意营造的假象;其次,不同的阶层之间要互相没有隐瞒,利益的对立面都能做到公正客观,所有参与的人是真正在探求真实情况;再者,通过种种探索,我们要能够求得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实事求是”到底有多难?

以近日观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为例,电影讲述的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大跃进的失误,苏联的连续逼债,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1961这一年在毛泽东主席亲自率领下,中央领导几乎全部深入到一线调查研究。

“实事求是”到底有多难?

1961年5月3日,周恩来总理携夫人邓颖超女士来到了河北武革命老区伯延公社体察民情,可伯延公社的村民们却在公社主任郭凤林的指示下,向周总理隐瞒实情、谎报民情。郭凤林主任甚至向自己的老父亲郭百岁也封锁了周总理来视察的消息,但他做这一切的出发点是体贴总理的辛劳,不想总理为伯延公社的一点小事操心。总理明察秋毫,十分清楚基层在做假糊弄自己,只能自己去逐家拜访、了解情况,最终才有了张二廷等人说出实情。后来,周总理这样说:“可你们想没想过,我们牺牲无数先烈才建立的新中国的目的是什么?毛主席在转战陕北的时候,就明确指出要让老百姓六个有: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有地种、有工作、有书读。是,我们新中国刚刚成立才十一年七个月,一切都在恢复,在摸索经验,我们的经验从哪里来,就是需要你们实事求是的反映情况,通过实践调整不足,完善各方面的政策,真正达毛主席说的六有目标啊!”

“实事求是”到底有多难?

但是,现实不是电影,许多人欺下瞒上、弄虚作假的出发点没有那么美好,或为了名誉、或为了金钱、或为了地位、或为了职权,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坦然接受眼前的苟且。因此类错误造成的教训(案例)可以说是不胜其数,从造成无法弥补的惨重损害。 所以我们都说“实事求是”难,确实难:难在领导阶层很多都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不能像周恩来总理一样真正下基层、了解人民疾苦;难在每逢上级领导来视察,地方管理者都会像郭凤林主任一般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展示最好的一面以维护自己的形象和避免暴露缺陷;难在人们在探求真相的过程中往往会被自身情感偏向影响,无法做到全面客观;难在人们求得了事情真相后,却发现与自身利益冲突,而有失偏颇……难在能出现纰漏而影响了求实的每一个环节。 归根结底,因为人是感情动物,在任何事件中一旦掺入了感情就失去了客观,人们往往会做出符合自己感情倾向的行为,难保理性公正。

“实事求是”到底有多难?

但难归难,好在我们有毛泽东主席的教导:“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实事求是   武安   河间   大跃进   规律性   实情   实事   出发点   新中国   美文   公社   总理   客观   事物   主任   感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