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堑变通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沪铁路因长江轮渡卡了“脖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长江大桥。1955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武汉长江大桥开工建造,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

天堑变通途

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

天堑变通途

同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此词。全文如下:

天堑变通途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璧,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

天堑变通途

词中的“一桥”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堑”的意思是交通的沟。“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意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后,长江天险成为通畅的大路。

天堑变通途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毛泽东称之为“一桥飞架南北,大堑变通途”,它形象地描述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天堑变通途

文章插图徽章中的大,就是著名的湖北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于1957年,是新中国第一个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

天堑变通途

桥上走汽车,双向四车道,桥下走火车,。全长是1.6公里,主桥是1.1公里,桥面距江面是80米。

天堑变通途

已经有70多年历史的武汉长江大桥,质量“杠杠的”,至今仍然支撑着大武汉长江两岸繁忙的交通。

天堑变通途

桥桥址选在武长江两岸的龟山和蛇山之间的江面最窄的地方。

天堑变通途

55年动工,57年建好,用了两年时间,耗资1.38亿人民币。

天堑变通途

站在桥上看长江,极目运眺,烟波浩渺,当年毛主席来到这里,先登黄鹤楼,再游长江水,成就了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

天堑变通途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天堑变通途

当时毛主席写这首诗时,长江大桥还没有建好,只建好几个桥墩子,然后主席就写成这首词了,果然,没过多久,这天堑变通途的梦想就实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天堑   武汉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   西江   宏图   武昌鱼   水调歌头   江面   长江   武汉   大桥   江水   美文   两岸   游泳   交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