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热血写就“二.七精神”

从诞生“二.七精神”的英雄城到崛起黄河岸边的大都市……红色基因,为古都郑州烙下最深刻、最鲜明的印记。

他们用热血写就“二.七精神”

正文:河南 二.七

背文:二.七战士 永远忠于毛主席

他们用热血写就“二.七精神”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领导的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在国内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周恩来曾高度评价“二.七”革命斗争为“中国大革命前的一次启蒙运动”。 “二.七”革命精神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一面光荣旗帜,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他们用热血写就“二.七精神”

时间的年轮,刻下英雄的足迹。在郑州,二.七塔是城市的地标,更是一种精神和传承——“二.七精神”。 在烽火岁月里,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真理、守护着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他们用热血写就“二.七精神”

正文:二.七纪念

背文:郑标 “只争朝夕”

他们用热血写就“二.七精神”

林祥谦(1892——1923),福建闽侯人,“二.”大罢工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

施洋(1889——1923)近工人运动领袖,工律师,湖北十堰竹山县人。 对于他的就义,毛泽东曾高度评价:“施洋同志的牺牲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最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

高斌(1893——1923)天津市河东区人,京汉铁路大罢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高斌生于贫苦人家,童年就卖身学徒,1920年来到郑州铁路机务大厂当镶配匠。高斌长期在铁路线上奔波,练就了一副工人阶级的钢骨铁胆。

汪胜友(1871——1926)安徽巢县人。中共党员。京汉铁路郑州机务厂工人。

司文德(1896——1926)河南汤阴人,中共党员。

……

据郑州二.七纪念馆讲解员介绍,当时残忍的敌人将二人的头颅割下,用铁丝串在一起,悬挂在电线杆上达7天之久。

他们用热血写就“二.七精神”

正文:1923.2.7

背文:郑州二.七 塔 纪念


他们用热血写就“二.七精神”

二.七塔采用的是联体双塔结构,主要就是为了纪念汪胜友和司文德两位烈士。

他们用热血写就“二.七精神”

正文:二.七纪念

背文:郑标 “只争朝夕”

他们用热血写就“二.七精神”

岁月变迁,曾经的血雨腥风之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手中改天换地。如今,步入二.七广场,年轻的面孔、疾速的脚步,勾勒出一座城市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

他们用热血写就“二.七精神”

正文:二.七纪念

背文:郑标 “只争朝夕”

他们用热血写就“二.七精神”

挺拔的二.七纪念塔收藏着过去无数工人运动先驱者的英勇与血泪,同时以其承载的“二.七精神”激励中原人民传承红色基因、牢记使命担当,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文德   汤阴   闽侯   中国共产党   工人运动   精神   机务   只争朝夕   先驱者   工人阶级   郑州   河南   美文   中国   热血   铁路   正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