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教育儿孙的“神见识”。请看这些老人富有哲理的育人经

这才是教育儿孙的“神见识”。请看这些老人富有哲理的育人经

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是否成为家庭的顶梁柱,是否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关键是看青少年的根基是否打得正,打得好,打得牢。所以,邓公讲“要从娃娃抓起”。

其实,无论哪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基本都从“娃娃抓起”了,而且舍得下血本。但是抓得对不对,好不好就不得而知了。

什么是好呢?毛主席他老人家早就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现摘录几位五行八作的老人家的“经验之谈”,分享给大家。

这才是教育儿孙的“神见识”。请看这些老人富有哲理的育人经

★老农民的“种庄稼说”

放牛沟屯60多岁的张大爷还是喜欢抽旱烟袋。他是著名的漂河烟的烟农。他说:我不信孩子光靠学校教育能出息。学校是啥?是天空、是风。家庭是啥,是风筝线,是站在地上拽着风筝线放风筝的人。我不信孩子不靠家庭教育就能出息。

对孩子来说,家庭就是农民就是土地。农民就是实实在在的人,站在实实在在的土地上,攥紧风筝线,把孩子这个风筝放到学校的这个天空去,接受风的吹送,才能飞得高飞得远。家庭这根风筝线要是断了,风筝就不知飞到哪里去了,但它很快就会落地,甚至连落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这才是教育儿孙的“神见识”。请看这些老人富有哲理的育人经

学校的教育是化肥。化肥有劲,庄稼需要的氮磷钾都有。庄稼光靠化肥只能贪长,也能高产,但没有农家肥培养的土地,任何庄稼都扎不好根,也长不壮站不稳,缺乏后劲。

庄稼要想长得好,从小就得侍弄好,选种、耕地、播种、施肥、间苗、锄草、松土、打叉、浇水、那一道工序都不能落下,都不能糊弄。养个孩子要让他出息,就得像侍弄庄稼一样,实实在在地从家庭教育着手,扎扎实实地教育,别整花架子。庄稼是你糊弄它一天,它糊弄你一年。孩子是你糊弄他一年,要耽误他一生!

★老铁匠的“打铁经验”

这才是教育儿孙的“神见识”。请看这些老人富有哲理的育人经

70岁的李师傅是农村的铁匠出身,后来成了工厂的锻工。他说,我的祖上打过古代的刀枪剑戟,也打过农家的锄镰锹镐。我知道好铁是炼出来的,好刀是锤出来的。越是好家什,越是要经过好火地炼,好锤地打。

铁匠要打什么家什,心中要先有个“样子”,然后选一块毛铁,放到炉火中炼。打铁人要不断拉动封箱,把火苗吹得旺旺的,那铁才能烧透,烧透了才能捶打。拉封箱的人一点儿也不能偷懒,这工序一点儿也马虎不得。

这才是教育儿孙的“神见识”。请看这些老人富有哲理的育人经

捶打,是锻造好家什的必要过程。无论哪个铁匠,都要不怕辛苦,舍得花力气。可以说,砧子上的火星有多少,铁匠头上的汗珠子就有多少。好铁匠一点儿也不心疼捶打下来的废铁。那火星子就是废铁,好看不好用。只有烧了锤,锤了烧,反复多少遍,这铁才能变成好铁,才能捶打成理想的家什。

我铁匠想,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的。想让孩子成为个啥样的人,家长心里必须有谱,这就好比铁匠心里的“家什样子”,然后是放到火里烧,别心疼,再放到砧子上捶打,更不能心疼冒火星子。这就是家庭教育,你要是不严格,不按着心里的“样子”去锻造,出来的就是个废品,起码也是个残次品。

这才是教育儿孙的“神见识”。请看这些老人富有哲理的育人经

★老木匠的“墨线斧刨”

73岁的郝木匠耳朵上夹着支铅笔,依然在木匠铺里劳作。他选择了一块不起眼的木料递给我问:这块木头如何?我看看,有些弯曲,而且有木疖子,说道:烧火柴的料。郝木匠在手中颠来倒去地看看说:虽然是块烧火柴,可是经过我郝木匠的手,就会变成有用的好材料。

说完,他拿起斧子,一阵中规中矩地砍削,烧火柴变成了一块方形木料,接着拉墨线,画卯榫,不一会儿,上锯剌,上刨子刮,用凿子凿,然后一块漂亮的家具零件做成了。郝木匠乒乒乓乓地一顿安装,这块原本的废料,竟然严丝合缝地与其它部件一起,组成了一件完美的家具。真是化腐朽为神奇!

这才是教育儿孙的“神见识”。请看这些老人富有哲理的育人经

郝木匠说:好的木匠手中没废料。只不过用处不同。有的木料一看不行,但它必定有用:做不了大件可做小件,做了小件可做楔子。总之,一定要“让他有用”。

对孩子的教育,就好比木匠用料做活儿。先要认定它有用,再按照它的能力规矩它,制造它,最后它一定可以做个有用的部件。若是放弃了,认定是废料,而不加规矩。这个孩子就完了。所以,家庭教育,就是木匠选料做活儿。一定实事求是,一定要有信心。认定它有用,才能教育好他。

这才是教育儿孙的“神见识”。请看这些老人富有哲理的育人经

★老环卫的“卫生打扫”

老环卫工鲍奶奶七十多岁依然精神矍铄,穿着利索。她说:俺做了一辈子扫大街的,退休了专干家务。俺就知道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脸是要经常洗的,不洗就会灰尘满面;房子要经常打扫的,不打扫也要积满了了灰尘。无论是大街小巷,你都要经常打扫,不打扫就会到处是垃圾,看着碍眼,走起来不干净不舒服。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孩子就是家长的脸,不洗,脸上就是鼻涕眵目糊,就是灰尘。孩子就是自家住的房子,即便不住人,它也要落满灰尘。所以,家长必须对孩子坚持天天教育,一天也不能放松。

这才是教育儿孙的“神见识”。请看这些老人富有哲理的育人经

我家的孩子自小吃饭时大人不上桌他不能动筷子。家人回来他必须开口问好,走时喊“再见”。有好东西必须先给大人吃,见了老师必须先行礼问好。每天按时完成作业,还要帮大人洗碗、扫地,擦桌子。

每个孩子从小必须有志向,有理想,然后按照这个理想去努力。这就是家风、家传、家教。我很自豪地说:我虽然是扫大街的,但是,我一儿一女都是大学生。我的孙女、外孙都是博士生。而且出国留学后立即回国报效国家。我的任务,就是从小给他们的心灵打扫卫生,把他们的奋斗目标擦得铮明瓦亮的。

这才是教育儿孙的“神见识”。请看这些老人富有哲理的育人经

★老园丁的“修剪成型”

我是退休的企业老园丁,上万人的企业厂区绿化都归我管。我的经验是:第一,花木必须勤浇灌。就是按时浇水,按时施肥,到了什么季节施什么肥。第二,花木要想长得好,必须勤剪型。一旦发现花木有病枝疯长枝,要及时剪除,不能留着。另外,你想让花木长出你理想的形状来,就得用心给它修剪、造型。

社会上说,孩子是花朵,老师是园丁。其实家长更是园丁。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第一,要像我们园丁一样,对他们勤施肥,勤浇水。这是营养,一是保证吃好穿好的物质营养,二是正确的正能量的精神营养。二者缺一不可。

这才是教育儿孙的“神见识”。请看这些老人富有哲理的育人经

但是在物质上,不能心疼孩子无限度,宠爱孩子无规矩。什么东西都尽着孩子,最后把孩子弄出了一身肥胖症,还惯出孩子一身坏毛病。这时候,改也难了!这就像家庭养鱼养花常常养死。

为什么?俗语叫“鱼是喂死的,花是浇死的”——你总怕鱼吃不饱,总是不断喂食,结果把鱼撑死了。即便不是撑死的,也是鱼饲料把水污染后又把鱼毒死了。

花为何养不活——涝死了!你怕买来的花受委屈、干了旱了,就总浇水。现在,许多家庭教育都是宠溺过度,老人总觉得自己小时候少衣缺食受委屈,现在生活好了,而且就一个孩子,不能让他受委屈,所以什么都尽着他吃,尽着他用,舍不得管教,任其疯长,结果孩子就自然长咧巴了。树木有弯要从小就把它修直,等它长大了,你肯定直不过来了。

这才是教育儿孙的“神见识”。请看这些老人富有哲理的育人经

★老军人的“烘炉冶炼”

八十多岁的退休老将军身材挺拔,声音宏亮,军人气势不减。说起对孩子的教育,他的体会就是“烘炉冶炼法”,“棍头出孝子”,“严训出好兵”。

他说,部队就是革命大熔炉,无论城市来的,农村来的,边缘地区来的,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论工农兵学商,还是知识分子,只要到部队的革命大熔炉一熔一炼,再顽固的毛病都会熔炼没了。

革命队伍的教育让老将军深深地体验到:好苗子从小就要严加管教。当然必须是革命化的、理想化的严加管教。这里的诀窍就是:目标要正,方法要严。婆婆妈妈的溺爱不行。

这才是教育儿孙的“神见识”。请看这些老人富有哲理的育人经

老将军说十年浩劫时期,他和他战友的孩子都是红卫兵、红小兵。有天几个孩子回家忙着做大木牌,上边写着打倒××老师!做完了木牌就交流着他们如何揪出自己的老师,如何给老师剃鬼头、让老师弯腰伸臂做喷气式、挂大牌子,还打老师的嘴巴子。

我一听大怒,扇了他们每人一个大嘴巴子,问他们疼不疼?然后又让他们尝尝老师挨斗的方式,最后让每个孩子弯腰撅腚地挂上细铁丝的大木牌。不到半个小时,人人都喊受不了啦。我说,老师是教你们科学知识的人,恩同父母,你们却这样对待老师!对吗?第二天,他们谁也没敢再斗老师。

从此,我让战友们加强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一够年龄,立即把他们征召入伍,接受部队大熔炉的摸爬滚打军事训练。这些孩子从此都出息了。

这才是教育儿孙的“神见识”。请看这些老人富有哲理的育人经

★少年强则国强

以上是我多年来采访的积累,现在摘录几段,贡献给各位家长。

早在1900年,著名的清末改良主义者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写了《少年中国说》,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才是教育儿孙的“神见识”。请看这些老人富有哲理的育人经

记得,1957年11月7日,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苏学生的讲话曾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作者简介:王天祥,山东青岛人,高级记者、作家,出版长篇小说、旅游文学、报告文学、历史文化、旅游文化、诗词赏析、企业管理、市场分析、成功学、人才学等各种专著42部,撰写电视剧200多集,创作历史、文化、风光、纪实等专题电视片数十部,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发表网络文章千余篇。)

这才是教育儿孙的“神见识”。请看这些老人富有哲理的育人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园丁   木牌   家什   木匠   儿孙   铁匠   庄稼   家庭教育   美文   出息   哲理   请看   见识   风筝   有用   老人   家长   少年   老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