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水(二章)

水(二章)

□郭文华


西沟坎

记忆中,小时候全家的用水都是从西沟坎挑来的。过去没有水井,家家户户都吃的河水,沟南、沟东、沟西人家,吃西沟坎里的河水,而沟北人家吃北港里的水。北港的水通长江,根据潮汐周期定期来潮,所以北港的水没有西沟坎的河水清澈。沟北人家吃水,要用明矾放水缸里“杀淀”,让水沉淀后才能饮用,而西沟坎里的河水是不用加明矾沉淀的,可以直接饮用。

当年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河边建一个“舀水踏子”。舀水踏子大都用木头搭成的。在河边用两根木头桩扎在水里,这个木头桩要用比较结实的树木做成,大多用不易腐烂的钉子槐树,阔树,柞树做的。两根木桩上方横着绑一根木头。过去有钱人家不是绑的,是用铆钉铆的,不但牢固还好看。一般人家都是用铁丝绑扎的,把表面刨平的数根木头,一头搭在岸上,一头搭在横档上。全家浆洗衣服,淘米洗菜等洗洗涮涮的活,全靠有一副好舀水踏子。沟东、沟西、沟南人家的吃水都是西沟坎河里的,当年没有污染,生产队每年到了冬天,就组织社员“挑河泥”,将西沟坎里的淤泥,挖上来作为冬肥盖在麦田里过冬。每年清淤,加上那个年代两岸人家都自觉,不往河里扔垃圾,不在河里洗马桶。西沟坎的河水常年碧清的。两岸的芦苇碧绿的,芦苇上常爬着螃蟹,螺丝。河里的鱼清晰可见。每天早晨河面有一群一群的鱼,浮在水面张开嘴吐泡泡,这是早晨空气新鲜,鱼类的一种有氧运动。老家叫做“晒威”。要等太阳上来了,才全部沉入水底。小时候很喜欢看鱼浮上来“晒威”,一群一群的鱼向南游就一致向南游,拐弯向北也是一致的,像得到号令一样,场面非常壮观。


散文||水(二章)


小时候,每次家里水缸见底了,二哥就用抹布将水缸底部沉淀的泥沙擦干净,然后和我一起去抬水。大木桶放在舀水踏子上,二哥用水瓢舀水倒在大木桶里,两人一前一后的抬回家。要抬十几桶,水缸才能满。每次抬到一半我就吃不消了。七八岁的孩子,和水桶差不多高,光二十来趟的走路也吃不消,何况肩上还有扁担抬着一桶水呢?每次吃不消时,二哥就把水桶上的绳子往他那头移,这样我肩上的分量就轻多了。二哥比我大不几岁,但却很懂事,晓得为父母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那个年代父母都上工挣工分,孩子也只能跟在后面吃苦。

西沟坎河里的水很清,但毕竟没经过处理,水缸里有泥沙样沉淀物,但水很甜。回想当年的自然环境真的好。当年的乡下就是咱老百姓的一方净土,没有大都市的霓虹,也没有雾霾。没有冒着黑烟烟囱的污染。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水是清的,田野碧绿的,房屋虽是稻草盖的,但冬暖夏凉,园前屋后树竹常青。丝瓜棚,黄瓜棚,扁豆架。香瓜地,西瓜地,就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房屋旁边就是流水潺潺的西沟坎,西河水浇灌的土地长出的瓜果特别甜。一到夏天,坐在草屋前树下的榻榻米上乘凉,听扁豆架下的蛐蛐儿鸣唱,鸡鸣狗吠,一家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房屋前一条小径直通西沟坎,青青的芦苇中间开辟了一条通道,架设着舀水踏子,远远看去,像油画一样美,古色古香,返璞归真。一派田园风光,世外桃源的美丽景象。充满浓郁的原生态气息。

劳动一天结束后,父亲喝完一碗藿香茶后,总会倒背双手,在小径来回踱步。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小径两旁的瓜田菜地,满足写满脸上,舒展在眉宇间。家中有猫狗嬉戏,河中有鱼戏荷花。就是到了万物萧瑟的冬天,西沟坎两岸的芦花由黄泛白,也不失为农家最美的景致。

西沟坎的河水,滋润着祖祖辈辈的两岸人家,浇灌着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它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西河水慢慢地被井水取代。


水井

记得是我工作后,家中打了一口水井。后来回乡创业,常常与水打交道。当年也就二十来岁吧,也没做过体力活,而打井水虽算不上体力活,但却是个技术活。不是每个人都会打井水的,我就不会打井水,却充老相,几次将井桶掉到井里。当年用的是白铁皮敲成的铁皮桶,井桶放入水井内,井桶浮在水面,水进不了井桶,这时要晃动井绳,使井桶倾斜正好与井水接触时,手中的井绳往下一松,水就进到井桶里了。有时只能进半桶水,就拎起井绳,让井桶离开水面,然后重重地将井桶放下,井桶没到水里,再拎上来时,井桶就满了。我打井水不是将井桶拎上来的,而是将井绳靠着井沿拖上来的,那样省劲,但由于拖的时候晃动,就剩下半桶水了。

后来,街上卖一种新款的井桶,底部带圆型的阀门,阀门四周用橡皮包着。井桶放入水中阀门就向上打开了,装满水向上拎的时候,阀门自动关闭。这样的井桶省时省力,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过去打井水吃过不少亏,一般情况下,都是打水前将井绳绕在手上,将井桶口朝下,倒扣着放到井里,有时候不在意,绕在手上的井绳就全部放下了,连井桶一起沉到井底了。这边等水用,而井桶却掉到井里了,真是急煞人。父亲拿来一根长长的竹竿,顶上绑一根铁丝做的钩子,在井底捞井桶。如果掉下去的时候井桶口朝上的,钩子一下子就能勾住井桶上的铁环,一会儿就捞上来了。万一井桶口朝下,再陷入井底的泥沙 中,捣鼓半天也捞不上来。掉了好几次,常被父亲数落:这点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做什么大事啊!后来父亲想办法,买了个大桶装水,井桶的绳子扣在井盖上,打上来的水倒在大桶里,井桶和井绳就一直固定在井旁。以后打水井桶再也没有掉井里过。


散文||水(二章)


井水相对来说比河水干净,井水冬暖夏凉。夏天剩下的饭菜,吊竹篮里放井下,再热的天第二天都不会坏。最受用的是夏天将西瓜浸在井水里,切开的西瓜都透着一股凉意,吃一口,透心凉,透心爽。没有什么比夏天吃井水浸西瓜更加惬意的事了。

如今这口井还在,依然清澈如许。父亲叫人做成了压水井,再也不用井桶打水了,压柄轻轻压下去,水就从出水口流出来了。

新时代的东风吹拂着农村大地,老百姓的生活日新月异,翻天覆地。如今农村早已喝上了自来水。农村人再也不用在厨房里备一只水缸,再也不用抬水,再也不用打井水。虽有了自来水,但家门口的分把地菜地,依然用压水井里的水浇灌。父亲每年大年三十敬菩萨的时候,依然在井旁贴喜笺,敬井神。

虽然喝上了自来水,但记忆深处永远忘不了西沟坎清澈的河水,忘不掉如今依然汩汩流淌的这眼水井。


散文||水(二章)


作者简介:郭文华,男,中共党员,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人。自幼喜欢文字,在《澄西船舶》《方舟》《江南晚报》《如皋日报》以及各大平台上发表过作品。个人结集作品有:《文华录》《文华散文集》《送你一条江南的雨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水井   向南   井绳   水缸   井底   井水   泥沙   河里   美文   河水   木头   西瓜   阀门   两岸   散文   当年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