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被弱化?得语文者得天下?数学不分文理如何竞争?

英语被弱化?得语文者得天下?数学不分文理如何竞争?带你全面解读高考改革!为了高考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学生教育的全面性多样性,在大刀阔斧的高考改革面前,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改革方案?新一代考生又应该如何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来适应新的高考政策?让我们一探究竟吧!英语真的被“弱化”了吗?正相反,英语的地位被空前提高了!江苏的高考英语原是120分,现为150分;浙江高考的英语和选考都是一年考两次,其中英语一次是十月(高三刚开学),一次是次年六月和语数一起考。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刚进入高三,英语就要有原来高三毕业的水平,这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这时候很多学生都是放弃语数,攻英语和选考。第一次成绩出来后,选考科目很多人就可以考到满分(赋分制),而英语呢,考得差的固然要继续考,考得好的,即使考了140分,也不会放弃再考一次的机会,说不定能再多一分两分呢!所以英语成了唯一一门从头到尾都要学的学科。选考科目可能十月,最晚四月就再也不用学了,语数到最后6月才考,但英语要从高三刚上来到高三最后一门,最后一秒,简直是巨无霸地位有木有?英语在高考中没有淡化,而是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定要引起重视!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时代到来了吗?未来区分度最大的学科将是语文。是的,语文难度加大了,要求提高了,高考改革后被称为“大语文时代”,其难度的增加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卷面字数增加。阅读量是语文试题难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全国近几年高考卷面字数分析可以发现,字数整体大幅增加。一万字当小说看简单,但是如果要深入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回答与文章有关的问题,再加上古文,难度就很大了。更现惊人言论:“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可能15%的人做不完卷”。2.全面突出语文多重属性。突出语文的应用性质、文化载体性质、德育性质和审美属性。第一:加强语文实用性质的考察,比如撰写产品说明书、工作流程、演讲稿等等。这需要平时不断练笔。2017年高考全国卷三,主要考察对于应用性文字的写作能力和联系上下文的能力,这是很多学生的软肋。第二:会出现更多的考察中国传统文化的题目。如历史文化常识、生活习惯、诸子百家学说等内容。2017年全国卷一,题目和文章内容并没有太大关系,而是考察古代的文化常识。第三:在题目中渗透道德观的教育,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建议等。这需要平时不断练笔。2015年四川卷的作文题,带有一定的思辨性和道德教化。(下期接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英语   巨无霸   软肋   语文   卷面   文理   美文   科目   学科   属性   难度   题目   字数   平时   性质   竞争   数学   学生   全国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