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与哀愁埋葬、明争与暗斗正浓:《红楼梦》中的端午节、端午祭

端午节的故事是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第28回开始铺垫,一直写到第31回,整整4回的内容都是关于端午节的。

端午节,从来不是一个洋溢着欢乐与喜庆的节日。

美丽与哀愁埋葬、明争与暗斗正浓:《红楼梦》中的端午节、端午祭

这个古老的节日反映的是:

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礼乐文明的深邃丰厚文化内涵。

倘或端午节这个节日的意义是祭祀与祈福的话。

那么端午节对大观园和其中之人,也是一种祭祀。与斯处、斯园、斯花、斯柳,为祭;与园中众人及情感为祭。

林黛玉总是读者心目中的多愁多病的身。她的人生带着难以消除的愁绪。

这份愁绪人人知晓,可有谁晓得,是因为这位痴情女的情重呢?

黛玉在大观园中也将葬情。

美丽与哀愁埋葬、明争与暗斗正浓:《红楼梦》中的端午节、端午祭

黛玉本来就知道这是一场无果的感情。许是因为前世的还泪,许是因为今生的情重,黛玉却依然选择了付出一片痴心。

若无一番痴心。今生的黛玉也不会被唤作颦颦;也就是这份痴心,才有那展不开的眉头。

黛玉看到宝玉便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刚说到短命二字,又把口掩住,长叹了一声。

便是有着十分的生气,黛玉也不忍对宝玉说出短命二字,忙把口掩住了。

而那短命,真是一语成谶。

黛玉的愁都是为了宝玉的,黛玉的愁,也只有宝玉能解。

这个端午节为所谓金玉宝黛总是争吵不断,而泪也不断。

美丽与哀愁埋葬、明争与暗斗正浓:《红楼梦》中的端午节、端午祭

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去呢?”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想来,这句亦是一语成谶。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谁去用那一抔净土掩风流,谁去给黛玉葬情。

黛玉的愁总是脱不开金玉良缘的另一个主角薛宝钗。

宝钗为了家族,总要丢了她自己。

宝钗将在大观园中葬心。

美丽与哀愁埋葬、明争与暗斗正浓:《红楼梦》中的端午节、端午祭

就是有了所谓的金玉良缘,而宝钗又怎能算得是一个有福之人呢?

倘或荣国府真的中意薛家的话,薛姨妈和薛宝钗就住在自己家中,随时随地提亲便可。可是看贾府中的晚辈,尤氏、李纨或王熙凤,从未在任何情况下敢提起过这金玉良缘,甚至连宝玉、宝钗的玩笑都不敢开。

这金玉良缘,要薛姨妈主动向王夫人提起: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以结为婚姻。

薛姨妈她并不傻。她应该清楚,这样的言语一旦放出去,她的女儿薛宝钗将没有了退路。有金的女孩很多,不止她一个金锁。

可有玉的男子极少,似乎只有宝玉一人。薛姨妈也一定会想,若是这金玉良言不成,薛宝钗该有多么的难堪。

可是生活总是无奈的。薛家急需与豪门贵族联姻,来保证他们家在贵族圈儿的地位。可是真正的豪门贵族,又怎能看上无爵无官的皇商薛家呢?

宝玉的生母王夫人,是薛姨妈的亲姐姐。宝玉是薛家唯一能够得着的公子哥儿了。

薛家一家只能选择留在荣国府,奉承着王夫人,每日同贾母做戏,唱完了这本唱那本……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有这份青云之志,只怕真心是要被埋葬。

丫鬟会在大观园中葬青春

就在这端午节的前一天,金钏儿这丫头的人生发生了巨变。

美丽与哀愁埋葬、明争与暗斗正浓:《红楼梦》中的端午节、端午祭

宝玉来见王夫人,见王夫人睡着了。宝玉便上来拉金钏的手,悄悄的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吧。"

此时的宝玉不过是富贵公子的口角,对于这样不当的言论,他是并不上心的。

可金钏儿不一样,她只是一个丫鬟。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有你的。这样的话是王夫人所无法容忍的。

王夫人翻起身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一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的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

金钏儿的美好人生定格在了此处,此前的金钏儿一定会对自己的人生有着美好的向往,她的人生有无限的可能。

她是王夫人身边的大丫鬟。也许,王夫人会放她出去与人做正头夫妻;也许会把她指给宝玉的房里。

可是随着王夫人的一巴掌,一切美好的未来都将结束了。金钏儿被撵了出去。王夫人名义上面的出去的理由是弄坏了他的东西,这话到赵姨娘等人的嘴里就变成了强奸不成,打了一顿。金钏儿的名誉受损。

端午节的前一日,金钏儿是哭着走的。

这时的宝玉正没有好气,回到怡红院的时候,天生又下雨了。而丫鬟却未给他开门。

美丽与哀愁埋葬、明争与暗斗正浓:《红楼梦》中的端午节、端午祭

开了门后的宝玉,抬脚便踢在丫鬟的肋上。

……宝玉骂道下流的东西们!我宿日担待你们得了意,一点儿也不怕,别拿我取笑儿了。

这就是花王宝玉,这就是护花使者宝玉,无事时千好万好。一旦有了事,主人就是主人,丫头就是丫头。

无论是谁,谁都可以说踢就踢,说打就打。丫头嘛?是没有还言还语的资格的。

这一踢,踢在了袭人的肋上,没错啊,这就是窝心脚!这一脚注定了牺牲未来的悲剧命运。

这一回,袭人哭了。

端午节这一天,晴雯上来换衣服,不妨把扇子失手跌在地上,将股子跌折。

宝玉向晴雯道:"你也不用生气,我也猜到你的心事了,我回了太太你也大了,打发你出去好不好?"

这一句,同样是一语成谶。

今天的晴雯,有宝玉保护着,可以在大观园中灵动的撕起扇子来。

美丽与哀愁埋葬、明争与暗斗正浓:《红楼梦》中的端午节、端午祭

晴雯明白,其实撕不撕扇子并不重要,她要的是自己在宝玉心目中独特的地位。她要的是一份沉甸甸的感情。

而宝玉能给晴雯承诺吗?

今天撕扇子的晴雯笑得有多开心,以后失去了庇护的她就有多悲惨。

那时谁还管谁会为了争粽子,争恼了不成。

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又如何?花开时令人爱慕,而终有谢时的惆怅。

这些丫鬟的青春,同大观园将一起埋葬。

美丽与哀愁埋葬、明争与暗斗正浓:《红楼梦》中的端午节、端午祭

生活还要继续,贾府的贵妇们可没空理这些姑娘们的美丽与哀愁。她们正忙着明争暗斗呢。

斗什么?不过还是那金玉良缘。

元春有关的端阳节赐礼,和清虚观打醮都成了红楼梦中的重大事件。

红麝香珠也好,香袋和锭子药也罢。都是祛毒消祟之物,端午节常见。

毫无特别之处。

而突出的就是: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只有宝玉同宝钗一样。其他姑娘只有扇子同数珠。

美丽与哀愁埋葬、明争与暗斗正浓:《红楼梦》中的端午节、端午祭

这就似乎有了些,元春支持金玉良缘的味道。

但是这可能吗?无论是黛玉也好,宝钗也罢,元春在省亲前根本不认识她们。

这两个表妹,元春对她们只会有脸面之情,不会有什么真挚的感情。

后宫只怕是最迷信的地方。元春若真要指婚,必当选一个花好月圆之日,哪里会有个亲姐姐在端阳节给弟弟赐婚的道理?

这昏招,必然是薛姨妈和王夫人这两个愚妇弄出的!其他的人可没有这么天真烂漫之心。

凤尾罗和芙蓉簟,也并不是宝玉和宝钗独有的。贾母、王夫人、贾政、薛姨妈都有。

王夫人和薛姨妈这姐俩,把自己名下的凤尾罗和芙蓉簟,放至宝玉和宝钗的头上。好像他们两个特殊!

什么凤尾和芙蓉有花好月圆之意。我看真是想多了。

以凤尾罗为帐,以芙蓉簟为席。正是端午节避暑去蚊虫的应景之礼。

倘或贾元春真的相中了薛宝钗。只要她一句话就行了,她的每句话在贾府中就是贵妃之谕,必当遵从,哪用那么费事地去搞什么暗示?

如果贾元春这位贵妃真的发话了,那么贾母也不敢不遵。

很显然,什么金玉良缘通贾元春根本没有关系。在清虚观打醮时,贾母开始反击了。

元春叫从初一到初三,贾珍领着众爷们儿去跪香拜佛,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

美丽与哀愁埋葬、明争与暗斗正浓:《红楼梦》中的端午节、端午祭

这里面并没有要求女眷同去,可贾母居然去了,还带着本不应该出现的薛姨妈和薛宝钗。

清虚观,贾母要放大招了。这大招就是张道士说亲。

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我想着哥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是怎样。

这张道士直接当着贾母的和众位姑娘的面就说起亲来,其实特别的不合理数。但他依然敢说下去,就足以证明这件事情,贾母不会生气。这一番说辞是他们早就商量好了的。

这十五岁的小姐,其实只这一句话就够了。在贾母的身边,十五岁的小姐就只有薛宝钗一人。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大一大再定吧,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

金玉良缘不是说金锁是个和尚给的吗,那么贾母也借着和尚的话说,宝玉不该早娶。

薛家不是大富吗?和贾母的回答是,不管根基富贵。

只这两点,就等于把薛家彻底的排除了,而且还是当着薛姨妈和薛宝钗面说的。贾母啊!真是厉害。

在神拈了戏《白蛇记》、《满床笏》、《南柯梦》。汉高祖斩蛇方起首,贾家亦以军功而兴;郭子仪七子八婿满床笏,贾府呢,也有着钟鸣鼎食的辉煌时光;而这一切最终不过是南柯一梦罢了。

没有热闹的宴席场面,只有泪水与愁绪,可叹这端午节,不过是一场端午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端午节   大观园   宝玉   青云   富贵   端阳   红楼梦   凤尾   丫鬟   短命   愁绪   扇子   姨妈   哀愁   端午   美文   大观   和尚   芙蓉   美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