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菩萨心肠是绝佳的讽刺,看她对薛宝钗的态度,便知她有多狠

在小说《红楼梦》的行文中,对王夫人这个女人总是充满着溢美之词。

至少在表面上,王夫人是一个善良、大度、疼爱子女的母亲;

是一个待下人宽厚,多恩少罚的贤德主母;

是一个被丈夫冷落,被妾室挤兑得每天只能烧香念佛的无辜正妻。

可这些所谓的菩萨心肠只是表面上,骨子里的王夫人冷酷无情,宅斗起来更是阴狠毒辣!

王夫人菩萨心肠是绝佳的讽刺,看她对薛宝钗的态度,便知她有多狠

我并不想举金钏儿做例子,因为她毕竟只是个仆人,地位低下。古代的贵妇,都不可能把奴婢放到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

所以金钏儿的故事,并不能证明王夫人的狠辣无情。

我也并不想举晴雯做例子,因为晴雯是贾母的人,所以王夫人必然容不下她。一个丫鬟死于贵妇宅斗的夹缝中,这在古代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所以晴雯的故事,也不能证明王夫人的狠辣无情。

那么王夫人的狠辣无情体现在哪儿?

体现在她对自己的至亲,对她的亲外甥女薛宝钗,都没有丝毫地关怀,而是将这个姑娘利用至极。

在王夫人的眼里,薛宝钗只是她用控制荣国府的一个工具而已。

王夫人对薛宝钗,从未有过任何亲情……

一.毫无底线地推进金玉良缘

王夫人菩萨心肠是绝佳的讽刺,看她对薛宝钗的态度,便知她有多狠

金玉良缘这种说法,是从何时开始的?

如果仔细读小说的话,薛姨妈刚进荣国府时,根本没有对宝钗佩戴金锁的描写,也没有人提过金玉良缘这种说法。

金玉良缘,是在送宫花那一回突然开始推进的。

而送宫花这一回,被红迷们普遍认可,是薛宝钗落选的象征。

既然薛宝钗已经落选,那么进宫这一条路已经无法走通,薛家对薛宝钗,自然要有其他地打算。

其实薛宝钗这姑娘的处境很尴尬,高不成、低不就。

真正的世家大族,和仕族阶层,根本不会看得起薛家皇商的出身;

而寒门的读书人家,薛家根本不会考虑,因为如果薛宝钗嫁给寒门,这种操作,根本无法保留薛家混贵族圈的入场券。

王夫人菩萨心肠是绝佳的讽刺,看她对薛宝钗的态度,便知她有多狠

此时王夫人与薛姨妈想要接儿女亲家,也算得上是人之常情。

王夫人的儿子,如果娶了薛宝钗,薛家必然要赔上大量的嫁妆,这笔钱会使得王夫人对整个荣国富有真正地掌控感。

毕竟经济基础,才真正决定一切。

而王夫人的儿子贾宝玉,也是薛家唯一能攀上的公子哥。

就看这门亲事,王夫人应该如何操作?

按照正常的方式,王夫人可以同丈夫贾政商量,无论结果如何,王夫人的主动,都会给薛家和薛宝钗留足面子。

王夫人也可以退而求其次,自己放出口风去,说有个和尚说了,宝玉的玉一定要用金来配。

这样同样叫金玉良缘。

王夫人菩萨心肠是绝佳的讽刺,看她对薛宝钗的态度,便知她有多狠

这样,也算对薛宝钗有几分疼爱之意。

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真实的情况是,金玉良缘是从薛家开始传出去的。

当宝玉来探望宝钗时,宝钗说要看看宝玉的玉,于是宝钗的丫鬟莺儿,说出了这样的话:

莺儿在一旁道 “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后来还有更严重的,薛姨妈更是直接说:

“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这些话都意味着什么?

这些话全部意味着,薛家已经放弃了女家应有的自尊。

按照古人正常的求亲顺序,是男方求娶,然后女方许嫁。

王夫人菩萨心肠是绝佳的讽刺,看她对薛宝钗的态度,便知她有多狠

看张道士说亲时用的是怎样的方式:

张道士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到也好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门亲事了。

就算是张道是主动为女家说亲,也要给女家留足面子,是贾家的哥儿该寻亲事了,永远不会说成是女方上赶着要找婆家。

一旦贾母不接话茬,这件事情马上做罢。总之,一定要保证人家小姐的尊严。

依照王夫人的年纪和人情历练,这些事情他岂能不知。

也就是说这些事情王夫人明明都清楚,却依然让她的外甥女不顾尊严,不顾女孩子应有的清誉,主动去放出金玉良缘这个口风。

王夫人菩萨心肠是绝佳的讽刺,看她对薛宝钗的态度,便知她有多狠

古代不是现代,在古代这件事情意味着什么?

也许就印证了柳湘莲的话:

难道女家反赶着男家不成?

这样的行为只会降低姑娘的身份,让好好的姑娘受尽众人的嘲笑。

荣国府那些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的贵妇们,在心中不知道有多么瞧不起薛家呢!

而这一切是谁给宝钗带来的,至少一半是拜她的姨妈王夫人所赐。

王夫人只要自己达到目的便可,对于外甥女的体面与尊严,她可以丝毫都不顾及。

当然王夫人对薛宝钗没有底线的狠辣无情,还不止如此……

二.国人都懂的忌讳,王夫人对薛宝钗全不在乎

王夫人菩萨心肠是绝佳的讽刺,看她对薛宝钗的态度,便知她有多狠

金钏儿事件,绝对算得上是荣国府的绯闻。对于这件事情,绝大部分人都讳莫如深,故作不知。

这种带着色彩的绯闻,在正常的状态下,一个未嫁的姑娘完全不应该掺合进去。

也就是说薛宝钗对这件事情,可以装作不知道,没有任何人,会对她的故作不知而挑理。

可那时的薛宝钗,对她的姨妈王夫人,巴结得已经无所不用其极。

听到了风声之后,居然马上赶来了安慰王夫人。

薛宝钗毕竟是个小孩子,有些道理她不懂,有些事情的轻重,她也无法衡量。

但是王夫人懂!

面对这种事情,一个合格的、疼爱外甥女的姨妈应该怎么做?

王夫人菩萨心肠是绝佳的讽刺,看她对薛宝钗的态度,便知她有多狠

王夫人应该收起自己所有的情绪,随便聊些家务人情,将薛宝钗这位外甥女应付走。

在大姑娘面前谈绯闻,自古以来就是国人的大忌!

所以金钏儿这个名字,甚至是整个这个事件,王夫人根本不可以,在薛宝钗这位未嫁的姑娘面前露任何口风。

可王夫人对薛宝钗的清誉完全不在乎,甚至主动把话题往金钏身上引……

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

①金钏儿投井死了,还扯上了贾宝玉的绯闻。这件事情其实同薛宝钗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薛宝钗大姑娘的身份也完全不适合议论这样的话题。

这是国人都懂的忌讳,这种话像薛宝钗这种大姑娘根本听不得!

王夫人菩萨心肠是绝佳的讽刺,看她对薛宝钗的态度,便知她有多狠

②可王夫人不仅没有丝毫地隐瞒,还主动提及。

王夫人提及这件事情,必然有她的目的。什么样的目的,能让她连外甥女的名声都不在乎呢?

答案简直令人发指。

王夫人道:“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

①王夫人主动提及这件事觉得答案很简单,她嫌麻烦,懒得给已经死了的金钏儿做几套新衣服。

只有林妹妹做生日的两套,这种话可能是王熙凤说的吗?

当然不可能,以王熙凤的聪颖,以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王夫人想用姑娘们的衣服,给金钏妆裹这件事情,王熙凤不可能提及林妹妹三个字。

王夫人菩萨心肠是绝佳的讽刺,看她对薛宝钗的态度,便知她有多狠

②如果王夫人不提金钏儿之事,只问有谁做了新衣服,那么谁的生日,离金钏儿事件发生的端午节前后最近?

答案绝不是林黛玉,而是王夫人的庶女贾探春。

林黛玉的生日是二月十二,而贾探春的生日是三月三。

③那么此时王夫人的目的非常明确,为了使自己减少一些麻烦,她已经开始敲打薛宝钗,让薛宝钗主动把自己的衣服拿出来。

用十几岁女孩子的衣服,给枉死之人妆裹,这是国人忌讳中之大忌!

其实以荣国府的财力;以荣国府的人员配置,王夫人如果真的有心,想给金钏儿做几套新衣服,她只需要拿银子吩咐下人去办便可,自己根本不用操一点心。

④可王夫人呢?就是不办。

要用薛宝钗的!

王夫人菩萨心肠是绝佳的讽刺,看她对薛宝钗的态度,便知她有多狠

这时的薛宝钗,在王夫人的眼里就是一个工具,只要想用时就可以拿出来;

这时的薛宝钗,她是否因此会惹上霉运,甚至是她的死活,王夫人都可以全然不顾。

⑤看王夫人,是怎么对待她凤凰儿子贾宝玉的。都已经是十几岁的大男孩,身上还挂着长命锁、记名符,胸前挂着通灵宝玉。

有记名的干娘,有菩萨前供的香油。

反正一切能祈福的事情,王夫人都会为他做;

反正一切可能受到的风俗上的忌讳,王夫人都会替宝玉避开。

而王夫人对亲外甥女薛宝钗呢?

不但没有给她做过任何祈福的事情,反而把国人的大忌扣到了她的脑袋上。

这时王夫人的冷酷与狠辣已经尽显。

王夫人对于自己的至亲薛宝钗,都能狠到这个地步。

那么可想而知,这个女人在对付别人的时候,将会怎样地无所不用其极。

想想都令人发指。

有王夫人这样的婆婆实在太可怕了,怪不得金玉良缘达成后的薛宝钗,还是在薄命司上排第一。

宝钗的日子,会过得怎一个苦字了得。

所以什么吃斋、什么念佛,都只是王夫人的伪装。

作者把王夫人描写的如菩萨一般,真是对这个女人的绝佳讽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哥儿   宝玉   女家   目的   菩萨心肠   口风   大姑娘   外甥女   姨妈   忌讳   绝佳   美文   绯闻   国人   无情   主动   姑娘   态度   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