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回忆一半继续——童年(一)

人的记忆从几岁开始呢,这个恐怕很难说清,记忆本身会随年龄增长逐步淡忘甚至彻底忘记,除了偶尔个别的对自己印象特别深的事情,至少在我来说,学龄前后的事情记忆已经很少很少了,而学龄前的孩子,又有什么事情可以记忆呢?除了吃喝玩乐,也不需自己操什么心的,自然也就没有特别深刻的记忆的事情,偶尔的也是一闪而过的片段,而且并不完整。

记忆中,老家前后共有三块宅地,最南端的一块住着父母和弟弟妹妹,需要说明的是,爷爷兄弟四人,爷爷在他那一辈四个兄弟里是最小的,爷爷奶奶生育了三个孩子,爸爸、叔叔和姑姑,其中爸爸最大,叔叔行二,姑姑最小,我从记忆开始就一直跟爷爷奶奶和叔叔姑姑一起吃饭,我在爸妈的孩子当中,我最大,应该是断奶后就跟奶奶一起生活,爸妈和弟妹分家另住,我记忆中三弟和小妹出生我是有印象的,二弟和大妹和我之间均是相差两岁,他们的出生我完全没有印象;三块宅基地最南端的一块就是父母的房子,正房三间,其中东边的一间是南北通透的门楼,西边两间是相连的。前院有两间西屋,一间是厨房,一间是羊圈。中院是相连五间房屋,西边三间东边两间,然后也有一间西屋是厨房。后边我记忆时是一片栽满了树的宅地,最初有点模糊的印象是长满了杏树,唯一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后面树林有一颗特别的树--荫柳树,其实就是红柳树,我们那儿叫荫柳,这本是是灌木,很少长成树的,所以有了这么一颗红柳树,印象就特别深刻,红柳树不高,但比较粗壮,斜斜的长着,夏天上面会有天牛的成虫,一种黑色有红斑点的甲壳虫,这种颜色感觉有点怕,我们更喜欢着桑树上黄褐色的天牛成虫,用它嘴巴上的两个大钳子夹短树叶或细小的草茎玩耍。

七零后农村出生的孩子,大多没有多少可以玩的玩具和可以玩的游乐场所,稍大一些和左邻右舍同龄的孩子一起,夏天村东的水坑淤泥里挖个泥鳅,晚上捉知了猴,冬天到当场里玩游戏或捉迷藏或是漫无目的的疯跑就是最好的游戏。一村的孩子,满村子的跑,但自然以村中间的南北大路为界限,路西的孩子为一帮,路东的孩子为一帮,经常不约而同的会玩打仗的游戏,但所谓打仗,就是捡拾小的坷垃或小的砖头块,互相对扔,那时都是土墙,坷垃多的是,两队的小孩互相对扔,有时会从村东打到村西,甚至打到田地里再打回村里,现在想想如果现在的孩子,家长肯定会严加管束的,想想都危险,但那时候,虽然经常这样玩,到没有发生过一起意外的事故,真是奇迹。最调皮的莫过于,一帮孩子快要结束了的时候,一般是比较晚了该回家吃饭了,所有孩子对着一户人家把手中的土坷垃一起投入到人家院子里,自然少不了主人的一顿叫骂,然后孩子们欢叫着四散回家。

那时候家庭大都比较贫穷,差别不大,而且每家孩子都比较多,七零后的孩子,每家三五个很正常的,多的六七个也有,甚至更多。吃的多是棒子面馍馍或地瓜干窝头和红薯粥,肉和蔬菜水果是很少吃的,糖也难得见到,基本上是每年麦罢、端午、中秋、春节才能吃上一顿肉,水果基本仅限与自己院里的果树上,有什么吃什么,比如较普遍的枣树,偶尔也有桃树或梨树。油主要是棉花籽油和炼的猪油最常吃,拿一个窝头然后放一勺棉油捏一撮盐或者放一勺白如羊脂般的猪油,那就是最好的零食。

穿的衣服也是不讲究的,有的穿就不错了,夏天还好,裤衩背心就打发过去了,冬天上身里面一件手工织的棉布单褂,外面一件棉袄,一个冬天就这样了,至于洗换衣服是不可能的,小孩子也不讲卫生,一冬不洗脸也不稀罕,两个袖子油光发亮的,全是擦鼻涕的包浆。下身一件棉裤,抿腰的那种,一根布条就是裤带,里面秋衣内裤是没有的,但竟然没有感觉到冷,就这么成长过来了。

童年的物质是匮乏的,娱乐是单调的,但又是那么快乐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坷垃   成虫   天牛   窝头   猪油   柳树   姑姑   美文   叔叔   童年   深刻   冬天   印象   夏天   事情   记忆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