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卡山,英雄山

那天,与他一起入伍并在边防三师一连当过兵,如今在广州军区某部任上校的杜生打电话来,说要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并落实了单位。他是杜生的老战友,因此他不免感到由衷的高兴。一时间,他的思绪又回到了三十几年前,祖国南疆前线的烽火岁月。他讲述了自己当兵的历史。

1982年10月26日,他响应祖国的号召应征入伍,被分配到广州军区某部服役。由于军队的需要,于1985年10月,本该到期退伍的他,因为他在服役期间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学习认真,各方面表现突出,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所以他又被上级以优秀士兵党员的身份,继续留在广西边防前线,与边防三师守卫部队的战友们,坚守法卡山。该师在1981年5月5日中央军委下达收复法卡山的战斗中,由于英勇顽强,作战勇敢而闻名于世。

冬天,法卡山顶上的哨所,寒风刺骨。夏天,烈日似火,热气腾腾,战士们每次站岗回来,全身衣服包括内裤都湿透了,把衣服脱下来,用手轻轻地一拧,都能拧出一滴滴汗水。天气冷可以忍受,大不了就是空手练拳击,持枪练剌杀,这么一来,身体就不觉得冷了。可最难忍的是天气热口渴,有时口渴,军用水壶的水不够喝,战士们就撤尿解渴。

后来上级得知此事后,就安排后勤工兵,在山沟里,用抽水机抽水到山顶上来,给战士们解渴。遇到发电站被越军炮弹炸坏了,抽水机无法抽水,这样就只能靠战士们用汽油桶,趁着黑夜躲着仅300多米距离内的越军阵地上,且密密麻麻的机枪口,悄悄地沿着山坡下山,然后再向前步行2公里且两边布满荆棘,坎坷不平的山路,到河沟里用汽油桶打水,然后背着这50公斤重的水,向后步行2公里,然后再向海拔511.3米的主峰且两边布满荆棘坎坷不平的山路,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艰难地往上爬。尽管这些用汽油桶装的水,有一股气油味,很不卫生,喝了会闹肚子痛,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战士们也只能照喝不误。

艰苦的环境,就这样磨炼着战士们的意志,这也成为战士们成长的动力。一连先后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出了五位军队上校级以上的军队高级干部,杜生是其中一位。继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战之后,一连在广西边防法卡山阵地上与越军先后进行过五次激烈的防御作战。

他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在1985年12月9日,他在法卡山三号主峰的哨所上站岗,发现有一批越军特工队员,趁我军“裁军100万”之机,潜入我囯境内搞他们的军事活动,目的是摧毁我军的国防设施。在围迁这一批(十四名)越军特工队员的战斗中,在兄弟连队和边防武警,民兵的协助下,虽然一连兵力已被裁减,当时全连的兵力被裁减到不足裁军之前的一半。这是体现出我军裁军后的军事实力,尽管一连兵力有限,也都成功抓捕了这一批越军特工队员,其中越军上尉、中尉、少尉各一名,缴获越军冲锋枪、手雷和军用地图、测绘图和测量仪等物品各一批。

一连的干部战士们转业或退伍到地方后,有的当上了公务员,有的做老师,有的做警察,有的在银行、媒体工作,也有的自谋职业,自己经商做生意,成了新时代的致富能手,为搞活市场经济,减轻国家的就业压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连战友们的后代也很争气,他自己的孩子以及他的许多战友的孩子,都继承了父辈优良的传统,爱军习武,走上了从军之路。

那些当年在一连的战友们,现在大多已接近六十岁了,有的甚至已经做爷爷了,他们都在战火中经受过考验。

回首往事,他没有后悔,因为他生命里有他当兵的历史。他说,他一辈子都为生命里有当兵的历史而感到幸福、骄傲和自豪。他经常告诉人们:“我们要关心国防,建设国防,把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亡,时刻记在心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汽油桶   坎坷不平   越军   抽水机   哨所   主峰   作战   广西   边防   我军   兵力   美文   特工   国防   队员   军队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