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厂址过枧排

作者:刘弼德

中国造纸响当当,龙南技术名四方,

首创厂址过枧排,辉煌成就振大帮。

中国造纸术名扬天下,洒源过枧排造纸厂始建于清未年间,当时作为手工工业的造纸业解决了一大部分人的就业。那年间洒源石嘴头的王文俊与其两个儿子王斯逵,王斯耀,在与全南交界处过枧排首创龙南手工造纸厂,当时的过枧排一片竹林望不到边,造纸厂的建立为龙南造纸业打响了第一炮。

造纸工艺复杂,需要工人非常之多,第一就是砍笋,每道程序都很有讲究的,咋叫砍笋:

清明竹笋六尺高,超过人头可用刀,

时限很短三十天,一月过后累弯腰。

为何砍笋时间只有三十天,是按季节来的,笋斗清明,立夏砍黄笋,也就是说清明至立夏只有短短一个月时间,那就不管天晴还是下雨每天都要上山砍笋,好备足一年的原料,到了立夏只有不多的黄笋了,黄笋是那种长不高的阴笋,其它的笋子都长高了,不能砍了。剩余的程序还有,斩笋清洗,入池煮笋,荡料入帘,压纸焙干。

斩笋清洗,就是把砍回来的竹笋太长的斩断清洗干净入池煮笋,将洗干净的竹笋放入池中,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纸湖,再用石灰水煮上几十天,一直煮烂为止。荡料入帘,取出煮烂的原料放在石臼里用力锤成泥面状,锤烂后的原料用适量的水调配,使纤维彻底分离并透水,分成为纸纤维的悬浮液,再倾倒入纸糟里面,然后用细竹帘在纸浆中滤取很纤维留在竹帘上形成一层泾六氏膜,这道程序是最复杂而吃力的活,也是最讲究艺术手法的,重了纸很厚,轻了纸很薄。

压纸焙干,泾纸落在板上慢慢叠起一层层纸页用重物挤压纸膜慢慢成形,成为四四方方的纸张,每天每人只能做300至500张,再后就焙干,当时的培纸非常简单,就是用土砖砌成夹巷,巷中生火,土砖温度上升后湿纸逐张贴上焙干,干燥后揭起得成纸。

造纸工艺之复杂,那就离不开学徒,那年代学徒的小伙子有很多,造纸当时叫做纸,拜师学做纸的人也非常之难,所以当吋流传几句话:

学徒象过万重山,师傅就是铁户钳,

脏活累活抢着干,忌语用语必过关。

所谓忌语,用语就是说一到纸厂下,首先要学的第一步就是说话,那怕你只说错了一句话至少要罚你少吃一顿饭,规矩话非常之多,比如,斧头叫铁子,绳子叫师傅,猪肉叫老腻子,魚叫浮筒子,狗崽叫地象宝,鸡叫尖嘴等等,最不能说的一个字就是爆字,既说当年有一个学徒工在一次大家烧竹筒饭时就说了一句这根竹扁担爆了,话音刚落,烧着的几十筒竹筒饭象放鞭炮一样全部炸开了,搞得那天中午全体人没饭吃。

当时大伙对这个学徒工大发雷霆,大打出手,整个纸厂宣翻了天,就在这时对面一个在洗衣服的师傅娘听到了此时马上用山歌的形式唱到:

石壁涯涯种辣椒,辣椒打花冇几高,

学徒孩儿没年纪,全靠师傅来交招。

大家听后才平息下来,听以才有学徒象过万重山之说。

做纸还有最后一个大难题那就是把生产出的纸张如何运回卖给经销商,当时交通极为不便,那就是肩运,挑夫,挑脚,那年间挑纸的人及之多,路途遥远非常辛苦,这些挑脚每天天还没亮就出发,挑到县城已天黑,挑夫们一出发最经常唱的山歌就是:

吃亏我们挑纸郎,吃了暖饭赶路忙,

燥一身来湿一身,再苦也比呆家强。

过枧排纸厂做出来的纸质量非常好,分为三个等级,一等纸是宣纸,用来写字用,二等纸用来打包装,包装用纸,三等纸用于敬神用,叫烧纸。

那年关过枧排纸厂技术领先,规模扩大,带动了周边很多县区跟着做纸建厂,为龙南手工造纸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龙南   挑夫   造纸业   学徒工   竹帘   立夏   竹筒   纸厂   竹笋   厂址   造纸厂   学徒   美文   年间   清明   师傅   手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