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合作化的疾风

一九五〇年,我们村按照家庭土地财产情况对二十多户人家进行了阶级成分的划分。全村百余人,王姓大财家就有近三十人,分了七大户,他们成为七户富农;中农一户;下中农两户;贫农七户;雇农三户,共计二十户,我们家十余口人十几亩地被划为贫农。上边派来了工作队,召开了好几次村民大会,传达上级的相关政策,走访各户,听取意见建议,最后公开宣布成分划分结果,提倡依靠贫农、下中农、雇农,团结联合中农,限制专政富农。

确定各户成分后,上级派来的专职人员和村干部,邀请了一些农户代表,统计各户人口数量,可分配土地情况,权衡利弊,制定出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合理的分配。我家最后的分配是:首先分了十七八亩地,加上自己家原来的十几亩,一共有三十多亩,人均三亩(达到了本村平均水平);其次是与一家下中农合分了一栋(三间)瓦房(富农家的),每家各占一半;第三是分配生产工具,因我家当时已有少量农业生产基本工具,所以没给我们分。村上有几户雇农,原本一无所有,这次各分到了一套三居大瓦房(富农家的),他们是合作化的最大受益者,生活条件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与他们反差最大的是那些富农,他们被分到几间小房子去住。十来岁的我不懂“土地革命”是啥,但是眼前的这些变化,让我明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让大家有房住有地种,过上好日子。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人们充满信心,村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以我家为例,有三十亩地,后来开了几亩荒地;有一头牛和一头驴;还有车、耙、犁、搂等基本的生产工具,土地和生产工具就是农民的底气,全家十余口人,爷爷和奶奶年岁高,只能算半个劳动力,他们治家有方,家里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父母亲和婶在家务农是主力,加上我和哥哥两个半大小子,地里的活儿不费劲;爹外出打工和叔在小学教书,挣来的都是“活钱”,家人都是诚实、肯干、节俭、友善的,这样的大家庭从“硬件”到“软件”一样不少,邻居们都十分羡慕。通过全家人的齐心协力,第一年就初见成效。一九五一年响应国家号召,卖了八百多斤余粮(当时国家筹粮的重要手段),虽然现在看八百斤没什么,在当时却是村里的唯一卖粮大户,受到了乡镇领导的表扬奖励。一九五二年初,觉得人手不够雇了两个临时工,一个是我的小舅父,一个是村上的单身户,吃饭管饱,到年终还有一次性报酬,逢年过节的给他们买衣服和零花钱等,这一年,又卖给国家一千六百斤余粮,随着收入的增加,全家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又盖了三间新房,加上之前的,一共八间,另外还有车棚和磨坊,生活蒸蒸日上,生活幸福美满。

那时候没有先进的劳动工具,地里全靠劳动力,有几户人家劳动力少,如杨XX家原本经济条件基础差,加上五六个小孩,父母年高体弱,无法把家里的二十多亩地种好,没有收成就没有收入,生活依然是穷困的,这样的情况在每个村都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土地革命   雇农   余粮   贫农   富农   生产工具   中农   瓦房   疾风   村上   美文   劳动力   成分   分配   我家   条件   土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