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故事汇(一)

《过夏》
文/浪漫咖啡

军营故事汇(一)


上世纪直到70年代初,电扇,空调还是老百姓的奢侈品,特别是空调,好像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似的。到了夏天,吃冰棍,游泳,凉水洗澡,成了必不可少的过夏内容。


刚当兵,赶上警惕苏联入侵,北京军区所有部队都挖防空洞。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空前规模,建设地下战备医院的工程。全院医护人员,机关干部用了小半年的时间,在医院所辖面积的地下挖成交错纵横的甬道、房间。像手术室、病房、换药室、药房、指挥部,应有尽有,真的打起来,我们在地下,完全可以像在地上一样,有条不紊地救治病人。


地下医院建起来了,但仗却没有打起来,不过,到了夏天,用处可就大了,它成了我们的天然空调房。


炎热的日子里,实在抗不过了,我就钻到防空洞躲一会儿。每当走到防空洞台阶一半的地方,凉风习习,顿感心跳平缓,燥热消失。坐在台阶上看书,听收音机,累了也会卷缩地在那儿躺上一会儿。有人曾问我,你为什么不到房间里铺个毯子,躺着,那多舒服呀?哈哈,那时机关就我一个女兵,下班后没有伴,一个人不敢去呀。


现在回忆起来,还能感觉顺着台阶一步步往下走,汩汩凉气涌向身体的惬意和舒坦,一点也不亚于现在的中央空调。


我陪老爸住的付一号大院,防空洞里每家都有一个房间。我们把西瓜,啤酒,肉,牛奶,存放在里边,相当存放到了冰箱里。防空洞冬暖夏凉,节省能源又很实用,真的很好。

吃冰棍,也是想起来就感觉幸福无比的趣事。可能有人会问,这有什么特别吗?部队的特殊性,决定了部队的封闭性,因而五脏俱全。我在的医院院子里,养猪牛鸡;种各种果树;种麦子水稻;各科室还包个小菜园。服务社,食堂,冰棍房,洗澡堂,你就想吧,过日子的一切设施,院子里全有。


冰棍房在一排食堂中间的一个小屋里,我们几个女兵曾在食堂锻炼过,和做冰棍的师傅很熟。夏天,热的透不过气来,我们几个女兵就会坐在冰棍房里一根接一根地吃,吃到全身透凉为止。


我的军旅生涯中,曾经做过几年外事工作。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是全军唯一一所对外开放的军队医院,最早一批外宾来自白求恩的故乡-加拿大蒙特利尔,当时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就来过。

每次接待外宾,医院都要做各种冰棍,比如桔子的,牛奶的,香蕉的,苹果的,鸡蛋的等等等等。这么说吧,只要是时令的水果或者像黄瓜,西红柿这样的蔬菜,都是做冰棍的原料。比如香蕉冰棍吧,香蕉搅碎,加上牛奶,比例配置的标准是只要能冻上,能放多少原料就放多少。


外宾走后,剩下的冰棍不能过夜,扔掉是肯定不可能的,怎么处理呢?吃呗。刚开始我把这些冰棍拿到办公室送给机关干部吃。没成想,成了我入党时的缺点,拉拢腐蚀了他们。我真是服了,先入为主地把人往坏处想。接受教训后,我想就是坏了,扔了,也不会再给这帮子心理阴暗,内心丑陋的人吃。

一个人肯定吃不完啊,叫上几个好战友,我们锁上屋门,一人把着一个冰棍壶,比赛在单位时间内,谁吃得多吃得快。我的最快纪录是43秒吃一根,不算最快的,有个战友34秒吃下一根。那时就是年轻,无论是肠胃,还是勇气,不服不行!

再说吃饭和洗澡吧。为什么要将吃饭和洗澡拴在一起呢?这是因为我就是这样渡过炎热夏天的。中午这顿饭,烈日炎炎下热的人喘不过起来,再吃热的饭菜,想着就觉得受不了。我钻到淋浴间,搬个凳子坐在莲蓬下,开着凉水吃饭。当水流顺着脊背,鱼贯而下,冲遍全身,什么热呀,燥呀,瞬间消失,舒服极了。


军营故事汇(一)

《部队生活对我的锻炼》

作者/清雅居

军营故事汇(一)

1971年初,我在新兵训练后,被分配在团部作训股当描图员,当时女兵大多分配到卫生队、勤务连、宣传队,只有将我一人分在团部作训股,为此我还大哭了一场。

到作训股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股长吴国安,他是一名抗美援朝时入伍的老兵,矮个子,黑黑的脸庞,操着浓厚的贵州口音对我说,"这是领导对你的重视"。接着又说,"从今天开始,你的任务就是先练习好写字"。

于是我一人就开始在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每天爬在描图板上,用描图纸,按照仿宋体字帖,一笔一划,开始练写着。因为刚结束新兵集训,心情还未平静下来,现在又突然要憋在小屋内,每天练写枯燥的字帖,我实在感到难以适应。可随着时间推移,在股长的严格要求下,我静心苦练了足足两个月,写出了一手较规范的仿宋体字,成为了一名描图员。这个经历对我的军旅生涯乃至后来的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弹指一挥间,翻看到这张相片,让我又回想起部队生活的那些往事,在部队4年的生活,虽然是短暂的,但现在那些场景还是历历在目,正因为那时的历练,才为我以后的道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我今天取得的成绩与这些是分不开的。


军营故事汇(一)


《京剧缘》

文/津津

军营故事汇(一)

1969年,我从重庆到河北省河间插队,在近两年的知青岁月里,我时时刻刻梦想着当兵去!1970年12月,终于梦想成真,参军到了部队。在新兵连,正赶上南京装甲兵独立师扩招宣传队(会唱京剧的优先)。

我也报了名,会议室叽叽喳喳的,早已挤满了十几名女兵,个个跃跃欲试。当时几乎有一半人都在唱李铁梅"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我不想步她们的后尘,就别开生面地唱了一段《红灯记》中,铁梅家的邻居田大婶的唱段"穷不帮穷谁照应,两棵苦瓜一根藤",这是京剧老旦的唱段,一般人不唱的。

谁知歪打正着,三天后调令来了,说宣传队《红灯记》剧组正缺这个田大婶的角色,让我马上打背包去师部报到。

其实我能唱京剧这几段,那还是我插队在冀中大平原,天天想家,又想当兵,每天下地干活儿,休息时,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远近都无人,就把广播大喇叭中听来的京剧唱段,大声唱出来,以泄胸中苦闷,一来二去,竟能熟练唱出好几段了。

我就这样与京剧结了缘,现在虽年过六旬,但仍能出现在舞台上表演京剧,与当年在部队受到的培养锻炼密不可分。

斗转星移,我离开部队很多年之后,偶尔听到有人在唱京剧,我仔细一听,就他这个水平,我也可以达到呀!无奈二十多年不唱了,舞台技艺早已生疏,我立马买来录音机,京剧的录音带,恶补一番,抓紧复习,找票友请教,找琴师补课,在两个月之后,我首次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登台演出,一炮打响,获得戏曲表演"金奖"。

军营故事汇(一)

《新兵伊始》

文/苹果安静


军营故事汇(一)

每当我听到【我爱绿军衣】这首歌,心中就会无限感慨。无比兴奋!因为我也曾经是一个穿着绿军衣的兵!


那年当兵我不足16岁,正值青春年少,芳华豆蔻。一腔热血满腔报国志!
穿上军装,打好背包,告别家乡告别亲人,坐着闷罐火车一路北上。


到了首都北京,稍加休整便开始了紧张的新兵训练。
走正步,学敬礼,匍匐前进,跑步紧急集合,拉练
,实弹射击,政治学习等等……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会整内务到可以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儿,从连队互相拉歌刚开始别扭,到扯着嗓子一块喊。从拉练累到躺在地上动不了……现在回想起来居然是那么亲切!


每一项训练都是艰苦的,每一项训练都付出了汗水和劳动,每一项训练不仅是体能训练,更是作为一名军人应有的思想品德和坚强意志及无私奉献精神的积累。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军人,路在脚下!路漫漫其修远兮!
新兵训练虽然艰苦,但没有人退缩。在训练中互帮互学互相鼓励!直到圆满完成训练任务。


每一个新入伍的兵都要经历这样的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你才能认识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所在!一名真正军人的钢铁意志所在!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开始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结束了新兵训练,我们走向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做一名真正的军人,我们开始了新的征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和平医院   白求恩   军衣   团部   宣传队   唱段   防空洞   外宾   冰棍   女兵   新兵   军营   京剧   美文   军人   部队   医院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