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故事汇(三)

编者按:《军营故事汇》是大院子女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为若干个篇章,每集汇编几个小故事。从点点滴滴记录大院子女的个人经历,多角度,多维度地反映大院子女的生活。大院子女讲述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无数大院子女,在不同的岗位上,勤奋踏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身影。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大家的奋斗努力和流血流汗。

《军营故事汇》文风平实,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特编辑整理呈献给读者。今后,我们还将陆续呈现更多的大院子女的感人的经历、动人的故事,只为发扬光大革命军人及无数大院子女的崇高信仰、品格、思想和优良传统作风。

军营故事汇(三)

《镰刀见红》

文/马立昆仑

军营故事汇(三)

军营故事汇(三)

马立昆仑

1974年,部队进驻泗湾湖农场执行劳动任务,到了秋收时节,面对几千亩的杂交高粱,要在十多天里全部收完入库,难度强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只有玩命的干才是唯一出路。

杂交高粱个头不高,伸直手臂,举起镰刀,就能够到高粱穗。刀起穗落,装在脚下的柳条筐里。负责运输的人要及时把筐子送到身后紧跟着的运输车上。整个过程并不复杂但要求紧密配合,否则,整个进度就会受影响。

有一天上午,我举着镰刀砍得正带劲,突然身前冒出一顶草帽来,不早不晚,我的镰刀正好也随着掉落的高粱穗顺势一起砸向了草帽。我大叫一声“不好!”再看那顶草帽已经被砍开了约5公分长的口子,黑发下面隐约露出了白色的头骨,我脑袋里顿时一片空白,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

“班长哎……”从浓重的望江口音中听出是负责运输的7炮手童祖勋。他一只手捂着伤口,另一只手还在使劲的拖拽着柳条筐向运输车的方向移动,血滴和着汗水掉落在那筐高粱上……

2014年10月,在宿松的战友聚会上,我见到了童祖勋,几次想看看他头上被我砍伤的疤痕,又是被他用“班长哎……”给挡了回来。

军营故事汇(三)

《新兵连轶事》

文/影仔

军营故事汇(三)

影仔

我当兵的时候,不满16岁,算上一身棉衣裤才80斤。坐了一夜火车,又转拖拉机,我们一群新兵来到山西洪洞的一个小村庄。

数九寒天,12个小女孩住在一个大概10平米的土墙房子里,屋里一个土炕占了将近一半的面积,炕上住6个人,炕正对面的地上住6个人,剩下就只有炕与地铺之间一条大概50公分的过道了。

现在回想一下,那时是把发的褥子对折成一长条铺的,应该每人最多不过60cm的地方,晚上,钻(真正的钻哦!)进被窝,基本必须保持侧卧才行,于是,磨牙声,梦话声,哼哼声此起彼伏。但是,我印象最深的,是紧急集合的哨声。

隔三差五的紧急集合,迅速的集合完毕后,背着全部家当拉出去沿着县城跑一大圈。几次之后,连长神奇的发现,两个排的女兵,每次跟着队伍跑回来的,硕果仅存的不同的几个女兵里,都有我,无论扛枪与否!!于是他对我大加肯定。其实,我真的真的好想掉队来着,但是,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掉队之后,我一定找不到回去的路,谁让我是路痴呢?于是,只好拼了命咬牙跟着大伙跑回来。哦,回来之后还要在灯光下检查一下,有没有裤子穿反的,(这个有人确实有,我没有),有没有没穿袜子之类的,反正每次为了集合的时候动作快,我就只穿一只袜子,于是就自信满满的每次只伸出一只脚。

新兵连只吃过一次忆苦饭,是用冻了的白菜皮剁吧剁吧,熬的玉米面粥,缺油少盐的。但是和平时吃的小米饭比,那叫一个香啊,再说,又是冬天,烫呼呼的喝到肚子里舒服极了,于是,一阵哄抢之后,“忆苦饭”木有啦。我们一群人找到连长,异口同声的说----没吃饱,连长的回答掷地有声,我至今记忆犹新--------“旧社会的穷人有吃饱的吗???”

那时,已经有人知道做好事咯。她们每天早早的到井边(井台结了冰,很滑)打了水,给大家倒在脸盆里,并把每个人的洗脸毛巾也放在盆里。开始,大家都搞不清状况,后来发现,倒在盆里的水和毛巾每天都冻到一起,用不起来,后来,有了个不成文的规定,做好事打洗脸水,不准提前!

那时,我的手长了好多冻疮,两个手每天黄水直流,好像也没有觉得苦。唯一遗憾的是,练了那么久投弹,最后没有让我投真的。当然这也不怪谁,那时我使劲浑身解数,教练弹最远也只能扔十米左右,五.六米是常规状态。试想,这个距离,有谁敢让我扔真的啊?

军营故事汇(三)

《军旅人生花絮…鲜花献给谁》

文/好兵帅克


军营故事汇(三)

好兵帅克

1977年9月我曾在贵州某军医院住院期间结识了一个护士,相处挺好,非常巧合,我俩竟是同一年的兵又是同一天提升干部。她医院有个医生爱人是我团的,她自然就找到了我部队驻址,就有了书信往来。关系逐步发展……。(不写真名啦)战前,她考上xx大学文科。因我上前线,我也不能保证上去生死、伤残等等其它原因,就婉转平静地分手了。(那时战前这种情况较多,有个褒贬词叫“吹灯”。)

没想到的是,在战场上竟和她妹妹相见了,撤回国时又相遇。那是战斗中后期,我连三排长带车拉伤员送某野战包扎所,一个姓x女兵打听汽车团的我。三排长就带信转告我们抢救所,我以为“她”也上来了?一定去。好在相距不太远,利用空隙开车去了。到那野战包扎所才知那女兵是她妹妹,她妹妹是贵州军区xx医院妇产科护士。她姐就比我高2公分,她更高大壮实,我想可能就是因她身体条件派她上来背伤员的。交谈中得知她父亲在XX军XX师和表哥都在我们同一前线打仗,(前线战事紧,没见到)暂短的见面分手互道保重时,她希望、关照我一定活着回国。

我眼眶的泪差点控制不住,临别时她送我两包“麦乳精”,那时可是极为稀罕的高级营养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故事   柳条   伤员   镰刀   排长   连长   草帽   贵州   高粱   女兵   野战   军营   大院   美文   前线   子女   妹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