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一点体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教养,更是对大家最基本的尊重

你是否也遭遇过以下不愉快的经历?

当你在书店聚精会神看书时,有人大声嬉笑打闹;

当你午休时,有人不是高声喧哗,就是“嘭”地一声摔门入又摔门出;

夜深人静,当你已进入梦乡时,隔壁的狂欢才刚刚开始......

诚然,各人素质参差不齐,每个人的习惯喜好也各不相同。

如果只是做了让自己快乐的事,这没有错。错的是这份快乐,在缺少了起码的约束之后,给他人带去了痛苦。

公共场合,凡事轻一点,多照顾下他人的感受,体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教养,更是对大家最基本的尊重。

1别让高音量出卖了你

轻一点体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教养,更是对大家最基本的尊重

作为职场新人,迫于生活成本的压力,与朋友甚至是与陌生人合租是司空见惯的事。这时合租人的素养就会显得至关重要。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的工作是规律的朝九晚五,这也就要求我有比较规律的作息。而室友的工作则跟我相反,她回家的时间,一般已是半夜两三点。

回家后,她不仅不会考虑熟睡中的你,依旧大声关门,还会把手机音量开到最大。直到她玩的累了,你也被吵得再也睡不着了,她就安然的入睡了。

而每次婉转提醒她,她总会以“我这个人的性格就是这么大大咧咧”这样的借口来搪塞我。

我想大大咧咧的人,的确做事不拘小节。一次不在意,或许是无心之过,长期如此,多半是缺乏教养的体现。

生活中,我们考虑自己的感受是可以的,但只考虑自己,不看环境,不考虑他人,一味粗暴表达自己,可能也不太妥当。

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有次乘长途车时,有两位男子在车上高谈自己的“职业理想,人生抱负”。

说到激动之处,还不断脚蹬车厢,手捶前座,甚至不断用音量来让对方信服,丝毫不顾酣睡的婴儿跟急需调整休憩的老人。

或许他们认为,只要自己足够自信,说话的音量足够大,自己就牛气了。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种场合大声说话,高谈阔论,不仅不等同于自信与富有,还是一种礼貌与修养缺乏的表现。

真正的自信与富有,其实根本无需言语衬托,更无需张扬,它是深藏于血液的静待花开。

日本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这么定义教养,

一句话,教养又可称为“圆满的人格”。

这就是说,从任何角度去观察,都可看到某种令人心旷神怡的东西,可以感动周围的人,还能有效地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想,这就是教养的整体形象吧。

可见,教养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

有人说大声喧哗是安全感的缺失,也是渴望价值观的认可。

但时至今日,用高声的方式,成为众人焦点,早已不符合文明社会的审美之观。

在任何一个有人群的地方,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自觉与礼貌行为,不要用自己的高分呗音量打破整体的和谐。

2很多事情不是非要以大吵大闹的方式排解

轻一点体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教养,更是对大家最基本的尊重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小男孩,出车祸送到医院抢救,虽然捡回一条命,双腿却废了。

令人吃惊的是,小男孩自始至终都没有大闹。要是有了消极情绪,就会小声地贴在妈妈耳边,讲给妈妈听。

而妈妈也每天温柔地小声回应他。

在医生和其他病人眼里,小声说话似乎成了这对母子之间的交流方式。

直到有一天,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在病房的走廊上哭了起来。声音越哭越大,甚至惊动了一整层住院楼。

结果小男孩自己推着轮椅来到妈妈身边,帮妈妈抹眼泪。还对妈妈说,

妈妈,你为什么哭?妈妈,我们不哭,好吗?你教过我,这么大声会打扰到其他叔叔阿姨和小朋友的。

话刚说完,妈妈就强忍眼泪把小男孩抱在怀里。

是啊,这世界上的悲欢并不相通,纵使你哭得再大声,让再多人看见了你的伤痛。已经发生的事也无法改变,在他人眼里也不过是一次无关痛痒的打扰。

世界上不是所有的苦痛和伤悲都非要用大吼大叫的方式才能排解出来,小声的细语叮咛又何尝不是一种面对生活的勇气。

轻声一点,虽然不代表悲伤就能少一点,但至少能给自己一点积极的暗示。困境没什么大不了,熬一熬,总会过去。

生活中也是如此,不是谁够固执,声音够大,真理就会倾向谁,上天就会同情谁。

话语、举动内敛低调不仅能让大家的沟通更加顺畅,也能化解许多矛盾,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更是对残酷现实的最好回应。

3轻一点

轻一点体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教养,更是对大家最基本的尊重

与人初识,我们可能会先靠对方的衣着打扮和相貌来作为第一印象。但是,当我们在公众场合留意到一个人时,总会先听到他的声音。

低声说话的人,往往显得温和有礼;而大声说话的人,吵吵闹闹,往往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很难塑造出让人舒适的印象和好感。

说话的音量,是有温度的。粗声大气冷如严冬,寒彻人心;轻声细语暖如春阳,化解这世间的薄凉。

真正有底气和实力的人,待人说话从来是温文尔雅、轻声细语的,因为自信,所以无需张扬。

与人商讨、争论时,也不在音量上较高低,而是以才能服人。

一个人越是大声喧哗,就越是缺乏安全感和存在感。因为少了内在价值的输出,就只能通过外在的大吼大叫来博取认同。

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对公共空间的不尊重。

梁文道在《常识》一书中提到,

让香港人降低在餐桌前说话音量的原因是,现在的香港人变得越来越富有,越来越文明,人均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

可见,轻一点是一种教养,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梁实秋也说过,

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

我们都是文明人,希望你我都能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在公共场合,多考虑他人的感受,小声说话,静静行走。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教养   人时   音量   美文   轻声   修养   香港人   礼貌   安全感   场合   大声   自信   说话   声音   妈妈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