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妈妈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儿子却可以是不同的儿子

导语:

生命即是关系。与你父母的关系是所有关系的基础。——巴关

你的家庭关系不会直接影响你的人际关系,但所有人际关系的关键却在于你的家庭关系。但主动权最终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囧妈》:妈妈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儿子却可以是不同的儿子

你上一次拥抱妈妈,是什么时候?

这是徐峥“囧系列”,《囧妈》里的一句台词。初看时,我觉得有些搞笑又有些突兀。

但这或许就是问题所在,我们是内敛的中国人,我们不会轻易表达爱。

就像春晚中《父母爱情》里的江德福虽然爱安杰爱到骨子里,却始终张不开嘴说出“我爱你”三个字。也像网上流传的父母给孩子道歉的方式“吃饭啦”,只可意会。

因此多数家庭不但会放弃拥抱这一简单举动,还会转向另一个极端:用打压式的控制来传达心中所爱。恰如电影《囧妈》反映的那样:越是爱,就越是控制;越是控制,就越是失控。

《囧妈》:妈妈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儿子却可以是不同的儿子

《囧妈》讲述的是一对母子一同搭乘六天六夜的火车,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发生的真实、啼笑皆非最终彼此和解的故事。

影片并没有逃脱“囧系列”中年危机这一大框架,徐峥铺设两条线讲述当代人婚姻与亲情的双重错位,利用前后段空间的变换来挤压和释放角色的情绪,让处在这个阶段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中国式母亲+中国式儿子+中国式情感绑缚的难以厘清感,其背后是根深蒂固几个时代的传统家庭观,母子在火车中碰撞出的是他们几十年来的关系症结。

影片中的母子就像是现实中你我与母亲的翻版,但你我又有多少时间没有好好拥抱这位生养我们,不时吵吵嚷嚷的人了?影片中的妈妈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但你我又是否做了不一样的“儿子”?

《囧妈》:妈妈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儿子却可以是不同的儿子

01母爱比奶糖还甜,像硬塞的番茄般密集

故事从徐伊万开始,他一出场就让人觉得哪哪都不对。这种不对劲是具有代表性的,是很多中年男子都会有的同款困境。

中年人的生活是糖衣包裹的苦味丸,工作、婚姻都让人喘不过气。他还有个执着于自我实现的母亲,并阴差阳错陪母亲踏上了那趟列车。

六天六夜的行程,逼仄的火车包厢,生活中那些没法解决的麻烦,都在此刻被不断放大。

这像极了你我,小时候总盼望长大,摆脱父母控制,获得自主权。长大后才发现很多事情自己还是左右不了,即使人到中年,在面对婚姻家庭和父母亲情时,也常常力不从心。着实囧。

而卢小花则是典型的中国式妈妈,她唠叨,控制欲极强。

只要她觉得你饿,就密集喂食;觉得你该新陈代谢,就让你喝水;觉得你该生孩子,就过问你的夫妻私生活......

诚然父母对孩子有适当的控制是好的。这种规范就像杯子,我们可以用杯子盛水、喝水,但如果直接把杯子抽走,让水彻底自由,水没了限制就会摊成一片。

而生活没了外力,就像是水离了水杯,容易涣散。

《囧妈》:妈妈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儿子却可以是不同的儿子

卢小花的控制之所以没有达到正面效果,原因在于她的控制是超出正常范围、病态的。

从片中我们得知,卢小花的婚姻虽然也是始于浪漫的爱情,但文化与家庭背景的不同,让双方矛盾重重。短暂的幸福过后,她只得把在婚姻中缺失的情感加倍投在儿子身上。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从《我家那小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朱雨辰的妈妈也是在用生命对待儿子,完全没有自我。

诚然,多元化的世界应该允许多元化的声音。但朱妈妈对儿子早已超越了照顾的范畴,从日常生活,到爱情婚姻,甚至人生价值观,她都要参与跟控制。

一旦控制失效,或许也会像卢小花一样发出“你怎么这么不乖啊”这样的感慨,哪怕对方已是个头发泛白的中年男子。

《囧妈》:妈妈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儿子却可以是不同的儿子

母亲爱儿子是天性,可母亲在婚姻中缺失的爱,不应该让儿子偿还。而且这份爱一旦变成以自我为出发点的控制,就变成了极端的自私。

在中国式亲情里,最该独立的不是孩子,而是他们的妈妈。对于孩子,我们缺的从来不是付出,而是对付出的克制。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里写道,

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

心理学上说,孩子6个月以前,母子关系叫做正常共生期,6个月以后,如果双方还活在共生现象里,就叫做病态共生。

因为共生关系一定隐藏着一种关系:剥削和控制,而控制又注定引发失控。

《囧妈》:妈妈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儿子却可以是不同的儿子

纪伯伦说,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不属于你。

许多父母或许都忘了,孩子从生下来的那天起,便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与生俱来的脾性,天赋与追求,这些不该因为父母的遗憾,被强行引导和改变。

弗洛姆曾说过,

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爱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接纳与尊重。有接纳,才有尊重。只有接纳,才不会把不符合你期望的点都看成问题。

如果卢小花能尊重丈夫的不同,丈夫也不至于抑郁酗酒;如果她能接纳儿子选择自己的生活,她也会幸福快乐。

同理如果徐伊万能接纳妈妈的独特,他就不会觉得妈妈行为古怪。坐火车还是坐飞机,有那么重要吗?密码锁加大铁锁双保险,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说到底,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妈妈是,孩子也是。

任何不懂接纳与尊重的爱,都会导致彼此问题重重。用错误的方式表达爱,也终难获得正确的结局。

《囧妈》:妈妈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儿子却可以是不同的儿子

02婚姻比黑熊还危险,不知不觉成敝履

苏珊·福沃德说:

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不可否认的是,每个婚姻中,都会有原生家庭的影子。哪怕已经极力避免,却也会在矛盾爆发那刻惊觉:原来我的人生不是父母人生的升级,而是父母人生的重演。

影片中的徐伊万就是如此,明明心里深爱,却做出很多招恨的事。

卢小花管控徐伊万,徐伊万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妻子。连他想挽回妻子的方式都是极端的对着干。

《囧妈》:妈妈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儿子却可以是不同的儿子

但从他对妈妈说的,

你看,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问题,在你心里面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这么多年了,难道你就没有发现吗?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儿子。

《囧妈》:妈妈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儿子却可以是不同的儿子

跟妻子对他说的,

你看,这就是我们俩之间的问题,你心里面长了一个幻想的老婆。都这么多年了,你难道还没有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

可知,徐伊万清楚的知道,他讨厌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可他却完全复刻了这种方式,把在原生家庭体会到的痛苦原封不动的转嫁到了妻子身上。

遗憾的是,母子之间血脉相连,即使知道母亲的爱是畸形的,儿子也会和母亲和解。夫妻之间则不同,在明知丈夫爱着自己也意图控制自己时,妻子选择不回头。

原生家庭,是所有爱与被爱的讨论中无法回避的话题。好在相较于刚开始的“原生家庭万能背锅论”,人们逐渐认识到,原生家庭并不是惨淡人生的背锅侠,无论是缺陷还是圆满,成年人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感情中最坏的,是我们明知问题所在,却还被爱蒙蔽,不知反省。

其实,正因为和父母相似,我们才能知道,如何改变才可以让生活更好;正因为继承了父母的缺点,我们才能明白,改变哪些地方,就可以过上比父母更好的生活。

我们恐惧自己正变得和父母相似,害怕自己的婚姻重蹈覆辙,但长远来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勇于改变这些问题,才是幸福的捷径。

《囧妈》:妈妈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儿子却可以是不同的儿子

《囧妈》:妈妈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儿子却可以是不同的儿子

爱的表达方式有好多种,而我们往往用了争吵、改造这种最糟糕的方式。

为什么我们会不自觉地改造自己爱的人呢?

因为我们都更爱自己,所以你爱的也是幻想中的人。

可人的成长一定是由内而外的自我成长,就像母鸡孵小鸡,母鸡只需提供适当温度,小鸡就会完成孵化,这个过程母亲替代不了。

《囧妈》:妈妈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儿子却可以是不同的儿子

这样的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逃避。婚姻中,大家都知道出现问题需要沟通,但正确沟通的人却很少。人生很多囧态就是因为你觉得他应该明白,你不说却希望他懂。

如果不是徐伊万最终袒露心迹,又怎能做到夫妻间的放手和成全。想要沟通顺畅就得主动,不要总等着别人来当“蛔虫”。

但当婚姻无药可救,双方身心疲惫时,也要及时止损。没有任何事物有权利夺走你眼中的光芒,没有任何人值得你牺牲自己的情感与婚姻。

在感情里太讲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讲道理,相比母子间的拥抱式和解,夫妻间的放手式和解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囧妈》:妈妈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儿子却可以是不同的儿子

03曾经看过的塔科夫斯基,忘记电影里的小男孩,只记得他的眼睛闪光;当年错过的红莓花儿开,忘记当时有多沮丧,只记得此刻升起的幕布。

影片最后,母亲躺在床上感慨,电影里的伊万是个小男孩,我的伊万却长大了。

但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母亲,一辈子都把子女当小孩,包办、控制孩子的一切。

影片中的卢小花让人感慨我妈也是这样的同时,也在提醒我们,虽然很多妈妈都这样,但这并不是母爱的正确打开方式。

《囧妈》:妈妈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儿子却可以是不同的儿子

一番波折后,卢小花终于走上舞台,当大幕再次拉起,她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那一刻,伊万也终于理解了母亲对莫斯科的执念。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是靠情感驱动的高级动物,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动主要靠情绪推动,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道理。

因此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讲道理式说教,而是让自己活得精彩,毕竟除了父母,你首先还是你自己。

当你学会放手一段关系,给孩子一片成长的空间,孩子方能学会自我成长,你也就找到了自我的价值。

正如伊万发给妻子的那条信息,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争吵,但出发点都是对彼此的爱,这爱是希望对方活成自己的样子,然而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在面对亲近的人时,我们常常更倾向于保护自己,因为我们觉得亲近的人不会伤害我们,会更加保护我们,却不知道我们也应该更加体谅对方,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

《囧妈》:妈妈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儿子却可以是不同的儿子

04结语:我们是怎样忘了爱的感觉,不能跟她共处同一车厢,也忘了曾经彼此依偎的心房

北京到莫斯科,有三个半小时的飞机,也有六天六夜的火车,白雪覆盖的西伯利亚平原,滚滚车轮的绿皮包厢上,

是母子间家常便饭的絮絮叨叨,还是患难后的冰释前嫌;是老塔的男孩伊万,还是母亲的心结;是夫妻间背道而驰的情迷意乱,还是放下后的坦诚相待;是婚姻里的美好祝愿,还是彼此的共同成长......

在这个合家欢庆的日子里,导演在欢乐之余,将原生家庭、情感控制、中年危机等热门话题,都放在片中集中探讨。

《囧妈》:妈妈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儿子却可以是不同的儿子

妈妈很真实,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但也是在熊面前能为你挡死的妈妈。

虽然别指望她改变,但不妨碍她嫌弃你时眼里满含的爱。

片中“为你好”的逻辑是自私、占有,对中国式家庭亲密关系的探讨,笑中带泪。

借用公路片的理念,构建一场穿越西伯利亚冰雪大地的长旅途。是现实也是童话;是“囧妈”也是“囧途”。

《囧妈》:妈妈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儿子却可以是不同的儿子

总的来说,影片相较前几部,故事走心和正经许多,作为讲母子关系的电影,它同时站在了两个人的角度去叙述。

如果你是家长,可能会意识到自己作为父母控制欲的过分;如果你是孩子,可能会发觉自己作为子女对父母付出的忽视。

我特别喜欢最后三方的放手,每个人都有了新的开始,反套路的合家欢,才更迎合当下。

爱或许就像徐伊万顿悟的那样,不是控制和索取,而是接纳和尊重。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最重要的不是你要活成我期待的样子,而是努力把自己活好。

如果妈妈无法改变,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做一个不一样的儿子,对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都会   西伯利亚   儿子   妈妈   母子   美文   丈夫   妻子   父母   母亲   婚姻   关系   方式   孩子   家庭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