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感情,也会毁于这两个字

在街头看过一个测试:


要求两个人,一方带着眼罩在对方的搀扶下走到马路对面,再回到起点,即可获得不菲的奖品。


报名尝试的恋人很多,可最终能完成测试的却寥寥无几。


原因很简单,因为对对方的不信任,所以听到汽笛声就迫不及待摘下了眼罩。


而这个试验的目的,恰恰就在于此。


每段感情的开始总是甜蜜的,两个人倾心相对,你说的我都信,你要的我都给,如胶似漆的两人把生活过得像蜜一样甜。


但等热情退去,两人都无可避免的,变得不再那么热衷表达,有问题出现时,双方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对方会懂。


实际上只是互相猜测,直到信任崩塌,感情也就覆水难收。


所以感情并不怕平淡,怕的是“猜忌”二字,导致的不信任感。


1


感情长久的秘诀


再好的感情,也会毁于这两个字

有个经典故事:


一对夫妻在家,老婆发现老公不开心,于是脑补了一场大戏:


“他整晚都没跟我说话,好像有事。我主动跟他说话,他也没什么反应。他一定是不爱我了。


他究竟想怎样?我要找他好好谈谈,但是他已经呼呼大睡了!


我独自躺在黑暗中,默默流了一夜眼泪。”


可事实上,男人那天不开心,仅仅是因为,他喜欢的球队输了。


所以你看,无论男女,只要开始猜忌,就很容易走入死胡同,歪曲事情原本的模样,在心理上加快对号入座。


这是感情中的大忌。


就像电影《我想和你好好的》中,最初喵喵体贴、温柔、善解人意。


但因为亮亮前女友偶尔来骚扰,产生了不安。


一段时间后喵喵性情大变,严重的疑心病和占有欲让亮亮不堪折磨。


当亮亮质疑女友为何跟踪、安装摄像头监视自己、偷看手机短信时,喵喵含着泪委屈又压抑地说了句我爱你,亮亮却说:


“你别爱我了。”


再好的感情,也会毁于这两个字

再好的感情,也会毁于这两个字

诚然,感情中双方由于深爱,容易患得患失,适当怀疑也可以理解。


但过度猜忌,对彼此的感情来说,定是不健康的。


所谓疑心生暗鬼,猜疑的人会不断去印证自己推测的是否属实,一步一步突破自己的底线做伤害对方的事情,最终弄得自己狼狈不堪,感情也会被消耗殆尽。


其实要爱就好好爱,没有一份偷情能瞒天过海,生活总会给你一个答案。


感情中也不怕对方背叛,就怕猜疑者在痛苦中怀疑对方,发现背叛后又离不开,伤人伤己。


对待感情,既不能盲目信任,也不能无中生有。


戏剧家易卜生说:


“婚姻是人生的一大考验,的确,找一个好爱人容易,过好这一生却很难,毕竟猜疑一旦产生,走不出来的始终是自己。”


如果真的走到了猜忌关口,也要问一问自己,这个结果究竟能不能承受。


2


再亲密的关系,也要有话就说


再好的感情,也会毁于这两个字

王小波在《爱你就像爱生命》里,对李银河说:


“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称誉,安如平日,你和我说话像对自己说话一样,我和你说话也像对自己说话一样 。”


深以为然。


其实一段感情出现矛盾并不可怕,怕的是,什么都不愿意说。原本可能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最后却演变成了世界大战。


我身边曾有一对让我很头疼的情侣,他们彼此之间不爱说,凡事通过我,真是太难了!


比如有一回,女生突然神秘兮兮问我:


“他今天是不是没上班?”


我问了男生后,很诧异女生的神机妙算,女生却一脸得意地说:


“我看了他的微信步数,按这个步数应该只是下楼吃了饭,而且他今天游戏一直在线。”


听完这番话,我真的很佩服她的洞察力,但又很无奈,有这功夫研究早得到结果了,至于这么猜来猜去,多累。


最伤感情的,其实就是一个不问,一个不说。人心隔肚皮,谁都不能准确猜透对方的所有想法。与其生闷气,不如有话就说开,来的直接有效。


或许有人会说,对方给的跟自己想要的能一样吗?


那我只能说,毒鸡汤少看。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不是说只有对方做了你心里想要的事,才是真的爱你;你真正要看的,是对方有没有在为这段感情做努力。


在这样的前提下,你再去跟对方表达,你想要的是什么。这才是既不用猜忌又能解决问题的有效沟通。


恋人之间没有什么不能说的,我们也不要通过一两次的行为就给对方判死刑。既然是自己选的人,那就多点信任。如果还有疑问,少些猜忌,直接讲。


同时,无论哪一方也要给足对方安全感。说白了,所有猜忌,都事出有因,信任是相互的,严人之前也要先律己。


3


猜疑效应


再好的感情,也会毁于这两个字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猜疑效应”。


指的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会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圆。


“疑人偷斧”的故事就很典型。


一人丢了斧子,怀疑是邻居儿子偷的。


从这个猜疑目标出发,他开始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子的样子。


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强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标,他断定这个小贼是邻居的儿子莫属。


可没多久,他在自己家找到了斧子,再看那个孩子,一点也不像偷斧子的人。


所以猜疑效应,说白了就是一种心魔。轻则导致一个人忧心太多,重则会陷入无穷尽的猜疑,对他人或自己信任全无。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感情再好的两个人,如果心里有了猜疑,彼此之间的氛围就再难融洽和睦。


因为猜疑,就像一根刺,扎进人的肉里,让人越来越不舒服;流进人的血管里,会产生莫大的危险和事端。


那我们该如何避免猜疑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首先,理性思考。


一旦自己出现敏感的征兆,甚至陷入假想状态,就要及时控制自己的思想。客观且理性地思考自己的短板在哪里,优势是什么,自己又该如何去努力。


当你的注意力放在做,而不是想的时候,事情往往就能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了。


其次,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是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对自我做出清晰的认知,防止患得患失。


当猜疑心理出现时,要清醒认知自己的不足,与其猜忌他人,不如让他人弥补自己的劣势。也能形成互补效应。


最后,推己及人及时沟通。


如果你不能给予别人百分百的信任,你也会怀疑别人是否给予了你百分之百。


所以增强信心,强化自我价值感很重要,同时也要及时坦诚沟通、互相信任,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你我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感情   斧子   眼罩   假想   患得患失   现时   说白了   美文   效应   邻居   儿子   说话   事情   自我   目标   女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