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一七令·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注释

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

罗织红纱:茶筛是红纱制成的。

铫:煎茶器具。

曲尘花:指茶汤上面的饽沫。

赏析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到结尾时,指出茶的妙处,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说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一七令·山》

唐•令狐楚

山。

耸峻,回环。

沧海上,白云间。

商老深寻,谢公远攀。

古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树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余麋鹿闲。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注释

商老:商山四皓,东园东、绮里季等秦末隐居商山,年八十余。

“谢公”句:指谢灵运喜游山玩水。

岛:疑当作“鸟”。

簪裾:贵宫之服饰。

作者简介

令狐楚(766或768年-837年12月13日),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唐朝宰相、文学家。令狐楚才思俊丽,尤善四六骈文。他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诗“宏毅阔远”,尤长于绝句。 有《漆奁集》一百三十卷,又编有《元和御览诗》。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一七令·诗》

唐•白居易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惟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一七令 其二》

明•杨慎

风。

偃草,飘蓬。

过竹院,拂兰丛。

柳提摇绿,花径飞红。

青缸残燄灭,碧幌嫩凉通。

漆园篇中竽籁,兰台赋里雌雄。

无影迥随仙客御,有情还与故人同。

作者简介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一七令 其三》

明•杨慎

月。

霜凝,冰洁。

三五圆,二八缺。

玉作乾坤,银为宫阙。

如镜复如钩,似环仍似玦。

兰闺少妇添愁,榆塞征人怨别。

汉家今夕影娥池,穆穆金波歌未阕。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一七令 其四》

明•杨慎

雪。

凝明,澄彻。

飞玉尘,布琼屑。

苍云暮同,岩风晓别。

深山樵径封,远水渔舟绝。

南枝忽报梅开,北户俄惊竹折。

万树有花春不红,九天无月夜长白。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一七令 对梅花作》

清•许德蘋

梅。

潇洒,芳菲。

玉为骨,冰为肌。

姑射清绝,寿阳娇奇。

花分南北艳,寒忍雪霜欺。

千树初传春信,一枝独占花魁。

谁识孤标能鉴水,除非白石更无词。

作者简介

许德蘋,字香滨,吴县人,自号采白仙子。本扬州邓氏女,父母早亡遂为苏州许氏女。么凤词人朱和羲侧室,咸丰辛酉殉粤匪难。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一七令•赋竹》

唐•韦式

临池,似玉

裛露静,和烟绿

抱节宁改,贞心自束

渭曲种偏多,王家看不足

仙仗正惊龙化,美实当从凤熟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一七令•赋花》

唐•张南史

深浅,芬葩

凝为雪,错为霞

莺和蝶到,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东家半落西家

愿得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一七令•赋水》

唐•刘禹锡

水。

至清,尽美

从一勺,至千里

利人利物,时行时止

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

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

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一七令•赋月》

唐•李绅

月。

光辉,皎洁

耀乾坤,静空阔

圆满中秋,玩争诗哲

玉兔镝难穿,桂枝人共折

万象照乃无私,琼台岂遮君谒

抱琴对弹别鹤声,不得知音声不切。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一七令•赋阁》

【宋】钱惟治

雕镂,彩错

簇明霞,攒丽萼

玉女窥牖,飞仙捧铎

沉烟燠宝香,媚水涵珠箔

千山蓊郁晴霁,万井喧填晓郭

登临徙倚傍琼栏,满目春煦寥廓。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此词调以白居易《一七令·诗》为正体,单调五十五字,十三句,七平韵。另有单调五十五字,十三句,七仄韵等三种变体。代表作品有白居易《一七令·诗》、韦式《一七令·竹》等。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词牌沿革

《一七令》的形成和唐朝诗人白居易有关。朝廷里的同僚到兴化池亭送别白居易,酒酣,各请一字至七字诗,以题为韵,除第一句外,各二句,共五十五字。后演化为词调,即一七令。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有记载。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格律说明

正体:单调五十五字,十三句,七平韵。以白居易《一七令·诗》为代表。按魏扶诗亦以一字起,不叠韵,与此同。惟第七句“风尘远游”,“风”字平声。第八句“巴猿啼不住”,“巴”字平声。第九句“谷水咽还流”,“谷”字仄声。第十句“送客沮舟入浦”,“送”字仄声。第十二句、十三句“烟波早晚长羁旅,弦管终年乐五侯”,“烟”字、“弦”字俱平声,“早”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其馀参下平声韵张词。

变体一:单调五十五字,十三句,七仄韵。以韦式《一七令·竹》为代表。此与平韵体同,其可平可仄参下仄声韵张词。

变体二:单调五十六字,十四句七平韵、一叠韵。以张南史《一七令·花》为代表。此即白词体,惟起处“花”字多叠一韵异。

变体三:单调五十六字,十四句七仄韵、一叠韵。以张南史《一七令·竹》为代表。此即韦词体,惟起处“竹”字多叠一韵异。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词:《一七令·诗》

。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中中中。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中仄仄平中仄,中平中仄平。中中中中中中仄,中中中中仄中

诗。绮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天下只应我爱,世间惟有君知。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变体一

格律对照词:《一七令·竹》

。中平,中。仄中中,平中。仄仄平仄,平平仄。中中仄中平,平中平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中仄

竹。临池,似玉。裛露静,和烟绿。抱节宁改,贞心自束。渭曲种偏多,王家看不足。仙仗正惊龙化,美实当从凤熟。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阵速。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变体二

格律对照词:《一七令·花》

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花,花。深浅,芬葩。凝为雪,错为霞。莺和蝶到,苑占宫遮。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芳草欲陵芳树,东家半落西家。愿得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

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

变体三

格律对照词:《一七令·竹》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竹,竹。被山,连谷。出东南,殊草木。叶细枝劲,霜停露宿。成林处处云,舞笋年年玉。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却寻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作品

【唐】白居易《一七令·诗》

【唐】元稹《一七令·赋茶》

【唐】韦式《一七令·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金塔   中平   曲种   叠韵   仄声   平声   词牌   格律   平仄   变体   正体   今人   宝塔   美文   又名   作者简介   单调   代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