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回忆《我的老师》:好老师与坏老师

今天是教师节,早上收到几位学生的问候,也在大学群里向自己的老师互致问候。中小学的老师没有建立通讯联系,几十年过去了,想来也都年事已高,只有在心里默默祝福了。我想起莫言写过一篇散文《我的老师》,在那里或可能找到小学老师的印记,不如拿来一读。但读完散文,则是五味杂陈,当莫言的老师太不容易了。

“教过我的老师有非常好的,也有非常坏的”

莫言说,他是抱着感恩戴德的心情来写《我的老师》的。但在他短暂的学校生活中,教过他的老师有非常好的,也有非常坏的

坏老师: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饥肠辘辘、鼻青脸肿

我5岁上学,这在城市里不算早,但在当时的农村,几乎没有。

这当然也不是我的父母要对我进行早期教育来开发我的智力,主要是因为那时候我们村被划归国营的胶河农场管辖,农民都变成了农业工人,我们这些学龄前的儿童竟然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通通地进了幼儿园,吃在那里睡也在那里。幼儿园里的那几个女人经常克扣我们的口粮,还对我们进行准军事化管理。饥肠辘辘是经常的,鼻青脸肿也是经常的。于是我的父母就把我送到学校里去,这样我的口粮就可以分回家里,当然也就逃脱了肉体惩罚。

莫言证实了农夫笑言调查到的情况的真实性:莫言的村子当时属于国营农场。莫言在香港大学等多种场合讲的,七八岁时一年有三个季节赤身裸体,村里最多一天饿死18个人的事情都是魔幻的。

最让人羡慕的是莫言居然五岁之前还上了幼儿园。但在他的记忆中并不幸福,幼儿园的坏老师克扣了他们的口粮,还经常体罚他们,迫使他由幼儿园转入小学。

莫言的回忆《我的老师》:好老师与坏老师

好老师1,帮助自己解决了尴尬事

五岁的莫言上学了:

我上学时还穿着开裆裤,喜欢哭,下了课就想往家跑。班里的学生年龄差距很大,最小的如我,最大的已经生了漆黑的小胡子。

这与莫言在《超越故乡》中记叙的不一样,他说刚上学时,一群光腚猴子,让没结婚的大姑娘老师很尴尬。而这里记叙他穿了开裆裤了,有进步。莫言似乎很注意别人的“小胡子”,在一段吃煤的记叙中,说女老师饿得长出来小胡子。

给我留下了印象的第一个老师是一个个子很高的女老师,人长得很清爽,经常穿一身洗得发了白的蓝衣服,身上散发着一股特别好闻的肥皂味儿。她的名字叫孟宪慧或是孟贤惠。我之所以记住了她是因为一件很不光彩的事。

一定是很好闻的肥皂味,几十年后还记得。孟老师为他解决的不光彩事是“全学校的师生都集中在操场上听校长作一个漫长的政治报告”。

结果正遇到莫言拉肚子,他就坐在校长前面,几次请示上厕所,校长就当没看见。最后实在憋不住了,一边哭一边跑还一边喊叫:我拉到裤子里了……:

我自然不知道我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后来别人告诉我说学生和老师都笑弯了腰,连校长这个铁面人都笑了。我只知道孟老师到厕所里找到我,将一大摞写满拼音字母的图片塞进我的裤裆里,然后就让我回了家。

在这个事件里让他记忆最深的应该是坏老师吧,那个铁面人,因为漫长的政治报告,让他拉了裤子。当然,还有那些讥笑自己,没有同情心的老师们。

但我不理解的是,莫言都知道跑厕所了,为什么穿开裆裤?既然穿着开裆裤,怎么会拉裤子里?

好老师2,她的丈夫是“和蔼可亲”的国民党

给莫言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二个老师是个姓于的女老师,她从一年级教到三年级,教会了他拼音字母。但文中大段写的是于老师的丈夫,一个国民党的航空人员:

听起来好像洪水猛兽,其实是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他教过我的哥哥,我们都叫他李老师,村子里的人也都尊敬他。“文化大革命”期间,兴起来往墙上刷红漆写语录,学校里那些造了反的老师,拿着尺子排笔,又是打格子,又是放大样,半天写不上一个字,后来把李老师拉出来,让他写,他拿起笔来就写,一个个端正的楷体大字跃然墙上,连那些革命的人也不得不佩服。

当时的莫言只有十岁左右吧?对国民党出身的李老师有天然的好感,而对“革命的人”却流露出不屑。

于老师的小儿子跟我差不多大,放了学我就跑到他们家去玩,我对他们家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

莫言从小就爱憎分明,在他的口中“贫下中农”“大队支书”都是恶的化身,现在又有一批老师加入到坏人的行列;而国民党出身老师“和蔼可亲”,他们的家庭“特别亲切”。

莫言的回忆《我的老师》:好老师与坏老师

好老师3,为坏学生的自己说好话

第三个让莫言终生难忘的老师是个体育老师:

这个老师名叫王召聪,家庭出身很好,好像还是烈属,这样的出身在那个时代里真是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一般的人有了这样的家庭出身就会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但人家王老师却始终谦虚谨慎,一点都不张狂。

莫言小小年纪就把老师的出身、成分搞得很清楚,在赞扬王老师谦虚谨慎的同时也对其他烈士家属进行了批判,“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但后来总是以为自己正确的莫言在学校混成了坏学生:

因为我当着一个同学的面说学校像监狱,老师像奴隶主,学生像奴隶,学校就给了我一个警告处分,据说起初他们想把我送到公安局里去,但因为我年龄太小而幸免。

到莫言家长去探访的农夫笑言撰文说,莫言从小受到娇惯,到学校成了问题少年。

调皮捣蛋的点子明显高于同龄人,经常给老师和学校出难题。也经常与老师公开对着干,甚至吵架。也带头给老师写大字报(当时正值文革期间),带领同学到县城串联。

把老师冬天取暖的煤分给同学,逼他们吃,就是那个“吃煤”的梗。一个小学生在学校闹翻天,受到校领导、老师不待见再正常不过了。

出了这件事后,我就成了学校里有名的坏学生。他们认为我思想反动,道德败坏,属于不可救药之列,学校里一旦发生了什么坏事,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我。

为了挽回影响,我努力做好事,冬天帮老师生炉子,夏天帮老师喂兔子,放了学自家的活儿不干,帮着老贫农家挑水,但我的努力收效甚微,学校和老师认为我是在伪装进步。

一个十岁的孩子会夹着尾巴做人,真的被坏人催熟了?正在他苦闷的时候,王老师站出来为他说了好话。

莫言说,一个夏天的中午,同学们都在睡午觉,自己为了不影响同学睡觉,就把嘎哒响的木底拖鞋脱下来,赤着脚进了教室。这情景被王召聪老师看在眼里,他在学校的办公会上特别把这件事提出来,说我其实是个品质很好的学生。

当所有的老师认为我坏得不可救药时,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了我内心深处的良善,并且在学校的会议上为我说话,这件事,我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感动不已。

莫言的回忆《我的老师》:好老师与坏老师

以上就是莫言心目中的好老师。但我认为作为“好老师”,他们还是单薄的。教书育人是天职,我们没有看到这几个教师对莫言的成长起到什么正面的影响。而在莫言的心目中,那些克扣口粮、体罚幼儿的幼儿园的老师、铁面脸的校长、造反派的老师、那些把他当成坏学生的“所有的”老师们都是坏老师,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只是一个学校,有这么多的坏老师似乎有些多了。在诺奖感言中,他还讲述了一个坏老师,在参观红色展览馆时“引导”同学们大哭。还因为一个学生不哭就向学校告状,处分了学生。

看完这篇散文心情很沉重,但又一想,作为老师的自己还是很幸运的,没有遇到这样能闹腾,又会写的学生。按莫言的标准我算是坏老师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老师   开裆裤   谦虚谨慎   小胡子   鼻青脸肿   口粮   和蔼可亲   国民党   美文   女老师   出身   幼儿园   校长   同学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