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艰犹存话回忆

#原创头条评论#

回忆里童年的生活,总能感觉到历史行进的踪迹。上世纪50、60年代的生活多么艰苦,现在的中国人中只有60岁以的人知道,但没有亲临艰苦环境的人们,也不是不熟悉复杂环境里,天天在发生着的许多事情。

那时的生活真的很艰苦,城镇人口一切的生活用品,都是采用数量有限的供应制度。可以说每个人都会把掉在地上的食物,亳不犹豫地捡起来吃掉,没有一个人懂得浪费。

不懂那段历史的人,也是无法感受到过去生活的真实面貌。也有人想入非非,而不够理解。生活清苦的人家,有谁的衣服不是穿了又穿,补了又补。许多参过军的人都有自已的针线包,无一例外地也都学会了自己动手,缝衣足食的本领。

一个住校的中学生,若能天天能吃上黑面馒头,那都是非常的幸福。死要面子的事也是会有的,那是怕周围人传了出去让自己难看。农村人禁止私有制经营,不能打工,做买卖挣钱,家里孩子多,能上中学的孩子非常稀少,所以农村文化阵地非常薄弱,实难走出学者或文人。

说七十年代日子算好了许多,但生活用品依旧还是计划经济,你想想看,那个年代有供应化妆品的吗?大上海可能有,那个年代一般家庭哪有跑上海的财力和物力。女人用的普遍是擦脸油,叫凡士林。结婚的新娘子,用红纸在嘴唇和脸蛋上摸红,用烧焦的柴棍描眉,用烧热的筷子烫发,这就叫化妆。

老照片上也有很多历史的络印,年轻的一代代人也许就是看它不懂。

七十年代,能穿军装的人很帅气,还有穿工装的工人,因为那是国家发的服装。至于其他人的穿戴,也少不了逢缝补补,都是纯洁的思想,纯洁的回忆,很难忘却的曾经,每当想来,记忆犹新。

2021.6.6.于乌鲁木齐


勤艰犹存话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针线包   乌鲁木齐   凡士林   私有制   黑面   清苦   生活用品   美文   上海   艰苦   纯洁   年代   农村   孩子   环境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