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9年工作经验”对不起,你只是将它用了9年

“我有9年工作经验”对不起,你只是将它用了9年

文 | 新宇姐姐 · 猫咪de生活观


毕业已有几年,在这几年中也遇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其中不乏资历深厚的长者,也很多活泼青春的年轻人。

回想起刚毕业的我,总想着要多去学习历练,但那时候的自己却有一个比较坚定的想法:

人家毕竟都已经工作好多年,即使是非专业相关,他们的经验也会比自己多,他们的建议一定更可靠!

几个月过后,看着办公室更多的浑水摸鱼,以及自己每日低质量的重复工作,我便对自己的这个想法提出了质疑:

他们工作年限比较长,经验就真的比我们刚毕业不久的多吗?

“我有9年工作经验”对不起,你只是将它用了9年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

小时候,大人们也常爱对我们说的一句话:“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

从小到大,每次与大人们理论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从我当时孩童的角度出发,自然他们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但是争论到最后总会有这么一句话,这也让我一直忿忿不平。

在工作后,与一些年长的同事谈论一些生活观念、婚姻家庭观等,当我的处事观念与他们不同时,他们便会说诸如“你还小,你不懂,等你到了年龄就懂了”类似的话。

在他们心里,只要你年龄增长,一定会变成他们的样子,走他们现在的路,只要你现在想法还不同,那一定是年龄未到。可能,他们还会这样回复你:“但愿你能保持本心。”

“我有9年工作经验”对不起,你只是将它用了9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面上出现更多新产品新事物,渐渐发现,那些原来表示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米还多的大人们,对新事物开始力不从心。

由此,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经验的确要比我们多很多,但是在一些新兴事物或者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的层面,他们的经验未必多于我们。

关于与他人观念的不同,最初我总爱有理有据的讲出自己的想法,但后来就不再争辩,毕竟每个人的生活轨迹真的不同,多说无益。

“我有9年工作经验”对不起,你只是将它用了9年

工作年限越高,就能越值钱吗?

理所当然,大多数的我们会认为是这样的。在公司招聘的时候,大多评判经验的一个标准就是“工作年限”,大家第一印象也是会认为,工作年限长的会经验多一些。

不可否认,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经验与年限确实会呈正相关,毕竟见识多了,所积累的知识、阅历会对应的增长。

但是也不乏有一些例外:

已经工作9年了,辞职另谋高就却很难找到满意的;

在公司工作十余年,工资却不见长;

明明我比他入职早半年,怎么他升职比我快?

我运气真的很差呀,怎么就遇不见伯乐呢?

“我有9年工作经验”对不起,你只是将它用了9年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看到一条动态,大意是在公司也是已工作多年,表示工资还不如一个刚来的应届毕业生,感觉老板不公平,赚的太少等等……

字里行间都是在抱怨公司的不公,而在评论里却有人直接指出了其缘由:在每天重复完成上一天的工作后,空余时间都在追剧、闲聊、冲浪,不曾在专业技能精进一步,当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待遇时,就会抱怨公司、老板的不公,羡慕新员工运气好。

想起我在工作时,与资历年长的同事谈论关于创意、策划思路,起初我还是会以他们的“经验”为参考,时间一长逐渐发现,更多的人的思路看似是多,但思维仍然停留在十多年前

在网络上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人跑去和老板说:“我都来公司十年了,怎么说也有十年工作经验了,为何不给我涨工资?”

老板说:“你不是有十年工作经验,而是一个经验用了十年!

什么时候年龄、时间竟然成了单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如果这个命题成立,那么,我是否可以什么都不做,等到多年后我也说“我已经有了N年的经验。”

“我有9年工作经验”对不起,你只是将它用了9年

“我有9年工作经验”对不起,你只是将它用了9年

被误解的“一万小时定律”

著名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根据这个定理,你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就会在什么地方有所收获。

但是很多人对这个定律有误解,他们认为,只要花时间了,就一定比不花时间要好,只要时间到了,就一定会有成果。

但是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却往往会过度曲解、放大这个误区:只要时间到了,自己就是有资历的人士。大部分来说,关于误区的表现如下:

1. 10000小时都是在从事低层次的重复性工作。每天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在重复前一天。

2. 他们不会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在自己的领域中不会有深层次的挖掘。不愿意总结过去,也不屑于请教别人。

3. 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认为自己已经接触到了领域所有内容,不再去感知外界的形势,自然也难以适应新环境,闭门造车,怎能出门合辙?

“我有9年工作经验”对不起,你只是将它用了9年

“我有9年工作经验”对不起,你只是将它用了9年

与时俱进,保持学习的能力

即使一个人已经很成功,也仍然要保持警惕。毕竟现在的社会千变万化,每年的行情、新兴的事物、人们的观念都在悄悄的发生改变……

与时代同行,如果个人的脚步无法追上时代,那么假以时日,这部分人一定会被淘汰。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只有不断的在自己的领域纵向挖掘,不断让自己精进,空余时间可以转移部分到我们的专业技能提升上,让自己专业精进,让自己不与时代脱离。

保持竞争力,如此下去,相信我们的10000小时一定会很有意义,无论是当前工作做还是新工作,我们都会做的游刃有余。

不要让你的10000小时,仅仅是个数字

- END -


作者:新宇姐姐,一个热爱生活、有思想的90后。你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

公众号:猫咪de生活观(ID:xiaomiaoshuo)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空余   资历   美文   定律   观念   角度   想法   多年   年龄   老板   领域   小时   经验   时间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