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静待花开”:父母的等待,藏着孩子的未来



“教育需要静待花开”:父母的等待,藏着孩子的未来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最近一段时间,闺蜜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可把她愁坏了。

在各种辅导班、兴趣班面前,这位新手妈妈犯了难。

该给孩子报什么班合适,报多少个班才好?

这些都成了闺蜜最近的难题。

我看不下去了,忍不住说了一句:

“急什么,慢慢来,先让孩子好好上学”

于是,闺蜜回了我开头那一句话。

说实话,我不太赞同闺蜜的观点,赢在起跑线上固然不假,但绝对不是对孩子成长的急于求成。

人生既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而是一场马拉松。

但是跑马拉松的人从来不在乎抢跑,不会在起跑线上争输赢。

在起跑线上为孩子增加成长压力,未必有益。

教育专家鲁林岳说: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家长被高考绑架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被广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更有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

孩子的成长,可以慢慢来,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极有可能危害孩子一生。

凡事等一等孩子,未必是一件坏事。


“教育需要静待花开”:父母的等待,藏着孩子的未来

孩子犯错时,请等一等

前些天去幼儿园接儿子放学,一个小女孩的举动令我动容,其妈妈的反应更令我钦佩。

放学时间,幼儿园门口的坡道上,站着不少等待父母的孩子。

下过雨的坡道有点打滑,一位老人拉着载满绿植的三轮车在爬坡。

面对湿漉漉的路面,看起来有点艰难。


这时,一个小女孩跑到三轮车旁,用自己小小的身子给老人助力,帮着老人把车推上了坡道。

但是小女孩的衣服鞋子,都被混着雨水的泥土弄得脏兮兮的,手上脸上也沾上了泥土。

我想,孩子妈妈看见了,肯定会把孩子臭骂一顿吧。

然而,当这位妈妈看见小女孩时,全程都是笑脸相迎,看不出来一丝丝嫌弃。

看着眼前的“泥娃娃”,没有开口责骂孩子,而是等着孩子说清缘由,最后不忘夸奖孩子的那颗小小的善心。

可是生活中,又有多少父母能做到如此有耐心等待孩子解释呢?

“教育需要静待花开”:父母的等待,藏着孩子的未来

大多数父母都是,听不得也见不到孩子犯一点错误,孩子一旦犯错,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

孩子心里委屈了,刚想张嘴解释点什么,却被大人的一句“不要狡辩”给搪塞回去,完全没有解释的机会。

父母不知道的是,不分青红皂白的责罚,更容易扼杀孩子善良的天性。

为何不能等一等,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呢?

所以,如果孩子犯错时,无论你当时有多生气,都还请先把火气压一压。

先“等一等”,听听孩子的解释,听听孩子的声音。

即便有错,听完再罚孩也不迟。

育儿,是一种慢艺术,请放慢脚步,等一等孩子,等待孩子成长。



“教育需要静待花开”:父母的等待,藏着孩子的未来

孩子磨蹭时,请等一等

6岁的儿子一直以来表现都还不错,没有什么值得挑剔的坏毛病,但就是做事有点磨蹭。

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人来来回回催促,一来二去,身为老母亲难免会抑制不住自己心里的怒气,时不时会忍不住大声责备孩子。

“怎么还不起床,都几点了”

“吃饭怎么那么慢,就要迟到了,吃快点”

“穿个鞋子都那么磨蹭,一会要赶不上车了”

.....

每一次出门,孩子都是一脸委屈的模样,我也看在眼里。

而且发现,孩子一磨蹭,我一催,往往是越催越慢,越慢越急,越急越催,恶性循环。

直到前段时间,看了一则小故事《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是否正确。

原来自己不停的催促声,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过度的催促,会让孩子以为父母在指责他,因此会变得不自信,情绪差,直接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

或许身为父母,我们都不够优秀,我们不知道,其实在孩子8岁之前,有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其实会限制其行为的快慢。

不是孩子动作不够快,而是动作发育还不够完全,在父母的催促声中,孩子有一直在动的,只是没有达到父母想要的速度而已。

父母不停的催促,只会增加孩子对自己的负面认识,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健康心理的成长造成阻碍。

所以,如果可以,当孩子磨蹭时,父母请先自己慢下来,等一等孩子,不要着急去催促孩子要快点。

父母要相信,只有自己慢下来,孩子才会慢慢快起来。

请给孩子的成长多一点耐心,因为孩子的世界会比我们慢一些!


“教育需要静待花开”:父母的等待,藏着孩子的未来

学会等待,是父母的必修课

最近一位名为曦曦的4岁孩子刷爆朋友圈,看过相关报道的人,都不约而同的发出惊叹:神童!

的确,视频中面对观众的提问,金句、鸡汤张口就来的曦曦,看起来有着超乎常人的哲理思维以及思辨能力。


但是事后网友也发现,所谓的神童,天才大师,不过是一个被大人强行灌输与自己年龄不符的语言,继而成为父母牟利工具的可怜孩子。

4岁,一个本该拥有快乐童年的年龄,却被逼着成长为一个老态龙钟的儿童。

教育家卢梭曾说: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深以为然。

我从不觉得那些小小年纪说大人话的孩子是可爱的。

急功近利的教育只会让孩子拘谨在狭小空间里迷失自我,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的童年黯然失色。

4岁的曦曦今天能说出这样的话让人们觉得惊讶,可是等到十几二十岁再说出这样的话时,人们便不以为然,失去了新鲜感。

等到那时,他又该何去何从?

孩子在他本该天真浪漫的年纪,他们应该去无所忌惮表达自我,揠苗助长,逼迫孩子少年老成,是父母的失职,更是孩子的悲哀。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但是很多时候,身为父母的我们,会急躁的将高期待与要求,过早的放在孩子肩上。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有压力才有动力”

你用于助力于孩子成长的方法,却很可能导致孩子负担过重而无力前行。

说到底,教育需要静待花开,不必急于求成。

父母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等一等”孩子,放慢孩子成长的节奏。

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张文质曾在《教育是慢的艺术》提到:

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所有反教育的行为都立竿见影。

教育的确是一种慢艺术,慢下来,等一等孩子,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揠苗助长   父母   孩子   老态龙钟   坡道   急于求成   立竿见影   花开   神童   美文   小女孩   大人   儿子   老人   自我   妈妈   未来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