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别太苛求,我们都只是普通人

对生活别太苛求,我们都只是普通人

公众号:如期而至的岁月

都说高考一考定终身,在我走过了求学阶段几场重大的考试之后,细想来,其实中考才尤为重要,它能决定你去哪所高中,获得什么样的教育资源,感受不一样的学习环境。

对生活别太苛求,我们都只是普通人

我不止在一篇文章里感叹时间真快,距离我中考已将近十年,参加工作也快两年了,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老师,我对学习和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尽管我对我的高中和大学有诸多不满意,也想过中考倘若能够重新来过,我的人生会不会改写?但也仅仅只是想过,对于自己所走过的路,有过遗憾,却从不曾后悔。 在求学阶段,家人一直认为我不够努力,可他们不知道我也曾拼尽全力,焦虑、不安、惶恐,找不到学习和读书的意义。

我的叛逆期来得较早,青春期的突然发育长胖,让我不知道如何应对,陷入了深深的自卑,初中三年,于我而言,是一段没有颜色的日子,不敢大声说话,没有漂亮的衣服,因为自卑而对社交的恐惧曾刻意讨好朋友,以至于后来很多年我都不愿意去回忆那段不堪的日子,我也不敢认真地面对自己,害怕外界的讽刺和嘲笑。

我的父母给了我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他们所认为在家里不是很富裕的情况下,保你吃穿,供你上学,你就应该好好学习,他们只看到了物质层面,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并不真正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对生活别太苛求,我们都只是普通人

因为自卑,我曾经尝试和家人寻求过帮助,初二那年,班里有同学嘲笑我天天穿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那件外套是06年我读四年级时,妈妈从县城买给我的,64元,十五年前,64元的衣服不算便宜了,考虑到我正在长个子,衣服号比较大。那件衣服一穿就是六年,初中时因为长个子和身材发胖,衣服紧巴巴地裹在身上,我的同学大概也没有什么恶意,在走廊上大声对我说:“你怎么总穿这一件衣服,真的好丑哦!”回家后,我和妈妈说了这件事,得到的是她和姐姐的指责,说我不该在学校攀比,不该把心思放在衣服上,这种不被理解的自卑让我在后来的生活里习惯了把什么都放在心底。

虽然后来我成长为了一个还算身心健全的孩子,但心里始终有一块关于自卑的伤疤,不愿意面对,如果揭开以后得到的是不被在意,那索性永远不去触碰,至少不会疼痛。

后来我常常想如果将来有一天我的孩子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会尽最大能力去保护她那脆弱而又敏感的自尊,无关乎攀比,无关乎虚荣。

对生活别太苛求,我们都只是普通人

想起这些往事,起因是前几天我的一个学生在家和父母打起来了,他读初三,小孩子性格很好,给他上过一次课后,我能很明显地感受到他身上的那股叛逆气息。大概是因为作业没有按时完成,妈妈先是言语教育,孩子顶了几句,就开始忍不住动手了,可是她忽略了她的儿子已经成长为一个大男孩了,孩子紧紧攥着她的手,使得巴掌没有落下来,于是气头上的她,咬了孩子一口。我在讲课的时候,孩子把胳膊伸给我看:“老师你看,我妈咬的!”血还在往下滴,若不是亲眼所见,我真不信这是亲妈所为。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他很难过地跟我说父母管控的太多,在生活中非打即骂,从来不会沟通问题,打击得多,鼓励得少。距中考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家长们提分心切,他爸爸经常跟我电话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我能看到家长的良苦用心,也能体会孩子的压力山大,这个学生除了每天上八个小时的课外辅导以外,还要应付学校的作业和机构的作业。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深知语言学科提分不易,除了课堂上的知识,更多的需要孩子积累,很少给孩子布置很多的作业,他爸爸却是不停地要求我给孩子布置更多的任务。

对生活别太苛求,我们都只是普通人

我在读书的时候,就厌恶应试教育,而今当我换了个身份,依然厌恶应试教育。悲哀的是,在中国这个教育的大环境下,我逐渐地被奴化。

我第一天站上讲台,领导给我提意见:“你的课很好,但你没有告诉孩子考点是什么?”我愕然,在我的印象中,语文是一门有情怀的学科,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提分比登天还难,我一直想如果我的学生能够因为我而喜欢语文,那便是我的价值所在了。可现如今在课堂上,我张口就是这会作为什么考点,在试卷中占多少分值,我隐隐地感觉到有些东西正从我身上慢慢消失。

我从小到大,没有上过什么补习班,来到杭州以后,发现现在的孩子除了每天晚辅导以外,周末还有八个小时的课外辅导,有余力的情况下,还要上兴趣课,书法、画画、跳舞···每天都在赶场,孩子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消化她们学过的知识,像一个拧紧了发条的机器一样,不停地旋转。这边上一个好的初中需要摇号,名次落后一点,可能上不了高中,家长的压力大,孩子的压力更大。

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我会想想这些孩子和家长,想想这病态的教育。不是每一个孩子生来就适合学习,我想为人父母的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没有谁愿意坦然地承认我的孩子就是不行,他们的不承认导致了课外培训的大量兴起,与此同时,他们大量地砸钱,而后苦口婆心地告诉孩子,为了你我花了多大代价,你不好好学习就是对不起全家,最终致使孩子对学习目标的错误认知,他们不知道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甚至于把成绩当作索取父母爱的筹码。

对生活别太苛求,我们都只是普通人

我有点恐惧这个社会,也恐惧这样的教育,我既不想让我以后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不想活成这样咄咄逼人的父母,谁都没有错,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我想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也应尝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活得舒服就好,不要对生活苛求的太多,一副健康的身体,一份快乐的心态,或许才是一个人应该寻求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作业   考点   课外   美文   普通人   中考   自卑   恐惧   身上   家长   衣服   父母   初中   孩子   环境   时间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