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消失的炕头、炕稍、炕沿等炕文化还有人记得吗?

渐渐消失的炕头、炕稍、炕沿等炕文化还有人记得吗?

笔者在一篇文章中介绍了火炕的来源以及火炕文化的发展历史,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许多与火炕相关的文化,曾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这些火炕文化在渐渐地消失,而这些火炕文化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也不是所有人还能记得的。

火炕,是东北人在室内修建的一座下面用火烘烤、专门用来睡觉的和待客以及生活的砖石土混合台子。围绕着火炕,人们产生了许多专门的用语和词汇,蕴含着东北人丰富的生活情趣。

炕头:指的是火炕连接灶台的一头,即东头。炕头因为距离火源最近,并直接受热,人们搭炕的时候,在炕头的地方要使用加厚的石板,这种石板一般要到采石场或山上选择。人们在灶下烧火的时候,会将炕头烧得很热。到了冬季,老年人喜欢在炕头睡觉,利用炕头的热度缓解疲劳,消除腰腿的酸疼。一些家庭主妇发面、生豆芽的时候,一般也要利用炕头的热度。另外,炕头也是尊老、敬客的位置,老年人要住炕头,客人来串门也要让其坐炕头。

炕稍:是火炕的末端,即连接烟囱的地方。这个地方由于远离火源,烟火到达这里的时候温度已经降低了,炕稍也就不太热。所以,人们很少愿意睡炕稍,很多人家都会在炕稍这个地方摆上炕琴,从而解决家人不愿意在这个地方睡觉的矛盾。


渐渐消失的炕头、炕稍、炕沿等炕文化还有人记得吗?

炕沿:是一根与炕的长度相等的木板,厚度大约有5公分或者更厚一些。炕沿的宽度大约为10公分,两头固定在墙孔里,整根木头镶嵌在炕墙上,比炕面稍高一点,可以防止枕头因人睡觉时的作用力推掉到地上,同时也可以防止人在作梦时将自己推落到地上摔伤。炕沿的木头很有讲究,上等炕沿一般选取没有结节的桦木,这种炕沿越用越亮。由于炕沿要求与炕的长度相等,所以炕沿木的选材要求直并且无结节。有的人家找不到与炕长度相等的炕沿,也有用两段木头相接制成。

炕墙:是火炕的外墙,一般以炕的宽度确定炕墙的界线,呈东西走向,东端与卧室与堂屋(厨房、外屋地)的间壁墙相连,西与山墙相连,这面墙需要用沙浆或泥浆将砖缝填实密封,防止炕内的烟从砖缝里溢出。炕墙高约85公分-90公分,也有达到一米左右的,高矮一般视自己的需要为准。炕墙砌好后,里面要用砂浆抹面防止渗烟。有的人家会在炕墙外面贴近地面的地方留一个放鞋子的方洞。

炕面:是在炕墙里侧砌好排烟的炕洞以后,用石板将炕洞盖上,再用切碎的谷草和泥搅拌成泥草浆在石板上面压实抹平,在灶下点火一气烘干。炕面土使用沙壤土,这种土不容易裂缝。用泥草浆抹压炕面是防止炕面干燥后裂缝,使用泥草浆抹压的炕面就可以成为一个整体。新搭的炕要一气烧干,如果不能一气将炕烘干,这种炕面就不会热匀。新炕一般要连续烧两天两夜才能将一气烘干。

渐渐消失的炕头、炕稍、炕沿等炕文化还有人记得吗?

炕席:干燥的炕面容易起灰,人们便使用炕席铺在炕面上。炕席一般是用高粱秸秆、芦苇秸秆剖成的篾条编制而成,其特点是平整、透气、光洁、易于擦拭,与土炕搭配显得和谐、自然。炕席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历史悠久。编炕席的职业一般称为篾匠,他们先将高粱秸秆、芦苇秸秆制成篾条才能编席子。好篾匠编的席子篾条平整、严密且没有毛刺,差一点的篾匠编的席子篾条松散,也不抗使。后来,人们用牛皮纸糊上炕面,再刷上清油,干后油亮平整,就无须铺炕席了。再到后来,人们用地板革一类的材料替代炕席,炕席也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不过席子这种东西还曾经被人们用来搭窝棚、做粮食囤子。在旧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席子还曾经被用来卷尸体使用。许多难民和流浪者死后,往往会被人用一令席子卷起来扔到乱葬岗上。还有一种用去皮的谷草秸秆编的席子,称为凉席。这种席子约1.2米宽,1.8一2米长,平时卷起用时放开。可在炕上用,也可在地面上用,一般只在夏天使用。

炕桌:就是小型的木头桌子,有正方形的,也有长方形和圆形的,有的炕桌造型简单,有的炕桌则是艺术造型。炕桌的桌腿较矮,放在炕上和人们的坐姿高度相适宜。炕桌的功能较广,可以用来吃饭、喝茶、孩子写作业、打扑克、打麻将,还可以用来招待客人吸烟、吃零食等。

炕琴:是一种专门摆放在炕稍上的家具,其长短一般与炕的宽度相同。炕琴最上面一层或是平面的,或是呈半包围开放或封闭状态,便于人们摆放被褥等寑具。封闭炕琴的第二层一般为对开门或拉门式的柜子,里面还可以放衣物。过去东北人家很少摆放衣柜,炕琴就是最实用的家具。有的人家的炕琴最下面一层带抽屉,这种设计可以放一些杂物。炕琴的第二层如果是木头门的,主人可能会请匠人在门上雕刻花纹或某种图案,后来有人发明了玻璃艺术,便有雕花或者绘画的炕琴玻璃艺术。

南炕:是指在房间南面向阳一面搭的火炕,这种炕因为朝阳且采光也好,一般为家庭中的长辈居住。

北炕:是指在房间北面搭的火炕,这种炕因为背阳,一般给晚辈居住。


渐渐消失的炕头、炕稍、炕沿等炕文化还有人记得吗?

对面炕:是指一间房内既有南炕也有北炕的情况,这种搭炕的原因是主家人口较多,一铺炕住不下。过去很多人家都是老少辈住在一起,搭对面炕就可以解决居住紧张的问题。

大炕和小炕:有的人家有大炕和小炕,这种情况与房屋的结构有关。主卧室里的炕一般都是东西满铺、南北半铺,称为大炕。有的人家会在堂屋的北侧间壁出一间小屋子,这屋里炕的面积也小,因此称之为小炕。这种小坑一般都是单身晚辈居住的。

炕洞:炕洞是炕面下面通烟火的通道。搭炕的人如何设计炕洞是有学问的,炕洞设计的好,烟火在炕洞里就会均匀地通过并将炕面烧热。炕洞的设计有花洞、一条龙洞,川字洞等不同形式。花洞是将整个火炕下面的通道以不规则的方式搭建,烟火会在烟囱的抽力作用下,均匀地从炕面下面通过。一条龙洞是将炕洞设计成一条通道,采取盘旋方式通过,这种炕洞施工要求比较高,炕的内墙也要密封,以保证烟火只能烧热炕面。川字洞则将炕洞设计成三条烟道,灶坑入口要设计一块分火石,将烟火分散到三条并行的炕洞里,最后通过烟囱排出。搭炕的技术非常讲究,不仅要在入火口将烟火分散或者集中,指挥它按照设计者的要求通过,还要在烟囱的根部设计出窝风洞和挡风石,以确保炕内的烟能顺利从烟囱排出,不管遇到什么风,都能保证炕必须好烧。

炕灰:是指炕洞里积存的灰炭。一铺炕使用的年代久了,炕洞里就会积存很多灰和炭。这些东西就需要把它清除出去,否则就会影响炕的受热效果。人们在发现炕不太热的时候,就要考虑把炕面扒掉,往外掏炕灰并把一些积炭打掉,然后重新铺炕面,重新烧炕烘炕。

烧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搭的炕需要连续烧干,一般需要烧两天两夜才可以把一铺新炕烧干。另一种情况是对不做饭的炕,要单独烧火将炕烧热。因为炕面是土的,炕没有烧热是不能在上面睡觉的。劳动人民总结的生活大忌中就有一种是“睡凉炕”。

烘炕:是在搭建新炕并抹完炕面的时候,需要用火连续烧烘炕面。当炕被烧干以后,为了保证炕的质量,还要保持用火持续烘炕。只有连烧烘三天以上并干透的炕才能让人安心居住。

炕板石:是搭炕的石板,这种石板不是特制的,而是自然界中的山上或河流中可以找到的扁状的石板。虽然这种石板不规则,但在匠人的巧妙安排下,可以均匀在盖在炕洞上,然后在上面用泥草浆抹平烧干,一铺炕才能得以成功。

炕上、炕下:是指人们在生活中需要经常在炕上炕下不同的位置进行生活,因此人们生活中就有了一些与炕上炕下有关的事物。如躺在炕上,走在炕下。吃饭要上炕,吃完饭要下炕;睡觉要上炕,起床要下炕。很多人家早晨妈妈喊儿子起来干活时,会说:“老大,快下炕吧,太阳都照屁股了。”

炕里、炕外:炕里是指炕的里侧,即人睡觉时脚的那个方向。炕外是指靠近炕沿那一侧,人们睡觉的时候都是脑袋朝外。


渐渐消失的炕头、炕稍、炕沿等炕文化还有人记得吗?

修炕的和炕神仙:是指专门从事搭炕和修炕的匠人。技术一般的搭炕者,人们会称他是修炕的,但只能在背后称呼。炕神仙是指技术高超的匠人。被誉为炕神仙的人不管什么样的炕,他只要一看就知道问题在什么地方,他只要一伸手,什么难烧的炕都会烧得很热而且热得很均匀。笔者年轻时受父亲的影响也会搭炕,曾多次被人请去修炕,但笔者充其量是一个会修炕的人。笔者的父亲则属于炕神仙级别的大师,那时候,他可是天天有人请客,修炕的活有时会排好多天。

烟囱:是火炕的配套设施,如果没有烟囱,任何一种炕都没有办法烧热。烟囱有两种,一种是农村里土房,这种房子的烟囱是建在地面上。一般是将室内的烟道引出室外约一米左右的地方,建立烟囱将烟排出去。这种坐在地上的烟囱可以用砖或用石头砌就,很多农村匠人还会用一根整树从中间破开,再将两半树木中间刨空后再合起来当做烟囱。另一种是砖瓦房的烟囱,砖瓦房的烟囱是砌在山墙里的,屋顶出口处用陶瓷管做烟囱。

打烟囱:是一种清理烟囱的职业,从事这种职业的匠人背一圈长长的钢缆,钢缆的一头有较硬的钢丝刷。他们边走边吃喝:“打--烟囱!”打烟囱的匠人穿着的衣服上下都挂满了烟灰,体现出这种职业的艰辛。当遇到雇主的时候,他们会先讲好价钱,然后登梯上房子,用钢缆将钢刷送入烟囱,上下拉动若干次后,就会从房子上下来。然后在雇主的灶前用柴火试一下打烟囱的效果。烟囱之所以要经常打扫,主要是里面积满了灰炭,会导致烟囱排烟不畅,影响烧炕的效果。


渐渐消失的炕头、炕稍、炕沿等炕文化还有人记得吗?

灶坑和锅底坑是人们对烧火做饭地方的称呼。灶一般指烧火的灶,住平房的人们要烧炕,而烧炕就必须通过灶来进行,人们将烧炕和做饭融合到一起,既可以将饭菜做好,又可以将炕烧热。这种烧火做饭的地方就叫做灶或灶坑。

锅底坑虽然与灶坑是一个地方,但它具体是指锅坐落的位置。锅底坑的设计也是学问的,如果设计的好,锅的受热均匀,做饭菜就省火而且快捷。如果锅底坑设计的不好,既费柴火,上火还慢。

人类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这些曾经的火炕文化和词汇也渐渐也消失了,其中有很多与炕有关的词汇人们根本就不认识了。如今回忆已经消失和即将消失的炕文化,既感叹劳动人民在文化创造中的伟大,又感叹人类社会发展得迅速。随着火炕文化中一些渐渐消失的元素,我们那一代人已经老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炕头   炕洞   篾匠   炕席   炕桌   火炕   匠人   文化   席子   锅底   烟囱   石板   秸秆   美文   烟火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