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成功登顶珠峰,却未被国际认可,背后看哭多少人

引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句出自杜甫的《望岳》,作者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和神奇秀丽,表达了诗人杜甫对攀登泰山之巅,俯瞰脚下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远大理想抱负。

临危受命成功登顶珠峰,却未被国际认可,背后看哭多少人

当年的杜甫一直遥想能登临五岳之首,俯瞰众山之小,意气风发却未能成行。但我们后人对登山梦,却一直在孜孜不倦积极探索。

2020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于5月27日上午11时正式登顶珠穆朗玛峰。

临危受命成功登顶珠峰,却未被国际认可,背后看哭多少人

当时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每一次英雄们的壮举都会令我心潮澎湃。

2020年这次登顶珠峰,又把我拉回到“1960年”国家队第一次从北坡登顶的悲壮画面。

Part·1

为何探险爱好者都想登珠峰,“因为山在那里”

临危受命成功登顶珠峰,却未被国际认可,背后看哭多少人

1)珠穆朗玛峰到底属于哪国?

众所周知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珠峰骑在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境线上。上世纪50年代,关于珠峰的归属权,中尼两国一直在谈判,一直没定论。

所以我们一说珠穆朗玛峰,就会说在中国。

临危受命成功登顶珠峰,却未被国际认可,背后看哭多少人

珠峰,一直以来也都是登山爱好者挑战极限的地方。

1923年,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被《纽约时报》问到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他回答:“因为山在那里。”留下这句传世名言的马洛里,最终没能征服世界第一峰,1924年,他在珠峰的冰天雪地中彻底失联。

2)从南坡登顶有成功先例,北坡为零。

临危受命成功登顶珠峰,却未被国际认可,背后看哭多少人

由于珠穆朗玛峰海拔是世界之最,加上随时变幻莫测的天气,以及险恶的地形,直到1953年才有少数外国登山家从坡度较缓的南坡登上顶峰。( 尼泊尔人首次登顶后,英国人和瑞士人也从珠峰南坡成功登顶。

但是还从未有人从山势险更为险峻的北坡登过顶。当时普遍认为,北坡登顶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Part·2

1959年1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指出,重中之重“1960实现攀登珠峰”

临危受命成功登顶珠峰,却未被国际认可,背后看哭多少人

我们不仅要登,还要从位于我国领土的北坡登。

因为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北坡的整体状况要比南坡更为恶劣,“北坳”是珠峰与北峰之间的鞍部,常年堆积着深不可测的冰雪,冰川裂缝纵横交错,冰崩、雪崩和暴风雪随时会发生,被称为“连飞鸟也难以穿过的天险”。 所以坊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南坡易北坡难。

期间,许多外国登山爱好者和探险家也曾多次试图由北面攀登珠峰,但均未成功。

1959年1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在北京西郊的八大处集合了体委的主要干部,给体委安排了三个重点工作,其中重中之重就是要在1960年实现登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的珠穆朗玛峰。

临危受命成功登顶珠峰,却未被国际认可,背后看哭多少人

这个重要的任务,就交给了时任中国登山队队长的史占春。1955年中国登山队刚刚成立时,他是第一批加入到登山队里的队员,可以说是登山界的元老。

其实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除了珠峰以外还有很多,为何我国首次挑战就选择这个超高难度?

因为珠峰除了是世界最高峰以外,还与南极、北极并称为地球的“第三极”,但是早在19世纪,两极大陆冰川上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珠峰却还一直是地球上一个尚无成功接近的历史“空白”,所以它不仅是登山爱好者争相挑战的对象,也是科学工作者最想揭开的一个神秘谜团。

不仅如此, 新西兰登山家埃蒙德·希拉里和尼泊尔登山向导藤森·诺盖依于1953年5月29日首次成功登上珠峰之巅。因为那时尼泊尔是印度的附属国,印度人就叫嚣着:你们中国人从来没有登上过珠峰,它怎么可能属于中国?

临危受命成功登顶珠峰,却未被国际认可,背后看哭多少人

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文学家狄更斯说过这样一句话: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岑岭.——狄更斯

如果我国登山队能从北坡成功登顶,从政治上来讲,也属意义非凡,不止为国人争口气,增强民族自豪感,主要还有利于确认珠峰的归属问题。不仅如此,还能填补一项国际性历史空白。

我们不仅要登,而且还要从难度更大的北坡登!

临危受命成功登顶珠峰,却未被国际认可,背后看哭多少人

Part·3

带着民族责任感,肩负着历史使命的惨烈付出,可谓“被逼登顶珠峰”,这次成功也拉近了“谈判桌上的主动权”

1960年2月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正式成立,全队共有队员214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

其中女队员11名藏族队员占三分之一,全队平均年龄为24岁。

16名气象工作者提前一年多深入珠峰山区进行建台工作。建立了海拔5,000米的绒布寺气象台。为监测变化么测的天气提供及时数据,实时提供适合登山的有利时机。

1960年3月3日登山队192人抵达大本营。

临危受命成功登顶珠峰,却未被国际认可,背后看哭多少人

这也是人类第11次尝试由北侧登顶珠峰。

3月24日上午登山队开始第一次适应性攀登。此后又根据气象检测分别于4月6日、4月29日展开三次适应性攀登。

其中,来自兰州大学地理系助教汪玑和北京大学教师邵子庆二人分别在第二和三次登山途中牺牲

而在行进途中,登峰队遇上风暴,队员们需要爬在地上才能不被吹跑,两个小时内,队员们就悉数冻伤,通讯设备也因气温太低而出现故障,全面失联。

极端恶劣的天气状况,加之连番磨难下来,大部分队员体力不支,能具备继续往上爬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临危受命成功登顶珠峰,却未被国际认可,背后看哭多少人

1960年5月13日,第四次登顶开始。5月23日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贡布组成的四人小队 。4名突击队员在主峰一线队员至8500米,建好登顶突击营地。

在8680米-8700米之间,他们遇到了一个4米高的近乎直立的岩壁,难以攀爬,连续跌落。这个岩壁是通往顶峰的最后一道门,也是一道鬼门关

最终,消防员出身的刘连满想到一个办法,搭人梯。

临危受命成功登顶珠峰,却未被国际认可,背后看哭多少人

他蹲下,让队员踩着他往上攀。屈银华先上,他脱掉全是钉子的登山靴,又脱掉过滑的鸭绒袜,只穿一双薄袜,踩着刘连满往上爬。冻了一个多小时,屈银华的脚趾和脚后跟被彻底冻坏。

4米的岩壁,耗了他们三个多小时。上了岩壁后,刘连满体力不支,难以行进。大家将他安置到一个避风处,给他留了氧气,准备返程时回来接他。

1960年5月24日夜里,顶着缺氧、高寒、饥饿的三个人,在黑暗中走了两三个小时。

临危受命成功登顶珠峰,却未被国际认可,背后看哭多少人

水米没沾牙的三名突击队员,连续攀爬19个小时后, 以惊人的毅力、出色的胆识和技巧,跨越重重险关,于5月25日凌晨4点20分3人登上峰顶,并且停留了15分钟。

此次攀峰登顶全程历时两个多月上山前,王富洲的体重是160斤,下山后只剩101斤,掉了52斤的屈银华更惨烈,他被冻坏的十个脚趾和脚后跟被全部切除。

临危受命成功登顶珠峰,却未被国际认可,背后看哭多少人

第二年,中国和尼泊尔在北京签订「中尼边界条约」,条约规定,珠穆朗玛峰北坡是中国领土。

由于是夜间攀登,这次艰难的登顶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曾经遭到多国质疑。

因为在他们实践过程中,一些专业团队都没有办法从北坡登顶。何况中国登山队才组建了短短五年,且装备设施均都处于落后状态。

所以,这次艰辛悲壮的登顶也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但是,首次完成了人类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夙愿三名登山队员,也在世界登山史上书写了属于中国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临危受命成功登顶珠峰,却未被国际认可,背后看哭多少人

15年后,为了精确测定珠峰海拔数据,也为了扎扎实实,清清楚楚证明一次中国人可以登顶珠峰中国再组登峰队冲顶,几位15年前的老队员带着年轻队员再攀世界之巅。他们直面生死,勇攀高峰,最终成功测得珠峰高度为8848.13米。

今天,我们是否还记得当年(1960年)那帮曾经带着民族尊严与荣辱,肩负着历史使命的国家登山队员们?

Part·4

《攀登者》 作为祖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的一部影片,是由李仁港执导,吴京主演的一部作品,它改编自以上真实事件。

临危受命成功登顶珠峰,却未被国际认可,背后看哭多少人

《攀登者》出品方~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上海电影股份公司为该片组建了一个堪称“国民免检”的主创团队~徐克担任监制,还请来了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执笔编剧,香港著名导演李仁港担纲导演

因为这次要饰演的,是一支伟大的中国登山队。弘扬民族正气的影片,其演员阵容强大,吸引了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成龙、何琳、陈龙、曲尼次仁、拉旺罗布、刘小锋、多布杰等出色表演。

临危受命成功登顶珠峰,却未被国际认可,背后看哭多少人

电影关机仪式上,1975年胜利登顶珠峰的中国登山队队员之一——攀登英雄桑珠也来到了现场。

吴京忍不住感慨说:“拍摄过程中我们也还原了当年攀登者们的装备,尽管当时的条件非常简陋,但他们仍然克服困难最终完成攀登珠峰的任务。这也印证了老一辈登山英雄们的那种勇气。”

张译也坦言:“这些前辈是我们中国登珠峰的先驱,有了他们才有了今天影片的人物,感谢他们为祖国攀登事业做出的贡献,也缅怀为攀登珠峰逝去的先烈。”

临危受命成功登顶珠峰,却未被国际认可,背后看哭多少人

Part·5

结语

由于珠峰的特殊地理位置,中国和尼泊尔争珠峰主权上,双方存在了不少争议,在一系列谈判中可以说,当年的中国登山队是带着历史使命被“逼上珠峰”的!虽然,这次登顶,未得到国际上广泛认可,但是,这次登顶却拉近了关于珠峰归属的谈判桌距离。

“抬头有天空,夜色更精彩”回首1960,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国家跟民族的自豪楷模。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心中有天地,脚下有方寸。山在那里,登山登顶,不是为了让别人看见自己,赞美自己。而是为了让自己有机会更加清楚地去审视这个世界。

这才是大国崛起该有的气度。

#抬头有星空 夜色更精彩# #第二届今日头条全国新写作大赛# #VIVOX5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国家体委   珠峰   珠穆朗玛峰   冰川   尼泊尔   攀登者   登山队   岩壁   英国   杜甫   山峰   海拔   美文   中国   队员   民族   国际   临危受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