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外国人觉得中国人很累?

作者:卢卡


我是一个来自那不勒斯的意大利人。

首先我想讲一讲在中国当钢琴老师的感触。

我教授的学生中有很多是只有五六岁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多是中国新兴的中产阶级,衣着得体,非常有修养,对自己的孩子有着长远的规划,也很舍得为孩子的教育投入金钱。

但是我觉得这些孩子的日常压力太大了,他们日常有非常繁重的学业压力,就算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都还要学习远超提纲的内容。除了这些学习任务,他们还有很多的兴趣班。我的很多学生就不单单只学钢琴,家长还为他们报了围棋、游泳、舞蹈、外语等其他兴趣班。

为什么很多外国人觉得中国人很累?

要是我小时候要学这么多东西一定会患上厌学症而崩溃的,十多年来我就只精通了钢琴,而中国孩子的小脑瓜们要塞入这么多的东西!

所以我跟孩子们的家长聊天时都建议他们要给孩子们减压,让孩子们有玩乐放松的时间。但家长们的反应大都是:

“卢老师,你是意大利人,不懂我们中国的国情。”

“哎呀,卢老师,我的孩子要去好一点的学校都要入学考试,钢琴等级可是加分项,现在不学就要落后在起跑线上。”

我认为中国家长如此疯狂鸡娃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成年人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了下一代。所以中国人活着比欧美人更累这个观点是成立的。从宏观的工作平均时间这个数据上来比较,中国人无疑压力山大,自然会感觉到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比如,以2017年的平均年度工作时间来看的话。美国人的平均年度工作时间是1757小时,统一以八小时工作制来换算,一年大概有220天在工作。法国人的平均年度工作时间是1514小时,一年大概有189天在工作。德国人的平均年度工作时间只有1354小时,一年只有169天在工作。

为什么很多外国人觉得中国人很累?

而中国人的平均年度工作时间是2174小时,一年大概有272天在工作。在亚洲算是发达国家的新加坡更是达到了平均年度工作时间是2238小时,一年大概有280天在工作!(数据来源:PWT9.1)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欧美发达国家平均年工作时间几乎在2000小时以下。而亚洲国家的平均年工作时间几乎在2000小时以上。(印度数据:2117小时,韩国数据:2063小时)再加上一些用人单位无视劳动法996,中国人因为工作压力大而造成的亚健康现象无疑更严重。

而我认为造成这现象的原因有以下这几点:

第一点是全球化产业链的分布问题。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欧美发达国家将原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自己本国只保留着高附加值产业,一方面,高附加值产业利润高,工作内容多以脑力活动为主,工作环境舒适。另一方面,高附加值产业多为环境友好型。这些发达国家更为舒适的自然环境能更进一步吸引富豪、高科技人才前来长居,而这些高端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正向反馈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为什么很多外国人觉得中国人很累?

(西欧土豪卢森堡的风景)

所以,留给中国为数不多的解决办法是搞工业化,升级产业链。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中国和部分欧美国家矛盾不断的原因,如果中国人攀科技树,进军高附加值产业,无疑会多一个势力来分一杯羹。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嘛。

第二点是平均资源占有量的问题。就拿中国和意大利做个对比。比如,截至2019年7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意大利世界遗产共有55项(包括自然遗产5项,文化遗产50项),含跨国项目6项(文化遗产4项、自然遗产2项),在数量上与中国并列第一。而意大利的总人口才6000多万,中国的人口是14亿多人,这等于是同样多的蛋糕,意大利人肯定分到多很多。

为什么很多外国人觉得中国人很累?

(意大利威尼斯)

而且,上帝非常眷顾意大利人,地中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物产,多样而且优良的农产品滋养着意大利人民。很多意大利家庭依靠旅游业和餐饮业就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特别是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业越来越发达,更多的人前往意大利旅游。一些意大利年轻人把祖辈留下的老房子稍微改造一下就能开爱彼迎民宿挣钱。我们意大利人经常开玩笑认为我们也是资源型国家,中东那些产油国总有石油挖完的一天。而我们只要有太阳挂在头顶,就永远能享受其恩惠。

但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正是因为靠山吃山和政府的福利兜底。意大利人普遍很懒,导致整个国家进取心不强,对于政府腐败、效率低下这一系列顽疾更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说白了,意大利人的下限很高,上限不高。意大利人混日子很容易,想要更进一步、实现人生价值却不容易。

第三点是消费主义造成的过度焦虑。我在中国一个感观是社会有过度追求奢侈品的风气。我经常听到有人在谈论买哪个奢侈品牌的包包、买哪一款的豪华轿车。经常也有人托我回意大利时帮他们代购奢侈品。

为什么很多外国人觉得中国人很累?

对于这个问题,我不是以“买或不买”这样简单二元对立的思维来回答。这要分具体情境,如果某人是洽谈一笔大业务,那他身上的奢侈品会给潜在合作者留下实力雄厚,财力有保障的第一印象。奢侈品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正向反馈的作用。

但如果是工薪阶层,透支信贷买奢侈品是完全没有必要。而且大家为了比拼面子而买奢侈品只能满足一时的虚荣心,由此而产生的沉重债务只会让人苦不堪言。

在意大利,一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是很多人即使在打折季也不会去买那些奢侈品。因为会给同事或者朋友造成一种你升职加薪或者发了一笔横财的印象,而个人收入问题在意大利是一个极隐私的问题,周围人不好直接问你,不知不觉形成的猜疑和忌妒无形中给你的社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我知道,很多奢侈品牌爱讲故事,喜欢和王室、贵族相挂钩,带来的身份分层效应让很多普通人趋之若鹜。但我认为,这种“贵族精神”只不过是更符合大资本的消费主义罢了。对于普通人而言,将有限的财富用于买房在心仪的城市立足,或者学习一门新技能提升自已,反而更有实际意义。我卢卡不能改变大环境,而我能做的只是拒绝贩卖焦虑,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为大家减轻一份精神压力。

我想讲讲欧洲另一拨贵族的故事,他们是德国容克贵族。

我敢肯定奢侈品牌不会讲他们的故事,因为实在毫无卖点。大多数容克贵族生活在乡村,是军事贵族,作风非常朴素甚至可以说是乏味。比如,我最崇拜的德军总参谋长老毛奇元帅,他就是地地道道的容克贵族。然而他一生过得非常节俭,出差乘坐二等舱,随身自备口粮。老毛奇个性低调慎言,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听莫扎特的音乐,散散步,写写书(他不仅写过军事理论著作,还写过小说)。

为什么很多外国人觉得中国人很累?

(老毛奇元帅)

如果不了解老毛奇生平的人,还以为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男人是个普通的大学教授。

而他却是法国人最害怕的德国军官。

他一改拿破仑时代单靠主帅超强能力指挥战争的个人英雄主义,在他的努力下,“普鲁士总参”这个由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泽瑙创建的强力军事机构被进一步完善,即战争的推行得靠“总参”精英们的“集体智慧”来推进,新型的普鲁总参是所有现代军队总参的鼻祖。

在普法战争中,老毛奇改组后的普鲁士军队依照总参谋部的精心策划,以强大快捷的铁路系统快速准点集结,将当时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军杀得大败,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三世、法军司令麦克马洪元帅、39名将军以及10万法军被俘。甚至德意志帝国是在巴黎的凡尔赛宫镜厅宣布成立的。

自此之后,老毛奇的名字威震欧陆大地。但他的私生活也是乏味到极致,他40岁才结婚,然而老毛奇68岁时,夫人先他而去。以老帅在德国的地位,续弦那是非常容易。按照隔壁法国人的观念,像他这样身居高位的男人拥有两位数的情人那是最低标准。但他还是孑然一身直到离世,没有留下任何子女。(一战时期的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是他的侄子)

老毛奇直到88岁时才退休,他担任总参谋长达30年之久,这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所以,在那个军国主义至上的德国,容克贵族的社会地位不是靠奢侈的排场和骄奢淫逸的生活来体现,而是靠严谨的作风和精湛的业务能力,以及在德军中毋庸置疑的威望。就连飞扬跋扈、个性张狂的小胡子希特勒。在面见容克贵族出身的兴登堡元帅时,这位奥地利下士那是毕恭毕敬,紧张得像一个小学生。

为什么很多外国人觉得中国人很累?

(希特勒面见兴登堡)

所以,在二战末期。丘吉尔为了抹去德国人好战善战的基因,和美国苏联一起联手在肉体上消灭容克贵族。容克贵族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被波兰、苏联肢解,土地上的祖坟被铲平。盟国在战后还以颁布法令的形式宣布以普鲁士为名的国家正式灭亡。

而那些在凡尔赛宫和法王一起花天酒地、奢侈无度的法国贵族呢?在大革命的浪潮中被长期受压迫的民众送上了断头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普鲁士   总参   意大利   意大利人   元帅   奢侈品   美文   中国   外国人   贵族   奢侈   平均   中国人   小时   年度   孩子   产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