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一天晚上,二甫退役军人李学刚在微信上这样对我说:

“最近看到你写的二甫【纪实】,写年轻人的较多;为了丰富二甫【纪实】,建议写一部分老兵搭配,这样的二甫【纪实】会更加精彩。

我给你推荐一位二甫老兵,他在二甫8年;他总共当了二十多年兵,最后是在贵州岑巩县武装部政委的位置上退役,他叫杨国才。

自卫还击作战中,他是二甫连队司务员。当时的二甫连队,对外不通公路,从绿春县城到二甫连队,走平河得走三天,从哈德走也得要三天时间。战时,二甫连队点多线长,有狙击的,有侦察的,有待命的,但都不在连队;边疆一线地形复杂,山高林密,物资缺乏,但杨国才都能想办法做好保障工作,从而保障了二甫连队自卫还击作战的胜利。我认为他是一个值得尊重的老兵,他身上有很多故事。如果你认为可以,我可以把他的电话给你,你和他联系。”

我电话联系上了杨国才。

一提起二甫,杨国才就有很多话要说。

二甫是他当兵的地方,是他提干的地方。是他青春绽放的地方,他有二甫足足坚持了8年。

他说,离开二甫许多年后,他曾试图两次回二甫,但只回到二甫一次。有机会,他还要带着两个儿子、儿媳回二甫去看看,让儿子、儿媳记住父辈为国戍边的二甫大山、记住二甫那茫茫云海,记住二甫大山脚下奔流的小黑江、李仙江。

二甫,我回来了

2016年10月27日。那天是星期四。杨国才带着妻子回到了朝思暮想的二甫连队。

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杨国才调到绿春营部任助理员时,妻子已办理了随军手续,住在绿春县城。1984年,从绿春到二甫的公路通车,杨国才曾几次带着妻子前往二甫,妻子知道了在公路没有通之前,丈夫在二甫的八年时间里、走路进出二甫的不易。

夫妻离开绿春后,重返二甫就成了夫妻经常议论的话题。

从两个儿子懂事时起,杨国才就会对儿子谈二甫的艰难困苦,讲二甫边防军人的奉献牺牲,讲有机会带着儿子回二甫去看看。

大儿子对父亲的传奇军旅生涯非常向往,考大学时报了军校。军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军人,现在还在部队服役。小儿子对父亲经常谈起的二甫的神秘也非常在意,多次对父亲说:“有机会带我去二甫看看。”

2014年6月的一天,大儿子对父亲说:“老爸,我和媳妇陪你和我妈去你当兵的二甫去看看!”“真的?”杨国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我都准备好了,明天就出发。”大儿子说。

第二天,大儿子驾车,杨国才夫妻、儿子、儿媳和孙子共5口人,高高兴兴地从贵州丹寨前往云南绿春。

进入云南境内后,杨国才便当起了导游,一路上解说着云南的好山好水、云南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归心似箭。车到绿春县城,杨国才和妻子看到县城的巨大变化,都一再感叹改革开放后,边境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个旧到绿春的道路都是宽敞的柏油路,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又窄又凹凸不平的土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变化太大了!”杨国才感叹道。

“明天就能到二甫了。二甫也不知变成什么样了?”杨国才的妻子说。

“老爸,老妈,不要着急。明天就可以看到二甫了。”夜晚,在宾馆里,儿子宽慰着父母。

第二天早饭后,儿子驾车,从绿春向平河出发。一路上,不时下着雨,有的地段勉强能容一辆车通过。道路湿滑、泥泞,杨国才脸上的表情渐渐凝重起来。新寨、小黑江以前多处年年塌方,今天能通过么?

“开慢点,注意安全。”杨国才对儿子说。

“好的。”儿子答道。

车刚过平河,就遇到了大塌方。路基都不存在了,有人对杨国才一行说:“前面走不通了,多处道路都塌方了。”

杨国才陷入了深思之中。

怎么办?30年回来一次,就此止步么?不止步又能怎么办?一家人走进二甫?

“老爸,不要灰心,留点念想,下次再来。”儿媳安慰父亲道。

“老爸,没有关系,这次进不去了,下次我还开车陪你来。”儿子说。

第一次重返二甫就此止步,在平河住了一晚上后,一家人只得转回绿春,后到西双版纳、普洱看了看,然后返回了贵州。

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重返二甫的梦想一直在杨国才心里。

2016年10月的一天,杨国才夫妻和二甫50多名老兵,在通海战友聚会后,便商定前往二甫。

二甫连队的两任指导员钱金顺、李军等;连长林永芳等都在列。

那是10月27日。

虽然从绿春到二甫的道路上有塌方,有轿车抛锚,但总体上人员安全抵达了目的地。

还在平河时,杨国才在二甫任过司务员、司务长的经历又浮现于心,想到连队中午饭时会突然多了50多人,连队碗筷肯定不够用,他便和战友商定:到商店购买了50多人份的碗筷,供连队专门招待使用。

他当过司务长,和战友李军在回二甫路上负责打前站。他乘坐的车辆经过大沙巴时,他便和李军停了下来,走进了移民搬迁的二甫新村。

他看到了一个村民很面熟。那个村民也盯着他看。“张老五?”“司务长回来了!”同一时间,两个人都认出了对方。紧接着,两双手握在了一起。两个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三十多年后,在二甫新寨,原二甫老寨村长的弟弟和连队的司务长,会相逢在一起。“快进家里坐!”大家进了张老五的两层小楼的家,张老五喊妻子给泡上了茶水,互相谈论着二甫连队的往事,二甫老寨的搬迁之事。

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杨国才和张老五夫妻合影。)

杨国才、李军的到来,引来了不少群众的围观。熟悉他们的上了年纪的人,都热情地涌过来问长问短。杨国才、李军一下子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军民一家亲、共同戍边卫国的年代。

告别二甫新寨,杨国才、李军等很快到了二甫连队。

“二甫连队,我的第二故乡!我回来了!”杨国才在心里呼唤着。

二甫连队的领导早已等待在营区门口。

军礼是无声的语言。那是军人之间的最高礼节。

时代在变迁,但一代代二甫军人的深情不变。

连长、指导员陪同他们参观营区,参观连队荣誉室。

“变了,变了,营房修得好漂亮!”妻子对杨国才说。

“攀枝花树没有了,橄榄树没有了,芭蕉树没有了。”杨国才遗憾地说。曾经记得,营区多棵攀枝花树花朵盛开时,没有一片树叶,只有一树红花,在蓝天下鲜艳夺目,曾经是心中最美丽的风景。那橄榄树上的橄榄成熟时,摘一颗放入口中,慢慢嚼着,先涩苦后甘甜。他仿佛又品尝到了橄榄的味道,情不自禁地咽了一次口水。

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连队只有老厕所还在。那是老兵最熟悉不过的地方。打扫厕所,挑粪水浇蔬菜,解决连队雨季买不到新鲜蔬菜的问题,厕所的大粪是主要的肥料来源。

在连队吃了中午饭后,他们便离开二甫,当晚住平河。

和李沙黑的友谊

这晚,杨国才、李军等都住在平河镇李沙黑开的宾馆里。

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右三为李沙黑。)

李沙黑是连队的老朋友,和杨国才、李军等情深谊厚。

当年,二甫寨子有个国有粮店,是专门用来保障连队粮油供应的。

粮店紧挨着连部。

家在平河的李沙黑,就在二甫粮店工作。这是粮店唯一的工作人员。

连队缺米少油了,就到粮店去取。连队改善伙食时,就请李沙黑到连队就餐。连队组织文体活动,李沙黑都是最忠实的观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李沙黑就协助还是司务员的杨国才,为连队安装了米线机器,连队可以自己做米线吃。

李沙黑只有小学文化。在那些年里,他一年年目送着熟悉的老兵离队,一年年迎接着陌生新兵的到来。

他一个人坚守在粮店,只为了供应二甫连队的粮油。

一次,李沙黑着急地找到杨国才:“司务员,我的帐对不上了!”

“怎么回事?慢慢说。”杨国才宽慰着李沙黑。

后来,李国才终于明白了,李沙黑的帐短款了。

杨国才认真翻查了自己记的帐本,发现李沙黑短帐的原因,是把连队多次买的米面油等没有记帐所致。后来,经过连长任晓力、指导员李军同意后,便将连队欠粮店的款项给付了,把李沙黑的帐给平了。

李沙黑对杨国才、对连队非常感谢。

对连队官兵一往情深。

多年以后,李沙黑调回平河工作。他开办了红米线生产厂,还开了宾馆,成为平河镇上的成功人士。凡是二甫老兵路过时,他都免费提供吃住,并送上自己制作的干红米线作为礼物。

战前司务员、战后司务长

杨国才是贵州丹寨县人。苗族,1976年3月,从农村应征入伍走进二甫。

进二甫山,要三天。那些年,官兵都是走路从绿春县城走到二甫的。

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留下了无数边防军人前赴后继的足迹。

连队拆旧营房、盖新营区,杨国才上山砍木料、下江背沙子。天冷,他还教大伙烧木炭取暖。

他先在步兵三班,后到五班任副班长。

他苦练军事技术,射击、五公里都是他的长项。

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他爱好摄影,被连队派到蒙自军分区学了一个多月的摄影技术。回到连队后,从照像到暗房洗印、扩,他都能做得很好,他为连队战友留下了大量青春英姿。他还自学吹口琴、手风琴、小提琴,在连队组织的文艺演出时登台表演。

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1978年,中越两国关系紧张。边境局势陡然升温。杨国才奉命和李永枢在一个侦察组,对国境线从大马角到阿吉一带的边境情况、境外越军的部署进行侦察,为连队的下一步的行动提供准确的情报。

他们两个身着哈尼族群众服装,吃住在老百姓家里,白天和老百姓一起下地干活。和老百姓一起吃木薯、吃野菜,睡在老百姓家的火塘边或是竹蔑床上。住在哪家,就把自己携带的每天定量的761压缩干粮和午餐肉罐头分给哪家人吃。群众很愿意告诉他们:村上谁家来了境外的亲戚,谁家的境外的哪个亲戚家中有人当兵。在侦察组执行任务的那些日夜里,通过边寨群众的密切配合,他们将边境一线对面越军的驻防情况摸得清清楚楚,顺利完成了侦察任务。

1978年12月,他被连队任命为司务员。他上山找野菜,挖竹笋;采粽叶,包粽子,想方设法改善连队的生活。

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在连队防守的数十公里边防线的多个阵地、卡点处,他带着炊事班的同志,不顾生命危险,用背箩将饭菜开水送到各个点上,确保官兵有热饭吃,有开水喝。

1979年3月5日,二甫连队抽一个排配合平河连队攻打乌马独洪,二甫官兵担任穿插任务。司务员杨国才和营部卫生所长李光润一起,越过国境线,为战地官兵提供医疗救护和物资保障。在隆隆的枪炮声中,他和战友们都经受了生死考验。

3月6日,部队在顺利完成预定作战任务后撤回。

执行作战任务的官兵撤回到二甫不久,他被提拔为连队的司务长。

200多人的大管家

作战结束,连队扩编。

一百多人的连队扩编到200多人的加强连。

当司务员时,杨国才走村串寨,用心用情和边寨群众建立起了良好的军民关系。只要听说连队缺少蔬菜,群众就把自家种的不多的青菜、黄瓜等背到连队来卖给连队。有时也采些竹笋、木耳等卖给连队,但这远远不够。

更多的物资得到绿春县城去采购。

报帐,采买,杨国才每个月至少得到绿春县城去一次。

物资是用马帮驮的。

每次要10多匹马。开始,杨国才带着一个战士和群众一起赶马走山路。到来后,杨国才一个人和群众一起赶起了马帮。

最快,从二甫到绿春也得走两天。慢点,也得出三天,进三天。

山间铃响马帮来,非常具有诗情画意。但现实生活中,赶马人也面临着危险和不测。

马帮走的路,都是小路,有的地方直上直下的。人走累了,走不动了,有时只得拽着马尾巴,让马拖着走。

尤其是雨季,森林里到处都是危险。

山路中断,山洪,泥石流,随时都会遇到。

一次,大雨过后,马帮改道走上了另一条小路。

在经过老度坡的一条河流时,河流还在不断涨水。先头的两匹马刚入水,就被洪水冲倒了。两匹马奋力冲出了水面,到了安全处,但马背上驮的物资却被洪水冲走了。

后面的马匹都踯躅不前。杨国才和群众钻荆棘下到河边,将两匹受伤的马牵上小路。

此路不通,赶马群众和当地群众联系后,又改道上了另一条小路。

这一次,足足用了三天的时间。

连队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决后勤保障问题。杨国才到蒙自、建水等地购买菜种,连队也更加重视养牛和养猪。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连队的蔬菜可以基本自给,连队的吃肉完全自给。

官兵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尽管连队是全营环境最艰苦的连队,但二甫连队的生活却是保障得最好的。

杨国才自豪地说,自己离开二甫连队时,连队养的牛有150多头,生活费有很大的一笔结余。

从1976年到1985年,杨国才在二甫足足8年。

从士兵到干部,他战斗的青春是在二甫大山里度过的,他从来都不后悔。

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走进分区政委家

1984年,通往二甫的公路通车。

尽管一年有大半年的雨季道路仍处于中断状态,但每年的旱季,汽车可以开进二甫,连队的后勤物资可以在旱季用汽车运输。

1985年初,杨国才奉命调到位于绿春县城的营部,任助理员工作。

这年,遇上了百万大裁军。

杨国才想调回贵州工作,那样离家近,可以照顾一下父母。

还在二甫当战士时,三年义务期满,他曾想退伍回家照顾父母,父母身体不好,自己在兄弟姐妹五个中是老大,更应承担起照顾父母的重任。但在两国战事爆发的关键时刻,他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了边关。

提了干部后,他暂时不想给组织提调动或转业的要求。

百万大裁军,调动也好,转业也好,都是次难遇的机会。他在蒙自军分区学习时,忽然萌生了找分区政委张天明谈谈自己的想法。

张天明政委任过二甫连队指导员,任过绿春独立营政委,对二甫官兵、对绿春营的官兵情有独钟。是位著名的“老边防”,官兵心目中的“爱兵模范。”

那是一个午饭后不久的时刻。杨国才走到张政委家门口,他犹豫了片刻后,敲响了门。

“你找谁?”张政委的通信员问杨国才。

“我是绿春营的助理员,找张政委有事。”杨国才说。

正说话间,张政委从屋里走了出来。杨国才一个立正,“啪”地一个军礼!

张政委点了一下头:“小伙子,什么事?”

“我在二甫工作了8年,现在绿春营任助理员。我想转业或能调回贵州工作,家里父母身体不好,需要照顾。”

“我知道了。现在是个机会,贵州方向需要大批干部。回去等着消息吧!”

“谢谢张政委!”杨国才又向政委行了个军礼。

许多年过去了,杨国才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张天民政委对他这个小排职干部兀自登门没有丝毫埋怨,后来还帮他实现了调动的心愿。

“张天明政委,是一个基层成长起来的、对基层官兵有着深厚感情的高级领导。”杨国才说。

杨国才回到营部没有多久,调令来了。营领导都觉得挺突然。

军令如山,杨国才如愿以偿,被调回自己入伍地的贵州省丹寨县人武部工作。

扎根武装部

能够顺利地回到家乡人武部工作,杨国才从心底感谢组织,感谢张天明政委的关心和照顾。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到最好。

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10年中,他从排职晋升到正营职。1995年,他任丹寨县人武部副政委。1998年,他调任岺巩县人武部任政委,上校军衔。

在丹寨人武部任副政委期间,在部长、政委退休后,他想办法找县里、找军分区协调资金,修建了人武部的球场和县民兵训练基地。在岑巩县人武部任政委期间,他认真调查研究,说实话,办实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人武部的营房建设工作,实现了人武部的整体搬迁。之后,每年都高标准地完成了民兵训练和征兵等工作。

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每年征女兵的名额少,遇到领导打招呼的、亲友要关照的,你是如何处理的?”我问。

“我就往上边推。”他笑着在电话中说:“我说招女兵要军分区、省军区定,我们说话不算数。我们只负责体检、政审、往上报名单。”他笑着对我说。

2004年,杨国才选择了自主择业。在州交通局搞工程管理,直到2015年。

有机会还要再回二甫

“ 我答应了两个孩子要带他们去二甫的,有机会我一定会兑现诺言,带孩子们都去看看。

老兵:有机会,我还要再回云南二甫看看

二甫那山,那水,那营区,是我守护8年的地方;我一个少数民族的农家子弟,初中毕业后能走入军营,是二甫那片热土给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为我成为一名正团职干部奠定了任何情况下都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实基础。没有二甫的山高水长,就没有我后来事业上的顺风顺水。

二甫,永远是我心目中的天堂。

有机会,我一定会再回二甫去看看,带着两个孩子去二甫看看,带着全家人去二甫看看。”杨国才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蒙自   司务长   司务   绿春   人武部   马帮   连队   营区   政委   贵州   云南   官兵   美文   县城   群众   儿子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