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2021年高考作文题,才知道高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读懂了2021年高考作文题,才知道高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高考后的格局,

决定了你的人生。



2021年的语文高考结束后,有一则作文题被大家津津乐道。


读懂了2021年高考作文题,才知道高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这段话出自汉代哲学家杨雄的《法言·学行》。


意思是,对理想的追求,就好比是射箭的过程。


把修养心性作为弓,遵守道德,重视人格的修养;


把端正思想用作箭,高情远致,树立良好的品德;


再树立一个清晰,长远的目标,长期执行,便能求有所获。


这道作文题目,表面上是写追求理想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送给考生最好的劝勉和祝福。


对于考生来说,高考是分水岭,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成人礼。


无论少年是否佩妥剑,转眼便江湖。


高考结束了,人生才刚刚起步。


高考前,修身矫思;高考后,立义而发,才能踏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1

高考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开始


“高考结束后,应不应该把书撕掉丢掉?”


这几天,一个话题被全网热议。


读懂了2021年高考作文题,才知道高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有人说,书本都是花了钱的,凭什么不能撕?


有人说,见怪不怪吧,发泄一下有何不可。


在众多声音里,我听到了一个老师温柔理性的答案。


种下一颗种子,比砍掉一棵树,更能让人平静。


如果高考结束你就觉得解放了,痛苦结束了,不用看书了,没有人约束了,那我认为我们过去三年的教育是失败的。


我不希望你们对待书本是一种仇恨、解脱的姿态。


高考之后并不是就解脱了,告别了折磨。


它只是一段记录,一段经历的终章。


人生漫长,学无止境,人生真正的较量,其实在高考后。


有一部分学生的认知是这样的:


高考结束后,进了大学就高枕无忧了。


往后的几年可以纵情声色,溺于喧嚣。


学分随便混,考试全靠蒙,论文使劲水。


但对此,我想讲这样一个故事。


玛丽·安托瓦内特,出身贵族,19岁就成了法国王后。


身处高位,她却倦于学习,缺乏一个王后应有的求知心和责任感。


她终日沉迷于舞会、时装、玩乐、庆宴和修饰花园,挥霍无度。


后来,她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了断头台。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为她写的传记《断头王后》中,感慨地说道: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这句话,同样可以送给那些即将步入大学的孩子们。


高考只是人生阶段的一个里程,但学习是应该终身坚持的习惯。


高考结束后,最好的姿态应该是——


眼里有方向,心中有理想,行动有效率。


到了大学也保持自律和学习,志存高远。


2

人生真正的较量,在高考之后


把大学当成游乐场,后果是什么呢?


第一种,被清退。


前段时间,一批研究生被清退。


河海大学发布公告,对125名博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


读懂了2021年高考作文题,才知道高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2月底,南开经院清退了近百名超过学习年限的研究生。


武汉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均发布过相关公告。


这样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


世界是残酷的,没有什么铁饭碗和温柔乡。


你不珍惜的今天,可能是别人拼了命都想得到的明天。


第二种,一事无成。


4月份看到一个消息。


杭州有家公司报警称,有个陌生男子睡在他们办公室。


男子没有身份证,没地方睡,半夜从门缝钻进去睡觉。


警察调查后发现,男子曾是个大学生。


因为被学校劝退,不好意思回家,就开始流浪。


念书十几年,浑浑噩噩,落了个无家可归的下场。


人生前半程种下的恶果,就用后半程拼命偿还。


我想起前不久刷到的一个视频。


清华大学,已经下课20多分钟了。


但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离开,而是挤在讲台向老师请教。


读懂了2021年高考作文题,才知道高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北大的课堂,也是如此。


学生们不光不早退逃课,甚至都抢着上课。


读懂了2021年高考作文题,才知道高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早在上课前二十分钟,很多教室就已经坐满了人。


学习氛围太好了,在这样的环境里想不进步都难。


清华北大,这两所高校,是中国学府的殿堂。


有人曾凌晨去到他们的图书馆,发现里面坐满了静静看书、做笔记思考的学子。


下面这张图,是清华学生马冬晗的时间表。


读懂了2021年高考作文题,才知道高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吃完早饭开始锻炼身体。


6:40开始就开始上课和学习,一直到凌晨1点睡觉。


制定进度,每天都安排了各门功课,有条不紊地进行。


比你优秀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比你还自律。


我们每个人,就像生活在一个圆中。


慢慢成长,圆的边界会逐渐变大。


与世界接触得越多,越会意识到自己的浅薄。


读懂了2021年高考作文题,才知道高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跨过高考,才会发现这个世界高手如林,处处充满挑战。


旅途这才刚刚开始,需要继续加速前进。


只有不断扩宽自己的知识边界,才能领略更美的风景。


3

大学不仅是习得知识,而是上升格局


有一年,高晓松在节目里教训了一个清华学子。


梁植,法律学学士、金融学硕士、新闻学博士。


漂亮的履历,别人可望不可及的机会。


但他却扭头看向三位评委,问道:


“我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


他的这个问题,一下子让高晓松怒了。


“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不是用来找工作用的,你明白吗?


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


在这问我们你该找个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读懂了2021年高考作文题,才知道高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有人说高晓松是圣人角度,太过苛刻。


但他的话,却让我们陷入沉思:


读大学,真的只是为了找工作吗?


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来到清华演讲。


站在他身边的,是当时中国最为卓越的一群人。


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


读懂了2021年高考作文题,才知道高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泰戈尔面向大家,缓缓说道:


“你们有什么是可以从自己的民族里拿出来,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


你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内心,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你们史册里最永久的是什么。


因此我竭我的志诚恳求你们,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那些学子就站在那,自信而笃定,让人肃然起敬。


他们犹如散落在时代里的明珠,眼里有光,心系家国。


于危难里奔走,历经百转,终铸成文人风骨。


他们的情感与事迹,流淌成一条蜿蜒的民族血脉。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给予下一代人同样的精神滋养。


把真正的大学精神,传承下去。


网上有段话,是这样说的:


五千年前,我们和古埃及人一样面对洪水;


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玩青铜器;


三千年前,我们和古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


两千年前,我们和罗马人一样四处征伐;


一千年前,我们和阿拉伯人一样无比富足;


五百年前,我们和西班牙人一样游荡大洋;


现在,我们和美利坚一较长短。


五千年了,我们一直在世界的牌桌上打着麻将,而另外几家已经换过好多轮了。


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核心是什么?


是读书,是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传承,是年轻人的觉悟与清醒。


千年以前,思想家杨雄洋洋洒洒,写下了这句话:


“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孔子也曰:“义者,宜也。”


我们读书,为了成为什么样的人?


是在大寒天,为众人抱薪者;


是熬过孤苦,为众人谋福者;


是翻过荆棘,为希望开路者。


就像华坪女子高中那振聋发聩的校训: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虽千万人,吾往矣。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们之所以修身矫思,之所以持续不断地进步。


是为了不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对世界的反哺。


高考结束了,它只是人生中的一小阶段。


再往后,是星辰大海,是浩瀚人生。


在漫长的人生中,保持进取的姿态。


别丢失你的思考,你的年轻,你的珍贵。


修身矫思,立义为德。


终有一天你会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透过学习,找到人生的大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美利坚   泰戈尔   清华   法国   王后   美文   名校   中国   学子   格局   姿态   男子   结束   发现   人生   大学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