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访曼殊寺

作者:王晓春

造访曼殊寺

凡事皆讲缘分,走过流年,我也默许了这一观点。因为神往一个地方,与圣贤不期为伍,与文朋道友为伴,相约成行,赶上大暑的炎热,造访曼殊寺,体验净土的清凉,缱綣内心的希望!

造访曼殊寺

此地既非灵山,就是极乐世界。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等庄严。走近曼殊寺,眼前豁然一亮,首先扑入眼帘的是巍峨高耸的山门,穿过一公里长的菩提大道,便是南方园林风格的广场。循序渐进,先经般若甘露池,得洗心爽神之愉悦,再过普渡桥,到达净土曼殊寺的内院山门。整个曼殊寺依文殊主峰而建,群体结构犹如一只展翅而飞的大鹏,扶摇直上。寺内殿堂林立,其中天王殿、地藏殿、伽蓝殿,祖师殿、古佛殿、文殊殿、大雄宝殿、金刚殿等,构成了大鹏的主体,气势恢宏的五百罗汉堂及另一侧的演法堂,辉映成大鹏强而有力的翅膀,展翅腾飞。这些殿堂依山势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呈现出一派佛门净地的庄严景象!

造访曼殊寺

清代进士吴西川有诗赞道:“净土何年寺,松涛泻半空。直从天上落,不与世间同。胜概闻云久,幽寻恨未通。登高望何极,惆怅夕阳红。”在这美妙的诗意感染下,同伴们心怀喜悦,游览了全寺景观。曼殊净土寺,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规模宏大,就连寺名也充满诗情画意。传说曼殊寺是明代皇帝朱元璋为自己的妹妹所建,因此堪称皇家寺院。寺院四周,群峰连绵,细数有十八座山峰,形成了闻名于当地的“十八罗汉拜文殊”的独特景致。每座罗汉峰形似莲花瓣,瓣瓣生香,秀丽典雅。十八座绿峰皆围绕文殊主峰,似在朝拜,各具奇姿,有的像麦积山,有的像仙人崖,显示出“绿海宝莲”的天然奇观,而且被誉为“方圆奇峰”,十八峰尽收环抱之内,百里景区灵气,皆蕴净土之中。

造访曼殊寺

寺院的东南方有一“佛显峰”,绿树间隐现日月洞、修行洞,喷虹吐云,气象万千,悬崖凸石形成天然佛首像,生动逼真,瑞象环绕,更显奇绝。在佛显峰的石壁上,注视千年形成的“天然佛”,眉低目垂,安详中透着庄严。同行的师兄说,如果在深夜万籁俱寂之时,伫立佛像前聆听,还能隐隐听到佛语,可惜来去匆匆,无缘聆听。群山掩映之中,还有普贤菩萨化现的大白象,背上驮满了宝物,面向净土寺的方向敬献,这是净土寺著名的“白象驮宝”。不知是因为天地赋予的灵气,还是因为佛祖的护佑,十八罗汉峰中,还出现了净土寺独有的松树和柏树根系相连的异象,世人称之为“松柏同根,佛佛同道”。佛显峰下,还有药王泉、宽心泉、智慧泉和般若泉,“四大圣泉”清冽见底,置身其间,顿生流连忘返之意!

造访曼殊寺

立于净土寺广场,环顾四周,净土曼殊寺的十八罗汉峰各有特色,月宫峰的山岩绿松间,月光洞形如月牙,和珍宝伞峰的日光洞交相辉映,形成“日月悬彩”;囤粮峰形似麦垛,有“小麦积山”之称;伏虎峰如同虎卧净土,狮子峰宛如雄狮吼天,锁龙峰云蒸霞蔚,普渡峰佛光隐现,如此奇景,不一而足。在这些奇景包围之下的净土曼殊寺,更是集奇秀美景和山川灵气于一身。置身宝刹之中,远离尘世的喧嚣,淡看云烟缠绕青山,紫霭深锁寺院,松涛阵阵拂耳,感慨之情油然而生。有人说,天下名山秀水、风水宝地皆被佛、道寺院占尽。由此可见,我们的先祖是多么的聪明智慧,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

造访曼殊寺

净土寺历史悠久,据了解,唐末宋初以来,先后称“寄骨寺”、“ 京都寺”,1971年被全部拆除,一切碑迹额联不知所踪。八十年代以来,净土寺僧众多方筹资,进行恢复扩建。九十年代初,五台山大德高僧海正法师历经艰辛,重新修葺,让净土古寺焕然一新,佛光普照,声名远播。

造访曼殊寺

关于曼殊寺的重建,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据说,当年在五台山广宗寺出家的海正上师,听师父清海上师描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西北地区有个曼殊净土寺,地形好像一朵宝莲花,有“十八罗汉拜文殊”的奇特景观,是修建寺院的圣地。只可惜,这块圣地上的一座千年古刹在战乱中被毁。1991年3月,清海上师圆寂,同年7月,海正上师便离开五台山,前往西北地区寻找师父曾经描述过的人间胜境。他先后寻访了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和陕西等地的莽莽名山,但都没觅到这个神奇的地方。随后,海正上师来到了甘肃天水麦积山一带,他打算游览完麦积山之后,就放弃寻找,返程回去。 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海正上师来到麦积山邻近的仙人崖,刚好仙人崖的正德大师前一天晚上正好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有几位黄袍僧人前来,跟他商量重修净土寺的事情,正德大师一见到海正上师,马上意识到,此僧人就是梦里所见的重修净土寺的黄袍和尚。于是,马上派弟子带海正上师来到了净土宝莲峪。海正上师仔细察看了地形,发现这里正是清海师父所说的佛家圣地!历经千辛万苦的海正法师,终于找到了师父提及的寺院遗址!

造访曼殊寺

然而,当时的千年古刹,只剩一片荒谷,一间草棚。在这一穷二白的情况,海正上师立志通过化缘重建净土寺。为了不给当地政府增加负担,海正上师吃野菜、喝泉水、跋山涉水筹集善款、募化材料,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筹资七千八百多万元。学过建筑工程的海正上师,参考了五台山的寺院古建和南方现代园林建筑,因地制宜,亲自设计,亲自指挥,在旧址废墟上建起了一座庄严肃穆的文殊菩萨道场,称为“净土曼殊寺”。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净土曼殊寺,是一个将南北建筑风格集于一身,融古典佛教建筑与现代园林式建筑于一体的独具魅力的寺院,驰名中外。法不孤起,仗境而生,海正上师也因在艰难困苦中千锤百炼、潜心修行,而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德高望重的金刚上师。从此,自觉肩负起弘法利生,服务社会大众的神圣使命!

造访曼殊寺

思想是时代的回声,时代受思想的引领。顶着盛夏的炎热,踏着时代的脉搏,牵着智者的衣角,带着对一方灵山圣水的向往之情,来至人间净土,原本是为了安放一颗的心灵,未曾想到,却承载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气息。伫立群峰环绕的曼殊宝刹,看香烟袅袅升空,听梵呗声声入心,真有当下已然是佛之感!

造访曼殊寺

生命以一种自然、蓬勃的方式不停流转,曼殊寺之行,让心灵在净土间得到沐浴和洗礼!返身离开时,不经意的一眼回眸,捕捉到了曼殊寺似海的温情。

此去经年,愿做一个内心温暖的女子,写温柔的文字,过简单的生活,无论花开花落,风雨坎坷,于我而言,都是一种温馨。一支素笔,抒写人间烟火情,绘清风明月图。把尘世间采撷到的美好与暖香,勾画进平仄的诗行里,每一笔落下,都是对人间美好生活的诠释。

造访曼殊寺

愿做一朵开在俗世里的花,以最自然的姿态绽放。偶尔途径生命的留白,我懂你无言的在意,你懂我不语的温柔,莞尔生香的意念里,藏一枚初心的纯美,赏尘间宁静。光阴的底色,依然是自己最爱的纯白,揽一怀安闲的山河岁月,携一卷秀美的锦画,叙一段美丽而传奇的人间佳话!

留连时有恨,繾綣意难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好的行程,也有结束的时候。夕阳向晚,离开曼殊净土寺时,我点燃一盏心灯,安放在寺院中央,为明亮每一个日落的到来,也为每一个处于迷茫之中的众生……

造访曼殊寺

作者简介:王晓春,女,庄浪作协主席,热爱文字,喜欢摄影,寄情山水,愿做闲散客一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普渡   正德   松涛   西北地区   名山   灵山   宝刹   圣地   文殊   寺院   净土   灵气   师父   庄严   美文   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