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祝三活埋六位革命志士

解放战争时期,豫北土匪活动猖狂。臭名昭著、作恶多端的王三祝,在国民党的支持和帮助下积极反共,捕杀共产党员与农会干部,掠夺群众财物,残害当地人民。李南呼村就是老解放区惨遭王三祝部残酷镇压的村落之一,仅该村就被王三祝活埋了6位革命志士,他们分别是:郭四兴、郭二兰、宋增雷、宋增排、李培恒、李天峰。

故事要从1944年讲起,当时李南呼村是解放区,在党的领导下,群众跟着党闹革命,在农会主任宋增荣、雇工主任李炳坤带领下,大搞减租减息活动,宣传党的政策,在儿童团的配合下,搞得很活跃,拆庙宇、拉神像,到牡丹街等地开会,在街里站队游行。

日本投降后,王三祝通过军统特务王见善,以请客送礼打通河南省保安司令刘艺舟的关节,弄到一个河南保安第四纵队上校纵队长的头衔。长垣、封丘、延津三县交界地明确为他的防区。这个土匪头子顿时觉得腰粗气壮,于是将残存的“皇协军”吴蓝田、王树林、赵福久、赵汉卿等土匪加以收编,兵力迅速扩充至3000余人,编为5个大队。

随着实力的膨胀,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为了实现在自己老家建立封建统治以光宗耀祖的美梦,王三祝急不可待地突击拼凑地方政权班子,将自己的副司令以下军官及亲信分别委以“县长”“保安司令”及县府各科和乡镇官员,甚至连各种印鉴、行政区划地图也准备妥当,单等“接管”滑县政权。

为了“接管”更加名正言顺,王三祝用重金买通国民党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并多次给刘峙写信献媚,表示愿意充当进攻解放区的马前卒,配合国民党军北上。刘峙即以“绥靖公署”名义任命王三祝为豫北先遣纵队上校纵队长。

国民党高官顾祝同和刘艺舟对王三祝的反共才干颇为赏识,先后任命他为“豫北剿匪总指挥”“第12绥靖区副主任”,授中将衔,兼河南第三区、第四区两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联合警备司令。这个20岁刚出头的土匪头子摇身一变,竟成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经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的保荐、顾祝同的吹捧,王三祝的名字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蒋介石亲自批准王三祝为国民党立法委员,并单独接见他,让他参加总统就职典礼。国民党的中央画报还刊登了王三祝和其父的照片。一时间,王三祝俨然成了风云人物,他对国民党和蒋介石感恩不尽,反共更加卖力。

这时的王三祝野心愈来愈大,他不但想独霸豫北,还企图称雄河南。为实现其政治野心,他不择手段又弄到一个河南省参议员的头衔,还在省府开封西棚板街设立驻省办事处,并将抢劫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大多运藏于开封,作为通融关节行贿之用。此外,他招揽蒋军编余流散军官,聘请社会名流,培训爪牙,纠合党羽,培植个人势力。为改造土匪武装,提高其战斗力,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控制思想的政工系统;实行军衔及军人授牌铨叙制;组建军需、参谋、联络、书记、副官、军械、军医、军法等8大处。加紧练兵,以备“清乡”镇压人民。

1946年11月,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王三祝调集国民党军队5万余人反扑过来。滑县重新被国民党占领,军民损失惨重。

当时,宋增荣是该村农会主任,郭四兴、宋增排分别担任农会小组组长,郭二兰、宋增雷是积极配合的农会成员,李培恒是村长,李天峰是村文书、儿童团团长兼老师。他们被王三祝部队照着名单、画像挨家挨户搜出。在枪炮武装起来的顽匪军队的淫威下,群众心在流血,怒火中烧,却敢怒而不敢言。就这样,6位革命志士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活埋。1966年滑县县委集中学习滑县革命斗争史时,在县展览馆,还展出过王三祝在李南呼村大埋活人的图片。

供稿人:刘宏伟

摘自:《滑县一村一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志士   滑县   农会   解放区   河南省   公署   纵队   河南   土匪   司令   蒋介石   国民党   美文   野心   保安   主任   祝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