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松鼠也吃了?

谁把松鼠也吃了?

古印度有摩诃罗陀国王,其太子名萨埵那。

有一天小萨外出游玩儿,发现一只母老虎被困在了一处悬崖下,“适产七日而有七子。围绕周匝饥饿穷悴。身体羸瘦命将欲绝”刚好产下七只小老虎满七日,而四周绝壁又无处觅食,母老虎连奶水都断绝了,虎仔眼看都要饿死。而母虎“七子围绕不得求食。若为饥逼必还啖子。”母虎饿极必将食子。

为避免上演一出虎伦惨剧,小萨大喊着“我今舍身时已到矣”,毅然从悬崖跳下,“自放身卧饿虎前”,把自己的身体化作了老虎一家的救济粮。

这是《金光明经●舍身品第十七》记载的“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说的是释迦牟尼过去世修行时,“具受无量百千苦行,捐舍身命肉血骨髓”的舍身经历。


谁把松鼠也吃了?


又有古印度尸毗国,其国王萨波达,其理想信念就是慈悲为怀,护念众生。

有一天,一只老鹰在追吃一只鸽子,鸽子无处躲藏,便飞到老萨跟前,大喊救命。老萨遂将其藏于袖中。

老鹰大怒道:“你慈悲为怀,救了鸽子一命,难道忍心我饿死吗?鸽子的命是命,我的命就不是命?”

老萨一寻思,也对啊,我不能救一命害一命啊。

于是说道,鸽子有多重,我就从我身上割同等重量的肉给你,好不好?

于是他取来一个天平,一个盘子里放鸽子,一个盘子里从身上割肉放上去。但是天平始终不能抬起,老萨割无可割,无可奈何之下便纵身跳上托盘,天平终于平衡了。此时天地风云为之变色,佛祖就这样诞生了。

这是《六度集经●卷一<萨波达王本生>》中讲述的“尸毗王舍身救鸽”的故事。说的也是释迦牟尼又一过去世修行时,为救护一切众生,早日悟道成佛而舍身的之举动。


谁把松鼠也吃了?


在佛家看来,人的肉身是欲望之本、是罪恶之源,是藏污纳垢之所。众生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必须摈弃这具臭皮囊的桎梏和囚禁。

同时,肉身只是皮相,“诸法非法,诸相非相”,欲证菩提,不执着于相,然后照见五蕴皆空。

我就很奇怪,既然众生平等,众生皆有佛性,老萨和小萨为什么就不肯将成佛的机会让给小老虎和鸽子?让他们解脱肉身,证得菩提?

若说舍身饲虎是为了避免虎伦惨剧,世尊舍弃自身而弃父母于不顾,让父母悲痛欲绝,又何尝不是人伦惨剧?若说为舍身救鸽乃慈悲为怀,岂非标榜自身而暗示他人尽为残忍之辈?

或许,下面这则故事有另一种解读。

父子二人困于深山,弹尽粮绝。从一松鼠洞中觅得松果若干,并将其劫掠一空。

孩子问父亲:我们把松鼠储备的粮食都吃光了,松鼠怎么过冬?

父亲沉吟片刻,说:那我们就把松鼠也抓来吃了,这样它就不用过冬了。


谁把松鼠也吃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松鼠   释迦牟尼   母老虎   惨剧   肉身   老鹰   菩提   慈悲   美文   众生   太子   鸽子   天平   悬崖   老虎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