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帝国坟场”的阿富汗,什么样的地理位置,让入侵者屡战屡败

素有“帝国坟场”的阿富汗,什么样的地理位置,让入侵者屡战屡败

阿富汗的历史文化可追溯到公元前,具有非常悠久的传统文化,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

由于该国处于大国纷争的热点地区,自1979年以来,阿富汗似乎一直和无休止的战争冲突联系在一起,所以经济水平较低,主要靠输送天然气,毛制品和水果为主,常年接受世界各国的经济援助。

历史上除英国、苏联入侵、美国干涉等外部势力持续施加的影响外,还有其内部的军阀割据现象极乱,20世纪探索现代化道路的频频失败,种种现象导致了塔利班的崛起。

素有“帝国坟场”的阿富汗,什么样的地理位置,让入侵者屡战屡败

阿富汗饱受战争40年之久,尽管它土地贫瘠、经济落后,但外来势力从没停止过,毫无疑问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起来回顾它的一段简史

在古代它一直是波斯、印度和中亚诸国争夺之地。19世纪中叶,英国为阻止沙皇俄国向英属印度的扩张,同沙皇俄国在阿富汗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阿富汗成了俄国中亚地区与英国殖民地印度之间的缓冲国。

素有“帝国坟场”的阿富汗,什么样的地理位置,让入侵者屡战屡败

英国方面,在1839年~1919年的80多年里,英国为了与沙俄争夺中亚的控制权,扩大殖民地范围,先后三次入侵阿富汗,动用3~5万不等的兵力,英军每次入侵阿富汗却以惨败收场。

1921年11月22日英阿两国停火谈判,签订了协议,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要知道英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日不落”超级强国,可惜始终没能战胜弱小的阿富汗。

素有“帝国坟场”的阿富汗,什么样的地理位置,让入侵者屡战屡败

苏联方面,苏联为了支持阿富汗亲苏的卡尔迈勒政府上台,在1979年12月27日开始大规模入侵阿富汗,至1989年2月15日开始全面撒军。

在近1O年的时间里,苏联动用了15O多万的各军兵种部队,伤亡5万多人,损失2OO多亿美元的代价,依然没能战胜阿富汗。

分析原因,阿富汗以高山狭谷,沟壑纵横占8O%,河谷平原占20%,这样的地势丝毫不能发挥侵略者的优势,在后勤给养方面同样带来极大的困难。相反这样的地理位置有利保护了阿富汗人民,而外来侵略者只能屡战屡败。

素有“帝国坟场”的阿富汗,什么样的地理位置,让入侵者屡战屡败

美国方面,美国在911事件以后,于2OO1年1O月7日,以美国和英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对阿富汗以“反恐"的名义发动了侵略战争。

到如今,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20年了,当初美国不顾阿富汗人民的意愿,强行入侵,挑起战争,将阿富汗人民致于水深火热多年。今天又不顾阿富汗动荡局势,仓皇撤军离开,美国也毁了自己的大国形象,真是狼狈不堪。

素有“帝国坟场”的阿富汗,什么样的地理位置,让入侵者屡战屡败

可见,近几十年来,阿富汗人民一直生活在动荡之中,这些入侵者都在阿富汗碰得鼻青脸肿,最终灰溜溜地撤离战场,阿富汗也由此成了“帝国坟场”。

下面来了解一下阿富汗的地理位置

阿富汗是一个位于亚洲中西部的内陆国家,面积64.75万平方公里,它北邻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邻伊朗,南部和东部和巴基斯坦相邻,周边没有海域。

素有“帝国坟场”的阿富汗,什么样的地理位置,让入侵者屡战屡败

从地图上看,感觉阿富汗离中国很远,其实不然,它有一个狭窄地带与中国接壤,它恰恰是与中国边境线为最短的一个国家,边境线仅有92.45公里。

顺便普及一下,在陆地上和中国接壤的国家有几个呢?

从东面往北逆时针数起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捷尔杰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素有“帝国坟场”的阿富汗,什么样的地理位置,让入侵者屡战屡败

可见,在陆地上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刚才知道了,与中国边境线最短的是阿富汗,那最长的呢?显然是蒙古国,竟然有4677公里。

有人提问了,在阿富汗东北部伸出的一段狭窄地带,怎么会与中国西部边界连接了起来?莫非是中国的地带割让出去的?莫急,这里确实有一段历史。

这个狭窄地带直接与中国接壤的叫瓦罕走廊。

素有“帝国坟场”的阿富汗,什么样的地理位置,让入侵者屡战屡败

瓦罕走廊是位于帕米尔高原南部,兴都库什山脉东北段的一个山谷,它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部和我们中国新疆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相连接。

瓦罕走廊全长约400公里,其中位于阿富汗一边的长约300公里,中国境内约100公里,最窄处仅约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正是因为瓦罕走廊让阿富汗和中国成为了接壤的邻国。

素有“帝国坟场”之称的阿富汗,位于西亚、南亚、中亚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素有“帝国坟场”的阿富汗,什么样的地理位置,让入侵者屡战屡败

从上面内容分析得知,早在十九世纪,阿富汗是英国和沙俄的必争之地,而且反复争夺,在瓦罕走廊的北面是沙俄势力范围,南面则是英国的“地盘”英属印度。

沙俄想把势力范围继续向南延伸,而英国也想向北面扩张,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阿富汗地区不断发生冲突,为了避免进一步发生冲突,英国和沙俄在1895年3月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

“协议”中把瓦罕走廊划为英俄缓冲带,而当时的瓦罕走廊并不属于阿富汗,更不属于沙俄和英属印度,它实际上归中国清政府管辖,了解历史就知道,当时整个帕米尔高原都是中国的领土。

英国和沙俄的“协议”无视清政府的存在,把瓦罕走廊割让给当时的阿富汗王国,而当时的清政府羸弱的只能发出几声抗议而已,就这样狭长的瓦罕走廊,作为英俄两个帝国主义列强的缓冲带,成为了阿富汗的一部分。

素有“帝国坟场”的阿富汗,什么样的地理位置,让入侵者屡战屡败

瓦罕走廊所在的地区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这里山脉绵延,是东西方的天然屏障,一年当中有八九个月大雪封山,交通极为不便。

瓦罕走廊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是阿富汗最贫瘠的地区,在这里生活着一万来人,基本上过着靠天吃饭的游牧生活,生活虽苦,但没有战争,在饱受战争之苦的阿富汗人,能够远离战火就是一种幸福。

历史上的瓦罕走廊,曾为中国领土,这里连接着华夏文明、中亚文明及欧洲文明的重要通道。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东晋高僧法显、大唐高僧玄奘和西域佛经汉译创始人安息高都曾经过这里去印度研究佛法。

最后,希望瓦罕走廊能够重新回归舞台,成为丝绸之路的通道;也希望世界给阿富汗人民一片宁静的净土,让阿富汗人民过上真正的自由、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阿富汗   帕米尔高原   沙俄   塔吉克斯坦   帕米尔   中亚   俄国   苏联   边境线   屡战屡败   坟场   入侵者   帝国   印度   英国   美国   美文   中国   地理位置   走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