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又到豆荚飘香季》

散文——《又到豆荚飘香季》

文/李小强

津津有味地读着鲁迅先生的《社戏》,感受着小伙伴们在江南水乡放牛、捉蚯蚓、钓鱼虾的悠悠童趣。尤其是他们在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私自划着小船,相约去偷摘、煮食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的故事,不禁让我想起了儿时在故乡的山野,特别是在上学路上偷食美味青豆荚的难忘情景。

  记得小时候,每年农历四五月份,故乡的山山卯卯、沟沟岔岔,各色庄稼葳蕤葱翠,各类瓜果满园飘香。在阳光雨露的沐浴下,在徐徐微风的吹拂中,大片大片的麦子拔节抽穗,扬花灌浆,泛起层层波浪;一绺绺胡麻绽开紫色的花朵,漫溢着袅袅烟岚,曼妙生姿;一排排高杆玉米正在疯长,并打着季节的拍子,婆婆娑娑吟唱着快乐的歌谣;一望无际的洋芋花开赛牡丹,枝叶下的土地渐渐隆起,好似身怀六甲的孕妇,丰满可人;最是山脚下或公路旁那一地地的小青豆,紫色或白色的花朵宛若一只只玲珑小巧的蝴蝶,拂动轻翅,翩迁曼舞。而向阳的地埂边或靠埂塄,蜿蜒悠长、丝丝缕缕的叶蔓上早已挑缀着青碧透亮的尕豆荚,肚腹微鼓,将熟未熟,实在让人馋涎欲滴。

  每天下午或傍晚上下学时段,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在此路过,远望四下无人,便会偷偷潜入地里,去采摘人家的青豆荚,一饱口福。瞧,眼疾手快的孩子,不一会儿便装满了两兜儿。碰巧没有衣兜的,急中生智,只将那衬衣或汗衫襟子塞入裤腰带,立刻形成一个天然的“肚囊”,不费吹灰之力顺手将摘下的豆荚从衣领里灌进去,一会儿便鼓鼓囊囊。光天化日偷摘别人的豆荚,毕竟是见不得人的事情。而且做贼心虚,生怕被逮个正着。因此,胆小怕事的专门负责在高处观望放哨,而胆大点的则具体行动,事后共同分享“胜利果实”。如果时间充裕,再加上村头路尾无人经过,更没人故意大呼小叫“谎报军情”,小屁孩们便肆无忌惮地躺在豌豆地里,隐藏在葱茏茂盛的豆蔓下,摘得衣兜满满之后,还会优哉游哉地用嘴巴挑选蔓尖上最新鲜的豆荚啃食。满脸的欣慰,满嘴的清香,满心的欢喜。而至于身后豆苗的倒伏,以及一坨坨的“坑窝”,自然是不去理会的。

散文——《又到豆荚飘香季》

  孩子们心满意足后,便溜之大吉,三三两两地游走在蜿蜒的山路上,嘻嘻哈哈地抹着脏嘴巴,不停地拍打着滚圆的“肚皮鼓”,乐此不疲地享用大自然的美味。青豆荚,我们俗称“瘪瘪”或“秕角‘ge’儿”。摘“瘪瘪”,惊险刺激;打(吃)“瘪瘪”,妙趣横生。首先,左手捉住豆荚蒂,右手大拇指肚按在豆荚腹脊上轻轻一压,随即发出清脆的声响——只听“啵”地爆开,几粒圆润清亮、娇嫩多汁的豆籽一字儿排开,仿佛襁褓中小巧可爱的多胎娇儿。然后,迫不及待地将大拇指伸进去从根部捋下来,顺手打进嘴里,“咯嘣咯嘣”地咀嚼,豆子的清香瞬间浸润所有的味蕾。或一粒一粒地品,或积攒上一大把再吃,汁水充盈,回味无穷。而后,再将两瓣豆荚从根部轻轻折断,并小心翼翼地撕下来,一手是清脆的豆荚皮(肉),一手是薄如蝉翼的豆荚膜。再将脆嫩的豆荚皮放进嘴巴里嚼动,脆嫩清香,别是一番滋味。而豆荚膜在大拇指和食指猛地搓动下,仿佛一只灵巧的蜻蜓,从指尖轻盈飘去……

  后来,为了消灭大量的虸蚄、蚱蜢等,地东家会在豌豆地里喷洒农药,并在田间地头用木棍插上一张硬纸片,其上墨书“喷洒农药,不可食用”“已打农药,人畜勿食”,以示提醒和警告。每当看到这些警示牌,途经的孩子们即使垂涎三尺,也必望而却步。

  六七成熟的青豆荚,是直接可以食用的。要是待它青里泛黄,即八九成熟的时候,如果直接去吃,则带有一股浓浓的草腥味,难以下咽。而这时,如碰巧遇上周末,孩子们去放牧牲口,顺便带些柴火、破罐子、烂缸子之类,在大山深处的草洼里或崖埂下垒(挖)锅灶,煮“瘪瘪”、烧洋芋,尽享乡土风味,实在妙不可言。

散文——《又到豆荚飘香季》

时下,正值陇中原野天高云淡,水绿山青,庄稼丰茂,络绎成熟的时节。长势喜人、颗粒饱满的小麦一山一山地黄过来,翻金涌浪陆续开镰收割;茁壮威严的玉米林如同等待检阅的兵士,雄赳赳气昂昂;悠悠紫烟浮绕的胡麻,陆续挑起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笸箩”,一个个点头微笑;豌豆地里密密麻麻难以计数的绿豆荚,沿着曲折绵长的豆蔓攀援而上,摇曳多姿,香飘四野……


——2021年07月18日《定西日报·人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豆荚   灌进   定西   罗汉豆   胡麻   洋芋   青豆   衣兜   根部   豌豆   庄稼   大拇指   美文   农药   清香   散文   成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