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

很多人,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见过山河锦绣,历过人世悲欢,但能入梦的,仍然还是那出走时的故乡。

故乡,是每个人第一眼看见的人间,是最初的声音,最初的面容,最初的烟火。

因此,故乡,便是每一个人身上永不消退的胎记。年岁愈久,成色愈深。

关于故乡,已经有太多文豪留下刻骨铭心的情感。而关于故乡的画作,孙裕国先生的《光阴的故事》,就像一帧老照片,在泛旧的时间底色里,你看得见那个最初的故乡。

在《光阴的故事》里,你会瞬间被某种东西捕获,死死抓住,当你的情绪沉静下去,记忆便清晰了起来。

于是,你开始浓烈地想念起故乡。

我想,但凡艺术作品,大概都是有着捕获人类最底层情感的能力的。


每个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

孙裕国画作《光阴的故事》

01

故乡,一定是艺术里最底层的主题。

因为,故乡记录了每一个人,最本真最纯粹的年华。

关于故乡,我们的文化里,总是有“背井离乡”的凄凉,总是有“近乡情更怯”的苦苦挣扎。

凄凉,是因为不得已的离开;挣扎,却是因为不得已的回归。

很多时候,凄凉是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是形影相吊的孤独感。而挣扎,很多时候,是因为故乡成为了唯一的退路。然而,此去经年,故乡也早已不是原来的故乡。

《光阴的故事》,我看见了年少出走时我的故乡的影子:白墙黑瓦,鳞次栉比,是一进一进的台门老屋。木门、木窗,都是狭小的模样,鸡犬相闻,屋檐错落,有一种拥挤的美。

儿时站在山上看故乡,有一抹夕阳,家家户户的炊烟袅袅,三五孩童在路上嬉戏,也遥遥听见有女性在呼唤孩子,大概是要准备吃夜饭了……

每每,我都觉得心里有一种情绪在涌动,时而觉得温暖,时而又觉得无比落寞。温暖,是觉得母亲也该在门口揉面团了。凄凉,是因为家里的炊烟已经许久没有了。后面很多年,只要回故乡,我总会先望望家里的房顶,一直都那么期待,会有炊烟升腾起来……

原来故乡,是因为承载了生命最初的温暖,才成为了许多人共同的情结。

每个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

02

故乡,更多的是慰藉,或者是臆想的桃花源。

你看,一个人,只要受了委屈,第一反应大概都是“我要回家!”

即便像我这样,多年离开故乡的人,也总是会在被欺负被疲惫的时候,想念儿时的家,想念儿时的故乡。因为,那里曾经有母亲的怀抱。

多少人,无论在外漂泊多少年,荣辱多少载,最后的退路,最后的人生,大概都是留给了故乡。

苏轼的《行香子·述怀》,大概可以作为一个缩影,道尽人们对故乡的依恋,以及寄托往后余生的美好想象。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故乡,原来是可以让一个辛苦遭逢的人,定下来,只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便可逍遥此生的。

故乡,原来是与世无争的,是无需“浮名浮利,虚苦劳神”的所在。

只是,世间,心安处才是故乡。

似苏轼这般所描绘的故乡,大多是用来慰藉风尘的,也大多是描绘出来给世人抚慰的桃花源罢了。

你看,孙裕国《光阴的故事》,处处都是年岁久了的痕迹。

白墙大概已经剥蚀,露出了青砖,沿着墙角,已经蔓延起了青苔。黑瓦,大概也是历经了多年的风雨侵袭,冲刷出了清灰的味道。木门上的“福”斗,已经仅剩支离破碎的黄白纸条,还顽固地粘在门板上,迎风诉说着这一家人的故事。

实际上,故乡,大概都会有《光阴的故事》这样的沧桑感的,是安静浓稠笔墨里的,一丝忧伤。

每个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

03

回不去的故乡,是故乡早已变了模样。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想说的,大概不仅是自己离乡背井多年的仓皇感,更多的也是怕故乡变化太多,他已经成了外来客,已经没有多少人认识他了。

我们大部分人,因着时代的原因,大概都有过离乡背井的经历。很多人,多年不敢回乡,是觉得自己没有做到衣锦还乡,回去,也只是一种无能的象征。

一直觉得“衣锦还乡”这事儿,祸害无穷,这种文化更多的是一种金钱地位的功利性评价标准,里面充斥了世俗偏见。

很多人说,回不去的故乡,是因为故乡变了模样。只是,很多人不明白,故乡还是那个故乡,变了的,始终是人。

就像孙裕国先生的《光阴的故事》,没有炊烟,没有行人,有的只是老旧的瓦墙,只是墙上经风霜剥蚀的斑驳痕迹。

孙裕国先生这里的故乡,是静止的,是浓密的寂静里,传达出记忆,或者思念,最真实的模样。而整体偏灰暗的色调,也在无时无刻地提醒着你,曾经生动的故乡,一定会在你经年的记忆里,慢慢灰暗下去,慢慢沉寂下去。

而当你真正踏上故土,迎接你的一定会是变了模样的故乡。这才是规律。

但是,只要人心不变,故乡就在。

每个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

04

“梦醒不知身是客”,李煜最终也没能回去。古来多少事,我们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人在历史的尘埃里,发出思念故乡的慨叹。

回去的人,称是“落叶归根”。回不去的人,自成“天涯沦落人”。

前者是圆满,后者是离乱。但是,无论是谁,都一定历经了“此去经年”的蹉跎与感伤。

孙裕国先生的《光阴的故事》,这样的画作,是不能多看的。因为,只要有过漂泊感的人,就一定会在这故乡的瓦墙里沦陷。

故乡,本就该是用来沉溺的。而沦陷,一定是与失去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桃花源   故乡   浮名   离乡背井   衣锦还乡   画作   炊烟   年岁   美文   儿时   光阴   凄凉   模样   最初   多年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