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在一起,那样谁都不开心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每天和你一起剖析人性与情感。

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在一起,那样谁都不开心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有将儿女成群、儿孙绕膝盖,当成人生奋斗的意义。


不难想象,人到晚年,和儿女在一起,孙子、孙女绕膝而坐,一家人合乐团圆,一定是一番温馨和谐的画面。


除此之外,人老了之后,生活能力、身体素质下降,有了儿女的照顾,自己也能更好地安享晚年。


似乎无论从情感的角度,还是从生活的角度,人老之后,能够和儿女住在一起,一种莫大的福气。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人老了以后,千万别和子女住在一起,因为那样谁都不会开心。


如果你不信,可以听一听三个老人的故事。

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在一起,那样谁都不开心

张奶奶:再孝顺的儿子,也敌不过一个性格要强的媳妇


张奶奶一生辛苦,不到40岁时,丈夫便意外去世,用人单位赔了30万给她。


当时,没有工作,家里几乎没有存款的张奶奶觉得天都是黑的。


不过,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张奶奶将30万块钱,存在定期,留着净来给儿子读书或者结婚用,哪怕钱不多,至少是父亲留给他的念想。


料理好丈夫的事后,张奶奶便开始找工作,就这样,独自一个人,把儿子从14岁养到了24岁。


10年时间,一个女人最难的时间,张奶奶闯过来了。终于等于儿子上大学,有了女朋友,直到成家立业。


张奶奶的儿子还算孝顺,以前在外面读大学,每次回家,都会陪着张奶奶散步聊天,和张奶奶一起出去买菜。


一切发生变故,要从儿子和女朋友谈到结婚的事。

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在一起,那样谁都不开心

儿媳是外地人,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家的意思是,让张奶奶把这边的房子卖了,到那边去买房子定居。


于张奶奶而言,除了已经住惯了,倒也没有什么问题,她既没有固定的工作,几个好朋友也是君子之交,父母那边也有兄弟姐妹们照顾,根本不用她操心。


和儿子商量后,张奶奶把房卖了,到儿媳的城市,付了首付定了房,儿子儿媳顺利结婚。


独身一人的张奶奶,只能和儿子和儿媳一起住。


然而,十多年来,家里一直由张奶奶做主的状态,有了儿媳的参与,不幸的是,儿媳也是一个个性略微强势的女人。


两个人能够为了餐桌到底摆在哪里,而大吵一架;也会为了洗衣机能不能洗袜子,而闹得不可开交。


张奶奶的儿子,本想从中带和,可是,两个女人都没有大错,只不过是习惯不同,任他再想当“和事佬”,也是无能为力。


最后,还是张奶奶妥协了,和儿子商量后,在他们小区附近,自己租了一套房子,让儿子出房租。


人与人之间,除了夫妻关系之外,其他的关系,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距离产生美。


尤其是婆婆和媳妇之间,两个人都渴望掌控家里的主权,如果非要强行住在一起,情商不高的人,总会磕碰伤害。

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在一起,那样谁都不开心

夏大爷:儿女千般好,不如一个人自在


夏大爷退休五六年,本想着退休后,和老伴过一段游山玩水的生活。


没想到,他刚一退休,老伴就病了,一直身体不好,拖到了去年,人走了,留下夏大爷一个人。


夏大爷的独生女儿担心父亲一个人住,万一出了什么事,没有人照顾,便提出让父亲搬去,与她和老公一起住。


起初,夏大爷是不乐意的,一来这边的房子,有他和老伴一生的回忆,他们一生几乎未红过脸,感情特别好,他不愿意离开这里;二来这边已经住习惯了,老朋友们都在这边,下楼散步下棋也方便。


不过,看到女儿每天要上班,回家要带孩子,每天还要抽空来看看他,心疼女儿太累了,夏大爷便答应了女儿的要求,搬和女儿一起住。


夏大爷一直有肺病,这么多年,有老伴的照顾,虽然没有治好,但也没有恶化,却有咳嗽的老毛病。


尤其是深夜和清晨,这两个时间段,咳得最厉害。


考虑到在女儿家住,夏大爷一再克制自己,不希望自己的咳嗽声影响到女婿和外孙的休息。


可是,不到半个月,外孙还是提出了异议,说外公晚上太吵,就连早晨也不放过,让他都睡不好。

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在一起,那样谁都不开心

如果说童言无忌就算了,有一天,夏大爷无意中听到女婿和女儿讲电话,大概意思是,夏大爷起得太早又爱咳嗽,吵得大家都休息不好,能不能就在小区给他找套房子,这样照顾起来方便,也不会打扰大家休息。


之后,夏大爷便对女儿说,他还是想回自己的家里住,并承诺每天都会给女儿视频报平安,或者,在那边房子里装了摄像头也可以。


最后,女儿也答应了夏大爷的要求。


回到自己小区的夏大爷,深深地体会到,儿女千般好,也不如自己一个人过得自在。

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在一起,那样谁都不开心

周老师:儿孙自有儿孙福,哪怕是自己生的,也是有隔阂的


前年,当了一辈子小学老师的周老师从讲台上退下来了,闲来无事,想着孙子刚上小学,便跟儿子和儿媳商量,能不能一起住,顺便帮他们带带孩子。


在此之前,周老师和儿子、儿媳的关系,一直处理得比较和谐。


两代人过着互不干扰的生活,周末和节假日才带着孩子一起回去看周老师和老伴。


儿子和儿媳平常工作也忙,得知老人家主动来带孩子,没想那么多,就欣然答应了。


可是,刚带孩子第一天,夫妻俩回家,但看到祖孙俩“扛”起来了。


周老师觉得孙子的字写得太差,横不平、竖不直,非要孙子重新写。孙子却说,自己已经写了三次了,实在是不会写,而且他已经很累了,坚决不愿意再重新写。


周老师的儿子和儿媳看了,觉得孩子的字写得还行,比之前进步了很多,没有必要一步到位,把孩子逼得太紧,就替孩子向奶奶求个了情。


然而,一直以“严格为师”为原则的周老师,哪怕能接受儿子、儿媳的求情,非要孙子按她的要求写好后,才能吃饭。


无奈之下,夫妻只能劝儿子听奶奶的话,可是,孩子从来没受过这么严格的教育,怎么也不肯写,还大发脾气,把作业本给撕了,被周老师的儿子揍了一顿。


就这样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孙子怨声载道,儿子无可奈何,儿媳苦不堪言,最终,由儿子提出来,让周老师回去照顾父亲,让孩子先适应小学的生活。


为此,周老师生气了很久,差不多一两个月没有搭理儿子,她觉得,自己一片苦心,儿子儿媳却不领情。

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在一起,那样谁都不开心

后来,还是一位邻居劝动了周老师:“儿孙自有儿孙福,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不过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自己过最自在。操劳了一辈子,又何苦去干涉他们的生活。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管得越多,他们越讨厌。”


每个字都说到了周老师心里,她总算释怀了。


的确如此。


父母与子女之间,从出生到养育,从牙牙学语到口若悬河,从跌跌撞撞到快速奔跑,从来都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


这世上,所有的关系,都朝着聚合的目标走去的,唯有父母与子之间,是用一个生命养育了另一个生命,当另一个生命成功长大后,父母便要懂得从他们的人生中抽离出来。


生命的意义,不是传承,也不是依附,而是独立。


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习得成长,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思想和习惯。


同样的道理,父母老了,身体里,带着的一生积累下来的习惯和思想,住在一起,多多少少都会希望儿女能按自己的想法,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有尊重彼此,才能和谐相处。


人老了,千万不要和儿女一起住,那样真的谁都会不开心。




作者简介:妈小咪。多平台签约作者,女性励志作家。领略世间情感,解读人间百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孙子   儿孙   儿媳   老伴   美文   大爷   儿女   子女   奶奶   家里   儿子   女儿   父母   房子   老师   生命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