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悲伤你不懂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诗历代评价极高,前人给的评语已经足够丰富了。

这首诗,初读的人,可能并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透过字面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沉重,这是我第一次读的感觉。

当然,我们读诗要有自己的感受。要了解这首诗,不仅要从诗歌本身去理解,还要从创作背景,以及诗中人物的人生际遇等方面入手。


【落花时节又逢君】 “落花”这个词,含隐喻,有着双重意思。一是指季节,二是暗指国家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现状。

“落花”在古典诗词里面,向来表达消极、忧伤、悲剧、迟暮的色彩。如刘希夷“坐见落花长叹息”、张泌“犹为离人照落花”、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晏殊“落花风雨更伤春”,又如杜牧的“落花犹似坠楼人”。

所以杜甫他说“落花”时节又逢君,表面上传达出一种浪漫的美感,但其实它内在的情意,绝没有寻常时候老朋友见面表达欣喜的意思,他的内心,在此时一定是沉痛的,感慨万分的,甚至还包含着尴尬和同病相怜。

因为这个见面不是寻常时候,安史之乱,使当年在长安无数风光的人灰头土脸,连唐明皇都“仓皇南逃生烟尘”,最后连自己的心爱女人都保护不了。而杜甫和李龟年,同样流离失所,一个在民间卖艺,一个如丧家之犬。

虽然李龟年以前也是卖艺,但那是在宫廷卖艺,卖艺给李隆基,是唐明皇的御用乐师,显赫无比。我们都知道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给杨玉环写了三首清平调,当时就是由李龟年带着梨园弟子,亲自演唱。

《松窗杂录》云:开元中,禁中初种木芍药,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繁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李龟年手捧擅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焉用旧词为?命龟年宣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调》三章,白承诏赋词,龟年以进。上命梨园弟子约格调、抚丝竹,促龟年歌,太真妃笑领歌意甚厚。张君房《脞说》指此为《清平乐》曲。

这境遇两相对照,你觉得杜甫不正是唯恐避之不及,不尴尬么?这样的相遇,两个人内心肯定都是微妙而复杂,都是难以言说的。

杜甫是个忧国忧民的人,这是许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然而更多人不完全清楚的是,他的一生有多少痛苦与哀愁。

一生充满沉痛和坎坷,客居长安十年不得志。不仅是仕途失意,不仅亲身经历了一个盛世的兴衰、国破家亡,连自己的妻儿子女都照顾不好,跟着自己颠沛流离。

他44岁时,小儿子被活活饿死。

48时,一家老小蜗居在成都郊外的茅草屋里面,贫困交加,儿子经常饿的嚎啕大哭,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样的一个人,他心里隐藏的血泪太多,痛苦太多。

此刻两个昔日故友,他乡相遇。昔日的宫廷乐师,沦落湖南卖唱,而杜甫,仍一贫如洗,穷困潦倒。昔日长安盛事乐景恍惚如梦,而现实愈加残酷。

勾起了杜甫太多的心事,触痛了他的内心。不仅是痛苦、辛酸、感慨、忧愤,还有很多复杂的情绪,一言不能道尽。

所以《诗境浅说续编》说:“少陵为诗家泰斗,人无间言,而皆谓其不长于七绝。今观此诗,馀味深长,神韵独绝,虽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刘禹锡之“潮打空城”,群推绝唱者,不能过是。此诗以多少盛衰之感,千万语无从说起,皆于“又逢君”三字之中,蕴无穷酸泪。”

而谈到李龟年,不得不说另一件事。当初王维写过一首《相思》赠给李龟年,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诗云: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的经典就毋庸置疑了,当时宫廷的梨园子弟也最爱唱这首诗。

但后来李龟年流落江南(湖南)时,也就是跟杜甫相逢的地方。

李龟年在筵中再次演唱这首《相思》,坐中之人无不动容,泫然泪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杜甫   梨园弟子   平调   乐师   长安   江南   翰林   湖南   落花   宫廷   美文   时节   寻常   昔日   悲伤   内心   痛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