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红与黑》带给我的震惊,是跟其他所有小说都不一样的

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下小说《红与黑》的读后感,司汤达《红与黑》,可能是我唯一一部看完了剧之后回去看书的作品。于连的性格算是同类型年轻人之中不那么模板化的一位,年轻气盛,渴望权利和地位,利用身边一切的人,将他人的爱意和赏识全部当作是自己炫耀的资本。其实剧并没有那么侧重于连的特殊性,全程下来,于连的形象还是有一些平庸化了。看剧的时候我没有看懂他为什么在生命的最后会说自己唯一的挚爱是夫人,其实书里呈现的是于连对于救赎的寻求。

无论如何,《红与黑》带给我的震惊,是跟其他所有小说都不一样的

包括夫人和玛蒂尔特的形象其实都和书里有着强烈偏差,尤其是夫人的形象美化得有点过头了。司汤达的原著所展现的就是一群庸俗人士的庸俗经历,于连就是被庸俗的贵族阶层玩弄于股掌的可怜人。追名逐利的社会造就了一桩又一桩的悲剧,而这样的悲剧却始终无法落幕。其实在一开始读这本小说时没有完全读懂,因为书中的一些关于法国当时政治描述于我而言是一片空白,读来生涩难懂,于是印象深刻一些的便也是关于主人公于连的经历描写,于连是一个正直,顽强,执拗,有智慧,有抱负和傲气但又敏感。

无论如何,《红与黑》带给我的震惊,是跟其他所有小说都不一样的

自卑的贫穷年轻人,他的木匠儿子的身份让他在当时社会上很自卑,但也只限于内心的自卑而已,但在社交中,他嫉恶如仇,不会去巴结或取悦上等人,有当时贵族少有的傲气。而在情感经历上却并非风顺,先是当瑞那夫人的情夫,后是与风华绝代的玛娣儿特的恋爱,在感情上却体现出于连性格中的痴傻,敏感,自私的一面。在于连身上,我们或多或少会看到自己的影子,有令人称赞的勇气和毅力,却也有人性的脆弱和自负。在整本书中,对于人物的描写心理描写居多,更是掺入了许多时代背景与政治色彩,让人看到了在法国当时阶级固化的背景下平民追求崛起但最后没落的相似结局。

无论如何,《红与黑》带给我的震惊,是跟其他所有小说都不一样的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初读时见解便较为浅薄,它和《月亮与六便士》不一样,后者虽也不全是故事性的描写,但是和其融合在一起的是对艺术而非政治的描写,而它和《简.爱》则更加不同,《简.爱》的文字很温柔细腻,如同给人展开一副栩栩如生的美丽画卷,而《红与黑》是在规规矩矩地讲述故事与思想。但无论如何,《红与黑》带给我的震惊与感受,与前面所述二者都是不同的。

无论如何,《红与黑》带给我的震惊,是跟其他所有小说都不一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痴傻   追名逐利   嫉恶如仇   便士   傲气   庸俗   美文   自卑   夫人   贵族   无论如何   悲剧   敏感   性格   年轻人   形象   政治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