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在老家的米缸上,爷爷用楷书写一个“满”

中国人对“丰收”的感情,是刻在基因里的,这个带着被阳光烘热的香气的词,不仅意味着物质的充裕,更意味着无可替代的安全感。

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秋收无疑是最高潮,是所有期待的指向
也是最盛大的节日。

-01- 万亩金黄,颗粒归仓

粮食既是最受中国人重视的作物,也是“丰收调色板”上最雍容灿烂的一抹暖色。
当黑龙江人揭开一锅“嗷嗷香”的五常大米饭,广东人正坐在灶旁等待“煲仔”中的丝苗米饭的成熟。

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 黑龙江五常大米水稻田。摄影/赵天华

当青稞糌粑和酥油茶抚慰了高原的风,高粱酿出的一口香醇热辣,也驱散了贵州山中的阴冷。

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 西藏日喀则的青稞已到收获季节。图/视觉中国

2019年,中国的土地上长出了6.64亿吨粮食,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24.4%,要寻找华夏农耕的发端,我们终归要回到,那两条被深情地唤为“母亲”的大江大河。

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 秋季的嘉兴水田。摄影/夏松

长江

孕育了一串珍珠般的大小粮仓
从“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
到“熟则天下仓廪皆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腰肢柔软的水稻与水墨长江是绝配
而锋芒毕露的小麦
则与拥有“小麦色肌肤”的黄河为伴

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小麦

早已彻底俘获了黄河沿岸居民的胃和心,以河南省为例,小麦年产量占全国1/4,不仅能在喂饱本省人民的同时远销海内外,还是中国最大的饼干、方便面生产基地。

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 河南周口,农场工人在翻晒小麦。图/视觉中国

虽然广大山区的土层较薄,但土地从不亏待勤劳的人,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或许种不出五常大米,却正好对上了洋芋(土豆)的脾气,在“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之路上,土豆展现出了惊人的可塑性,碾泥、摊饼、炸块儿、做粉丝,丝毫不输给小麦。

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 广州市增城小楼镇小孩在开心地收土豆。摄影/卢文

-02- 瓜果菜蔬,大地如虹

如果淀粉之香是画布的温暖底色,瓜果蔬菜,就是慷慨倾倒的颜料桶。
1988年,“菜篮子工程”第一次由农业部提出,其后30余年间,中国人均蔬菜占有量从170公斤,上升到了近400公斤,中国成为了世界蔬菜种植和消费第一大国,2043.89万公顷菜地,1亿多名菜农,8000多万名相关从业者的努力,支撑起我们的一日三餐。

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 广西百色田东县的蔬菜生产基地。图/视觉中国
常规的白菜萝卜西红柿,是“蔬菜安全”的坚实防线,而另一些地区的秋季特产,则不图产量,只图半个月的新鲜。

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江南的鸡头米(芡实果实),既可以与河虾仁、荸荠、莲藕一同组成“荷塘小炒”,也能在桂花糖水中,
扮演新剥珍珠的角色。

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色浓,味甜,质感敦厚,这是果园里的丰收图景,“梨行卸了梨,柿子红了皮”,“旱枣子,涝栗子,不旱不涝收柿子”,硕果累累,是最美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均水果占有量仅有3千克,而今已高达184千克
上千万名果农和农技人员,种出了全球31.4%的水果。
西瓜、柑橘、苹果“三巨头”,占了全国水果总产量的56%,而在1996年到2017年间,中国其它水果的年产总量涨了三倍。

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03- 丰腴百味,皆出于此

佳肴盛宴,需要扎实的主料,更需要星星点点的百味调合,这些“隐藏英雄”,就是油和香料。
今年,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预计达到2781万吨,居全球第二,国内消费量则位居全球榜首。
从春季开始,油菜花海的景观一路北上,由长江流域的冬油菜开启,再由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春油菜接替结尾。

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秋风乍起,困居城市的人们无畏旅途劳顿,只为在河塘边、海港边的餐馆院子里坐下,给味蕾一个季节性的交代:
“看吧,我没有辜负你吧。”
中国人与土地的羁绊,深刻得无法被城市化动摇,丰收的另一面不是挥霍,而是加倍的珍惜,以及对土地和劳动者的真诚感念。

又是一年秋收、秋耕、秋种的大忙时节
祝所有期待着收获的人们
如愿以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田东县   占有量   黄河   鸡头   青稞   总产量   长江   油菜   美文   小麦   中国   土豆   粮食   蔬菜   水果   中国人   地图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